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青城山在道教的地位只有内行才知道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其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之说。
洞天福地产“天师”
青城山是天师道发祥地,是道教的开山鼻祖张道陵天师修真传道的圣地,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天赋,7岁时就精通《道德经》,而且通晓“河图洛书”。他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张道陵在青城山修道时住在天师洞,此间发生了著名的与青城山一带名为八部鬼帅的巫教组织斗法的道教故事。他穿黄色道袍,佩剑,持印,戴符,这些装饰后被称为天师剑、天师印、天师符,成为天师道传教的最重要嫡传信物,也成为后世社会里“降妖除魔”者的标准扮相。张道陵挫败巫教八部鬼帅、六大魔王的传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在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掷笔槽”“洗心池”等景点名,都是传说中斗法的场所或物品。
在青城山修道的张道陵天师逐渐有了名声,他受西汉卜洲三岛传说的启发,为天师道制定朝礼、祭祀的黄色道服、道戒律条等。并构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谓的“洞天福地”遍布赤县神州的大小名山,影响极大,原本普通的山有了“福地”“洞天”的称号,便有了仙气,有了地位。
“炼丹修道”历史悠久
青城山道士炼丹的历史悠久,炼丹一法相传为远古的女娲和黄帝始创,有“女娲炼石”“黄帝铸鼎”的神话传说。青城山历代许多道士亦以炼丹出名,许多道书都有详尽记载。炼丹道士以丹砂、铅和其他药物、矿物为原料,放在炉鼎中烧炼,以求制成“仙丹”“灵药”,试图治病强身、益寿延年。
炼丹虽然事与愿违,但其执着的追求和大胆实验的精神,却在客观上成了古代化学的先导。古书中就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的化学反应,而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便是在炼丹的探求过程中发现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著书说:“道教能将理论付诸实践……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发端于道教。”
对青城山道士炼丹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青城山道士皇甫士安著的《养丹诀》。后来历代青城山道士都有炼丹著作,并记载常用药物名称及丹药的制作和用法一百余种,这种炼丹术和丹药,道教称为外丹术。
被道教称为内丹术的,便是“气功”。道教主张以自己的身体为鼎炉,以自己的精气为药物,以元神为火候,经过一定程序的特殊锻炼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融聚一体,这种融合物就叫作“内丹”,人体炼丹的部位称为“丹田”。它以“气”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强调精、气、神的保养和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修炼过程可分为筑基、益寿、开发智慧等。
内丹是道教炼养功夫的核心,是动功、静功、气功、房中、服食等功夫的综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身心炼养术。从唐宋以来,许多道教内丹功夫大师来往青城山,炼功养生,传授功夫,著书记述,使青城山丹道享誉海内外。
清虚自持、返朴归真
道教主张“清虚自恃”“返朴归真”,道士们把神仙居住之地叫作“洞天”,指环境优美,没有红尘俗务烦扰的修真养性之地。青城山在道教的维护之下,千百年来保持了林深山秀、环境清雅的大环境,为“青城天下幽”的长存不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青城山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加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现在,青城山的亭、阁、桥、廊、牌坊等建筑,共有一百多座,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依据地形地貌,巧妙构建。这些建筑,大部分为天然树皮亭,保持着原始树木的天然形状和色泽,与周围山林和谐搭配,立孤峰,屹危岩,跨断涧,临清溪,形成意趣不同的各种景点,显示出青城山古式亭阁的特有魅力。
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这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青城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传唱中外。《魏书》记载:“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宫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成,斋祠跪拜,各成道法。”可见当时已有道教自身的一套科仪。
北周《笑道论》说:“……有同俗巫解奏之曲。”说明初期的道教音乐,是巴蜀巫师歌舞娱神的地方曲调,后来逐步由“降神娱神”的原始阶段,发展到做法事道场的较为正规的乐队。到唐朝时,青城山道教音乐还传入了宫廷,女诗人薛涛在宫廷诗中写道:“代裙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王芝;每到宫观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和“紫薇八卦舞”,就是吸取了道教音乐创作而成的。
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一水一山,一动一静,一个柔美一个阳刚,仿佛一幅大自然的太极图,相互滋养,和谐运转,其所代表的道教清净恬淡的自然情怀,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以及天人和谐的生态智慧,不仅自古至今深刻地影响着国人,还走出了国门,得到世界人们的认可。
清代著名的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就是青城山道士,由他传谱的古琴曲《流水》,创用了“七十二滚拂流水”曲技,此曲在1977年被美国录入镀金唱片,由太空飞船“旅行者二号”带上太空,至今还在茫茫宇宙中,寻觅人类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