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泉流韵】首席作家王长伟原创《探究书斋名号》

探究书斋名号
(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为自己经常写作的地方(可以叫书房吧)冠以名号。可能显示自己与别人不同,所以书房的名号五花八门,风格迥异,各不相同。其目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处处表白自己个孤傲与清高,事事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从下面这些书房斋号可以略见一斑。
书斋原指藏书室,现泛指读书的房间,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名志,或者自勉。 
    老学庵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以此激励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春在堂 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 
聊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三希堂 清乾隆皇帝读书处因收藏大书法家王羲之、王询、王献之三人的字帖,是三件稀世之宝,所以名叫“三希堂”。 
绿林书屋 鲁迅在上海的书斋名是“绿林书屋”。鲁迅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一些反动文人却诬蔑他是“学匪”。他就把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 
    百梅书屋 国画大师齐白石35岁时,在故乡湘潭盖了一幢房屋,周围有许多梅花树,他对之非常喜欢,于是取名为“百梅书屋”。 
    三松堂 哲学家冯友兰,身居北京大学燕南园多年,庭院内有三棵松树,虬曲盘旋,他把屋室命名为“三松堂”。 
    古槐书屋 红学家俞平伯,1919年移居北京朝阳门内老君堂79号宅院后,院内有棵古槐,书斋适在槐荫之下,故名其书斋为“古槐书屋”。 
    梅花草堂 画家朱屺瞻,抗日战争前在故乡太仓浏河的老宅田旁,遍植梅树,自题书斋名为“梅花草堂”。抗战胜利后,屺瞻老人移居上海,在南方购得一屋,又在屋旁种梅树数十棵,仍取室名为“梅花草堂”。 
    双柿斋 女画家、老舍夫人胡絜青,建国后在北京定居,所居庭院中有丹柿树一双,分列窗前,秋来硕果累累。胡絜青喜不自禁,将其居室命名为“双柿斋”。 
    瓜蒂庵 明史专家谢国祯,生前把攻读的书房叫“瓜蒂庵”。主人曾解释说,别人都在攻正史,我却忙着搞野史,搞零星边角史料。别人抱“西瓜”,我就捡“瓜蒂”。“瓜蒂”之说当然是自谦,匡正治学态度才为本意。无止境斋,著名文学家、《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博学多才,为了达到学无止境的目的,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理,便把书房命名为“无止境斋”。
    惜字庵清代史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
    绿林书屋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学老庵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 “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写起诗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积三十年,成二千首”。可他自谦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汪洋大海中吸出的一瓶水,故把书房取名为“瓶水斋”。
    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烂熟于心。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斋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永州零凌丞时,非常尊敬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曾三次前往拜见。可是,张浚闭门谢客,三次不见。杨万里只得写信求见。张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接见了他,并勉励他凡事要正心诚意。杨万里深为钦佩,便把书房命名为“诚斋”。
二月庐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