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摘:刀 笔 拾 遗
名家书摘: 刀笔拾遗。选自2005年3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概丛书·何连海》。
何连海先生(左二)在君匋艺术院
何连海先生(左二)在鉴赏古画
何连海先生在鉴赏金石印学
何连海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理事,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刀 笔 拾 遗 (节选)
何连海
治工稳一路印者,当去嚣浮之气,寓奇险之趣于妥贴之中,然不可过,过则入俗,所谓“巧者善度”是也。
何连海刻 建筑典范
粗朱文、细白文皆治印之难事。粗朱文易肿,似书中之“老颜体”;细白文易弱,似书中之“瘦金体”。古印之佳者,粗朱文如封泥,细白文如汉玉印,皆铭心绝品也。近世工粗朱文者,以吴缶老、来楚生为最。细白文则未见高手。
何连海刻 中正孚佑
渡稿法有多种。循古法者或径以笔反书石上,或以薄纸依石原大书印稿,稿成,反置石上,湿以清水,以笔杆等物轻擦,令其复印石上。此法所渡之稿,多模糊不清。今有一法,以复印机将印稿复印,反置石上,取少许香蕉水涂其上,以拇指轻刮之,揭开后,印稿即反印石上,清晰不变形。此法乃美院学生所创,取化学反应原理也。予曩读美院时,临古印皆依此法,师曰:“甚毕肖,前人不能及也!”
予治印无论朱白,率将印面涂黑,以刀将字形及空间位置划于石上,即奏刀。此非欲逞能炫技,盖亦依己之素习耳!
何连海刻 桃花扇
古人论刀法,多至数十种。余谓刀法不外乎单刀、双刀、冲刀、切刀;且运刀至纯熟时,又岂必分清此用何刀法,彼用何刀法乎?元白老尝以“筷法”喻“笔法”,移论“刀法”,予亦深然其说。
大写意印风当苍润古拙,有“铁马秋风塞上”之慨;工稳印风当精熟娴雅,有“杏花春雨江南”之境。
何连海刻 和乐
古人论印,多有金针度人之意,然亦不可盲从。如何震《续学古篇·二十五举》第十三举曰:“白文必逼边,朱文不逼边。”吴先声《敦好堂论印》亦云:“朱文不可逼边,亦有四旁出笔粘边者,则边宜细于文,不粘边者文宜瘦于边。”此皆太过绝对。若循此说治印,则何异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者乎?
习二王书者,靡不称道“魏晋风度”。然则何谓“魏晋风度”乎?予尝以“真、韵、淡”三字概之。于书则王右军,于画则顾虎头,于诗则陶彭泽,于人其嵇中散乎?柳下煅灶,见钟会而不顾,此其真也;龙章凤质,“养生”、“绝交”,此其韵也;临刑东市,颜色不变,叹《广陵散》之绝世,此其淡也。
何连海书 谈艺论教
临帖贵似。此“似”有“形似”、“神似”之说。愚意以为,“神似”乃“形神俱似”之意。“形”酷似则“神”自生矣,未有“神似”而“形”不似者也。形似而不能神似者,功力未到也;大家临书,形不似而神采焕然者,此“神”乃他神,非此帖之“神”也。譬夫扮演伟人,形酷似而演艺不佳,固不足道,然觅一獐眉鼠目之小品演员,演艺固云佳,可谓“神似”乎?
何连海临 二王法帖
古人作书,多取硬毫熟纸。譬如《神龙兰亭》,即以紫毫笔摹于硬黄蜡纸上。今人临仿《兰亭》,亦宜择取性相近之纸笔,如狼毫、熟绢,以求“形神兼备”。尝见有习《兰亭》字者,回腕高执长锋羊毫,于生宣纸上逆笔涩行。问之,辄曰:“遗貌取神”,噫!南辕北辙而不自知,临书如此,亦真堪悯笑矣。
何连海临《十七帖》
沈尹默、白蕉、潘伯鹰三先生被公推为海上近世习二王书之翘楚。沈以功力胜,用笔极精,惜伤于眼疾,结字时见拘挛。白以天然胜,惜天不假年,未臻人书俱老之境。潘则介于二公之间矣。
予习二王书,于三面取经:二王传世摹本,集字碑版、法帖刻本,此其一也;与二王时代相近之魏晋残纸、残简书风,此其二也;历代习二王书,而得其风流旷达之趣者,如宋之米芾,明之董其昌,清之八大,此其三也。
何连海书
予酷嗜八大山人画,爱而及其书。近年来创作,多参合其笔意为之,怪怪奇奇中,自有无穷真趣在。然于其草法不甚规范处,则未敢取舍,恐成“硬伤”耳。
何连海书
编辑: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