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邓大军身陷绝境,地下党员廖运周悄悄让出一条生路
1947年8月7日,邓公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千里越近大别山,这一招直插敌人的心脏,可谓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士们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士气无比高涨,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一场大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不远处,敌人的二十万大军正在急速奔袭而来,后有追兵,前有黄河,刘邓大军能否顺利脱险还是个未知数。
命悬一线
八月,黄河流域连降暴雨,导致水位暴增,再等下去,只怕会坐以待毙,刘伯承和邓公非常焦虑,万分危急之下,他们决定不再休整,全军立刻全力往大别山方向进军。然而此时沿途已经快面临决堤的危险,国军众将领为了除去解放军,甚至考虑过炸开黄河大堤这种馊主意。一路上危机四伏,战士们只能加快脚步,试图甩开后面的追兵。
老蒋的错误预判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他没料到刘邓大军的方向是大别山,误以为大军是要渡河而去,所以在黄河隘口布下重兵,直到刘邓大军渡过沙河,老蒋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气急的老蒋立刻又调集大军前去围剿,大战一触即发。
我军18旅52团作为开路先锋走在最前,当52团靠近汝河的时候,发现事情不妙,国军已经驻扎在对岸,我军必须从敌人手中夺到渡口,才能换来一线生机。18旅旅长肖永银亲自上阵指挥,从白天激战到黄昏,终于夺到渡口,架起了浮桥,可是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肖永银带着接应部队等了半天,后面的军队却迟迟未到。
原来,刘邓二人带领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敌军追上,双方爆发了激战,等到他们好不容易甩开追兵来到渡口时,已经是深夜了,被击溃的敌人卷土重来,同时追兵也紧随在后,两面都有大军拦截,我军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此刻,刘邓大军经历了整整一天的跋涉,加上和敌人苦战,早已经体力不支,但是事已至此,只有拼死杀出一条路,才能看到希望。刘伯承给全军将士下了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杀出一条血路来!
柳暗花明
依旧由18旅负责打头阵,肖永银的心情十分沉重,做好了因此牺牲的准备,决心和敌人以命相搏,但是当战斗打响的时候,肖永银很快发现了希望,敌人整编85师110旅防守极差,几乎一触即溃,肖永银担心这是疑兵之计,观察了许久,最后确认这支敌人的确没有斗志,肖永银欣喜若狂,立刻下令猛攻110旅,终于在敌人的天罗地网之中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大军逃出生天。
虽然成功脱险,但肖永银为此疑惑了很久,这支敌人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过了很久之后,肖永银才知道,原来,当时对面负责指挥的人,是我们的同志。
当时,国军110旅的旅长名叫廖运周,一个潜伏多年的地下党员。廖运周毕业于黄埔军校,成绩优异,他入党还是由孙中山先生介绍的,只是廖运周入党不久,国内形势便天翻地覆,老蒋上台,大肆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着每一个人,廖运周一度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直到他辗转来到上海,才又一次和组织接上了头。
组织给了廖运周一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利用黄埔毕业生的优势,进入国民政府任职,并逐步打入敌人内部,为组织传递情报。廖运周接到命令后没有犹豫,立刻投身于国军,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潜伏生涯。
1930年,廖运周加入了冯玉祥麾下,几年之后,部队接受政府的整编,廖运周就这样进入了“官方”,当时在接受整编的将领中,廖运周身为团长,可谓是年轻有为,更重要的是他毕业于黄埔军校,老蒋最喜欢任用的就是黄埔嫡系,于是接受整编的廖运周立刻原地升官,待到抗战结束,廖运周已经官至师长。
出手相助
虽然加官进爵,官运亨通,但是廖运周始终没有忘记组织,一直兢兢业业,不顾危险给组织传递情报,抗战期间,廖运周也时常带着麾下部队与我党合作抗日,等到抗战结束,廖运周的工作依然没有停止,老蒋意图发动内战,为了阻止老蒋,廖运周打算起义,但是组织让他按兵不动,等待良机。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47年8月,两党的战局依旧不明朗,这个时候,廖运周忽然接到一条命令,让他去参与围堵刘邓大军,廖运周看了这个命令,惊出一身冷汗,大军压境,我军岂不是会损失惨重?
军情紧急,廖运周匆匆把这个消息告知组织,便带着大军出发了,一路上,廖运周心急如焚,生怕刘邓大军陷入危机。可是廖运周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军被敌军逼到了绝地,看到这样的情形,廖运周不得不见机行事,幸好,此前廖运周已经把110旅中很多将领换成了自己人,经过商议,大家决定消极抵抗,把解放军放出去,于是,肖永银便见到了这支一触即溃的部队。
放走大军后,廖运周带着部下象征性放了两枪,便回去复命说“竭力抵抗,但回天乏术”,由于国军的战斗力实在过于稀松,打败仗根本不是稀罕事,所以廖运周成功地把这件事情遮掩了过去。
1948年11月,廖运周做了自己的最后一个任务,淮海起义,110旅顺利被我军收编,直到这个时候,很多当年刘邓大军的战士才意识到,原来恩人竟是自己人。廖运周回归组织之后,继续带兵作战,一路打到了西藏,立下了不朽的功劳,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他的卧底生涯也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再回顾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征程,已经难以体会老一辈革命者经历的坎坷跌宕,但是我们应当记住那些伟大的名字,是他们在绝境之中为这个民族创造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