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二三四妙散(湿热)
2008年我遇到一个从南方打工回来的小姑娘。其实病也不复杂,只是病的久了治疗有点棘手,还是要动点小脑筋的,单方一法不可能完全入扣。生的啥病呀,是大家都知道的湿疹,是慢性的。当然喽,慢性发作了也可叫急性,看你从哪个阶段分了。这个女孩在一家电器厂打工,不知接触到啥东西,开始是全身发痒,起风水疙瘩,就是我们所说的荨麻疹。吃吃抗过敏药,打几针解毒敏也就好了,可是那个环境没改变,致病因素还在,所以反复发作,这样过来半年不好,那里的药费又贵,只得回来到我诊所附近的酒楼上班,慢慢地痒疹集中到腰臀腿上了,这些地儿手更容易抓到。瘙痒、挠抓、流滋、结痂、反反复复,有原来好过了的乌疤、现在正痒的红疙瘩、还有被抓破流血了才止痒的流黄水的湿毒疮。这不,现在来我这儿就是这个样子,已经一年有余了。听说我治皮肤病还行,来了嘴可甜了,叔叔长叔叔短的叫,叫的我牙都关不住了。可还是要给她想办法治啥。小孩子挣钱不容易,疗效好还要想办法省钱。诊脉稍有滑象,舌暗红前半部薄苔,后半部像撒了一层豆腐渣,那就是积粉苔了。按经验,湿热下注无疑。完全治好要些时日,长时间服药,量不可大,会损胃的,故处小剂量方。
水流湿,有湿就要利,又燥湿药可帮助化湿,取薏米10克、苍术6克、土茯苓10克、地肤子10克,有热就要清,加黄柏6克,病久血分受之,加赤芍6克、丹皮6克以凉血消瘀,热久有火,火就燥,加生地黄12克滋阴养血,下部之疾川牛膝6克可引经,再用白癣皮10克祛风止痒,甘草15克调味也清热抗过敏。
这样子十一味药组成一方,是为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的复法。不过一百克,就那么一大把,每日煎服一剂。外边的痒疮也要使手段,痒疙瘩用凡士林加一点清凉油调新青吹口散擦,结痂的用蛋黄油调吹口散润肤,流黄水的直接用粉子扑上以收湿。经济实惠,花钱不多。这样不出月余,患病部位都光溜了。怕再复发,做丸药一料收功。说到这儿该说正题了,这个方子是我常用来治下部有关湿、热、毒、瘀、肿、痒的复方,是四妙散的加味方。说到四妙散不能不说说二妙和三妙散。
二妙散就是苍术、黄柏二味药,治湿热下注,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筋骨疼痛,下部湿疮,带下黄白以及湿热致痿的名方,在内外妇儿伤各科均有应用。本方最早见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名苍术散,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痹,一切脚气,百用皆效”。《丹溪心法》取此二味名为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此二方名异实同,功效主治所述相近。虽然危亦林所出苍术散要早于二妙散并且叙述所治更为详尽,可能因丹溪名号高于危氏,亦或者二妙之名更华丽且容易记诵,故后世医者基本都忘了苍术散而只知二妙散。
至明朝虞抟《医学正传》加入牛膝一味,取名三妙,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是二妙的最早化裁加味应用。牛膝一药,分川和怀,临证取舍在于有余和不足。《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脐痈》也有三妙散之方,是加槟榔一味,“共研细末,干撒肚脐,出水津淫成片,止痒渗湿,又治湿癣,以苏合香油调擦甚效”,这个是外用的三妙散。
《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又加薏苡仁,泛水为丸,称四妙丸,也可为散用,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胫湿疹痛痒等病症。二妙、三妙是部颁标准的中成药,取之治丹毒、流火、带下、阴囊湿痒等无不可,可见其疗效卓著,经得起临床检验。虽几经化裁或更方名或改剂型,总不出其治湿热下注之旨,四妙较之二妙、三妙更妙了,用此散化裁加味治下部之疾,我的经验不全刻板于脉象,见舌或红或黯或大或齿痕或厚或腻,或见舌根生苔即可取用。
加土茯苓、地肤子名五妙、六妙无不可也,用之合于法度,总有一个“妙”字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