​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二)​​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二)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的迹痕》《人文西海道家塬(三)传说中的历史》《人文西海道家塬(四)铭刻金石的记忆》《人文西海道家塬(五)大明朝的民间记忆》《人文西海道家塬(六)苦涩的辉煌》《人文西海道家塬(七)永远的伤痛》《人文西海道家塬(八)新世纪的铁门槛》《人文西海道家塬(九)民国时代的天灾》《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一)》

后来人说民国十八年,原因是这一年饿死了许多人。其实据说大旱灾是民国十七年发生的。那一年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天干火烧滴雨未降,这一年陕甘两省陇右赤地千里。后来有资料说甘肃省当年灾荒饿死一百四十万人口,沾染瘟疫又死掉三四十万,被战火死伤六七万。总共算下来超过二百万人口就在不到三年时间从甘肃大地上消失了。

按照古书上所言,一切大灾荒到来之前总有所演绎。据爷爷讲民国十八年之前,诡异的事情就连续不断。那时候我们那个村庄的居民大多数都属于靖远县管辖,也有一些是会宁人,还有一两家是榆中县人。那时候我们家族是属于靖远县的。民国十六年春天清明节前,爷爷跟着几个长辈到靖远城外黄河北岸的独石头去上祖坟。我们家族据说从前就居住在靖远城西的独石头,那里有祖坟。后来才迁居到道家塬郑粱村的。爷爷们上完坟顺便到靖远城里转悠,遇上了个奇人。那人破衣烂袄,癞头骈足,一路走来一路唱。肩头扛着一根拐杖,杖头挂着一颗熟透了的桃子和几颗鲜红的枣子。那人的唱词许多人都听不清楚。爷爷后来说,他是过了多少年才弄清楚,那个人口里唱的就是“枣儿桃儿谁要理”几个字。爷爷说那就是谐音“早逃”,只是当时的人谁也不明白。爷爷还说那个人可能就是天上的神仙,知道凡人有难,就劝世人早点逃难。只是当时的人都没有在意。

爷爷还说那时节村子里水窖里的水忽然就变成血红血红的,人畜都不敢饮用。村庄里耕地的人突然就连人带牲口从地里陷下去,那窟窿口又马上合拢了,想找也找不到。

乡民们都惊慌地说老天爷要发威,连土地爷也要活吃人。果然民国十七年这一年就天干火烧了一整年。夏秋颗粒无收。到了民国十七年的后半年,爷爷的学生一个个都不再来上学。私学关门了,爷爷逼迫下岗。那时候村上有好几家已经早早地把家门用土璂子堵上,一家人向外逃荒去。我们家那时候还有点粮食,曾祖父还没有打算领着一家人逃荒。这时候周围附近许多没有粮食吃的人聚集在一起天天赶着吃大户。其实就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赶到某个富户门前,堵上门要人家拿出粮食分给大家。这其实就是强取豪夺,用后来的说法大概就是农民造地主豪绅的反。

对比一下历史,就知道民国十七年已经是一九二八年了,那时候南方共产党已经和国民党打起仗来,南方的土地革命已经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焰已经燃烧起来了。只不过我们这里领导农民开始共那些地主老财产的不是共产党,而是向我爷爷一样没有粮食吃的农民子弟。我爷爷总是不爱回顾民国十七年后半年那些事情。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闹着吃大户的组织者中就有我爷爷。我爷爷是属蛇的,好像和邓小平同年。后来我学习历史才知道,那时候不光南方有闹革命的,连西北陕西也有共产党。好像谢子长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在陕甘一带领导农民暴动。好像距离我家乡最近的就是在靖远和宁夏交界处也搞过一次暴动。可惜我们家乡的农民自发的吃大户,好像不在那个革命之内。也许当时我爷爷他们也是听到风声,就远远地自发地响应陕甘农民暴动吧。不过这只是我的瞎猜。可是爷爷他们在民国十八年,参加过吃大户,却是肯定无疑的。爷爷是读过旧书的人,大概觉得当时他的那个作为是一辈子都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后来总是不爱讲。

