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红颜——丁飞朱竹艺术清赏
丁飞先生,职业画家、书法家。
(以上是丁飞近期创作的朱竹作品和局部)
只 为 红 颜
——丁飞朱竹艺术清赏
阿 迪
一抹中国红,醉了几千年。几竿朱砂竹,红了一千载。
朱砂画竹,当始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据说,苏东坡被贬流放,心中愤愤不平,寄情诗文书酒。一日,醉后画墨竹,不觉砚中无墨,遂将朱砂粉调水代墨,别是一番境界。观者诧曰:“竹非朱色。”东坡笑道:“竹亦非墨也。”朱砂画竹,虽由苏轼开启先河,但历代有成就者却鲜有,直至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朱竹得以中兴,当代以于非厂、叶恭绰、齐白石、启功等最为著名,启功自述画朱竹:“问余何事研朱写,晓色临窗几案晴。”画家丁飞极擅朱竹,且卓然有成,想必是:思接千载,心骛八极。取法高古,承续文心。
丁飞所画朱竹,可用元代吴镇题画诗来形容。“始有笔墨成,渐次无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竿劲直如篆,节波趯如隶,枝纵横如草,叶整齐如真。丁飞先生深得画竹真荃,分枝以草书用笔,疾速而富有变化。布叶则用楷书笔意,端庄而透出灵动。天带晴兮偃叶而偃枝,云带雨兮坠枝而坠叶。顺风不一字之排,带雨无人字之列。丁飞朱竹,展现了红的贵气和红的大气,表现了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民族特性,赋予了红色雅俗共赏的审美品格,所以,所画朱竹,亮丽而不燥气,沉稳而不轻浮,既热烈,又高雅。朱砂红竹,能随光线改变而变化,在光变暗时,越加凝重、红润。民间传说,具有吉祥、辟邪之灵性。
郑板桥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板桥如此,丁飞又何尝不是如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其竹叶来看,一笔偃月,一笔横舟,两笔鱼尾,三笔飞雁,四笔落雁······,变化多端,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由自然之竹变为眼中之竹,再变为胸中之竹。丁飞先生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丰厚涵养,还具有良好的西画功底,以及具有对现代艺术的敏锐性,但他没有把阴晴圆缺、风雨雪霜作为背景引入画面,依然恪守宋元的画竹传统,通过加入现代构成元素,使绘画又充满了时代感,实属不易。其挥写朱竹,不计东西南北中,不计墨彩,不计无汁,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纵情任性哉!我思故我在!
丁飞朱竹,已具自家面目,但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便如舞台戏曲,虽场场演出同一个剧目或同一个人物,那也要场场出新,场场不同,避免重复和雷同,就拿一个小道具——一把折扇来说,在梅兰芳手里风情万种,在侯宝林手里世相百态,在刘兰芳手里则是千军万马,·······,所以,大师之路都是相似的。在丁飞朱竹的艺术世界里,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
我和丁飞先生虽未谋面,但久仰其大名,今被其朱竹吸睛,一时有感而发,不成文笔,词不达意,还请丁飞先生谅恕!
丁飞的朱竹,已是中国红的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