我的外祖父家那个时候是道家塬有名的好人家,也就是富汉家。那时候还没有我妈妈我爸爸。柴氏家族家大业大,我妈妈的爷爷还是一个前清的捐班子秀才。我外祖父弟兄七人,他们家川塬沟里都有土地,可能上千亩。那时候他们根本没有逃荒的打算。灾荒开始的时候,也放赈救过人。可是后来再救下去就自身难保,于是外祖父家就关上大门,一家人守在高墙大堡中。有人上门也不再施舍,他们要自己保命哩。然而爷爷们率领的吃大户的队伍还是把那个大庄堡围上了。围困了好几天,柴家人从墙上抛下去了不少粮食,可是那些吃大户的还是不离去。

最后,最后怎么样?这故事是我的小外祖父讲述的。他们没有办法,最后推来一支鸟铳,装满火药,朝天放了一响。这才把吃大户的吓跑了。小外祖父讲这话时,强调那一枪就是他放响的。还特地说了他们家那时候准备了滚木擂石,若是吃大户的硬是要强攻堡子,他们就要拼个鱼死网破。爷爷没有说过这件事,外祖父家里人也不知道当年我爷爷就在其中。其实三外祖父和爷爷是从小就一起读书玩耍长大的好朋友。从前我们两家虽然不在一个村,可是土地却是连在一起的。

还有一件事情是多年后三哥向我说的。当时我们村上比较富有的只有一户人家,这就是村北的卢家。解放后那弟兄两个,一个定了个地主,一个定了个富农。那家的富农老汉和我爷爷也是好朋友,据说是一同长大的交过性命的。我们村大多数村民都是卢姓,所以村名也叫卢家帑。可是这富有的一户卢家据说不是卢家的正宗。我是听来的消息,说是原先这卢家人遭了劫难男丁死光了,只留下一位寡妇守着成百亩田产。后来雇佣了一位来路人做长工。再后来那寡妇就和长工生了娃。这长工的后代以后也就随了卢家姓氏。民国十七年的时候,这卢家刚修葺好一院子高墙庄院。前一年他们家是大丰收,粮食装得满满的几大窑。灾荒到来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惧怕什么。可是听到周围吃大户闹得厉害,心里也惧怕。于是就在庄园里到处挖窖,把粮食藏起来。村里卢家人多,吃大户的时候,大家也是兔子不吃窝边草。村里有许多人已经开始跟随大多数人到处吃大户,就是没有打这家人的注意。可是后来周边几个村的大户都吃到了,有些大户家给吃空了,大户家人也跟着别人吃大户。这时候有人就开始打卢家这家人的主意。爷爷实在不忍心把好朋友家给吃了大户。就在获知消息后,偷偷向他的朋友传递了消息。等到吃大户的上门,这家人就客气地打开大门,迎接众人。结果大家吃了一两顿也就吃空了。其实他们把粮食藏起来了。

到了这步田地,村里所有人就开始准备离乡背井去逃荒。当初逃离家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一同离开。可是那些存有私货的家户,到外面转上一圈就早早回来,躲进自家的庄子里,勒紧裤带度年成。只有颗粒皆无的家庭才死心塌地的去逃荒。

我爷爷说我曾祖父比较精明,就在于一家人早早就加入吃大户的行列,然而总是不愿离开故土。其中的原因是当年种了一园子鸦片烟,眼看就要开花结桃子。可是最后没有办法,一点粮食也没有了,逼不得已,曾祖父将一园子鸦片烟抵押给同村武家,换了他们一个铜锅好背著上路去逃荒。

曾祖父的精明还表现在,早早就在自家院子的干墙壁上挖了深深地洞穴,把麦子、豌豆、糜谷的种子藏进去,然后又夯实,以备荒年过后好重新开始播种。不过曾祖父的精明还是逃不过劫难。据爷爷说,灾荒过后他在老院子墙上只找到了一处藏麦种的地方,其他几处挖开都是空的。不知是被别人挖走了种子,还是曾祖父当时就是给他儿子留下个空头念想。这就说不清楚了。

爷爷说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事情想象的那么惨烈,离开的时候都还抱着回来的希望。家里的东西带不走的都收拾好,那窑洞门,庄院门都用土块璂子堵上了。爷爷说他连自己读过的书也舍不下,就装在一个木箱子里,大老远一直送到关川他的姐夫张万顺家,也就是我的大姑奶奶家寄存下来。

民国十八年大灾荒,靖远会宁一带十室九空。那时候我们村上三姓人家,几乎同时离开。村子成了空的。可是有些家庭有病弱者,连走路都不行,于是就有了真正的生离死别。

2013-4-19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为何“急”可救,“穷”不可救?

    俗语说:"笑贫不笑娼", 下半句更经典,有人却不明白! 曾经,人们的生活很清贫,但是,精神却很丰满,即使为了糊口而劳神费力,也少有抱怨的.那时,大家比的是谁家的老人长寿.孩子孝顺, ...

  • 【我的爷爷】/郭旭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十一个年头了,再有两个多月就到了他的忌日,一直想给爷爷写点文字,但几次提笔都不知从何写起,爷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似乎找不到什么亮点可以讴歌,也就一拖再拖,延捱至今. 近日闲暇为一些 ...

  • 刘伯渠丨教师家族、五代百年

    (作家四世同堂大家庭) 尊师重教而闻名于世界的民族,伟大的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兼收并蓄的优秀文化,而教师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为此唐代韩愈总结说过:" ...

  • 曾祖父

    曾祖父 曾祖父共2个含义 曾祖父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收起 权威认证 曾祖父,对男性长辈亲属的称呼,即父亲的爸爸的爸爸,也就是父亲的爷爷. <曾祖父>,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之一这篇故事是安徒生在 ...

  • 沐沐说-20210907

    昨晚妈妈一通忙活,收拾绘本,收拾衣服,还跟我说,明天要早起坐飞机回老家.我对回老家没什么概念,但是飞机我知道的,我都见过好多次飞机啦!妈妈还说,以前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坐过几次飞机了,可是我自己一点 ...

  • 【晋城凡人宋福顺 ① 】没有比我再苦的人了

    作者简介 宋福顺   乳名 : 宋土生,别名宋立志.生于1935年,冯匠村人,中共党员.锦溪社友. 回 忆 我 的 童 年 ☆  宋福顺 我1935年生于冯匠村,名叫宋福顺,乳名宋生土,还有一个名字是 ...

  • 【孝善情怀】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文聚彬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难忘家乡的老榆树

    还是那个小院. 还是那座低矮却干净的老屋. 还是那棵陪着小院,倚着老屋的老榆树. 高大的树冠,早已经遮住了半边屋顶,树上的那几片黄叶,看上去要掉,却始终倚护着树枝,不愿从老树身边离开. 从我记事开始, ...

  • 黄宇 ▏槐树街29号院记事

    槐树街29号院记事 作者 ▏黄宇 配图自网络 成都槐树街29号院,是五姑父的故家.当年这是成都少城(满城)里无数个深宅大院中的一个. 少城在民国之前,是专供满人绿营兵户居住的,就是今天人民公园一直沿着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九)​​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九)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八)​​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八)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七)​​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七)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六)​​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六)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五)​​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五)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四)​​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四)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三)​​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三)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一)​​ || 作者 郑凤贤

    民国十八年(民间记事)(一)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 ...

  • 人文西海道家塬(九)民国时代的天灾​​ || 作者 郑凤贤

    人文西海道家源 作者    |   郑凤贤 郑凤贤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道家塬逸闻故事><人文西海道家塬(一)写在前面的话><人文西海道家塬(二)远古的迹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