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直拍横打与训练方法

何峰 乒乓time 2014-07-21

问题一:直拍横打的发力要点是什么?

直板横打的发力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王皓模式,技术要点是手指先发力经手腕带小臂的前端先发力,特点是持拍手的同侧脚在前并重心在前脚上;一种为横板反手的以大臂带小臂、手腕相配合的重心在双脚间的传统发力模式。

问题二:反胶直拍横打打直线和打斜线时,重心转移是怎样的?

以王皓模式的台内拧为例,由于引拍时需要屈腕、小臂内旋的同时右肩要向左并向内并"架肘",同时收腹将重心压到持拍手同侧并且在前的右脚上,注意:这时的右脚只是足跟微虚的状态。拧直线和拧斜线时重心都是由足跟抬起并结合展腹使重心再度向前的。中近台的横打、横拉时重心转移过程都基本如此。

问题三:正手打反胶时,长胶适合横打吗?如果不适合,长胶反手问题怎样解决?

由于长胶自身不能制造旋转,所以主动制造摩擦的技术不适于长胶,但有的型号的长胶却可以"翻腕打"或弹击,例如729生产的"坏小子"等半长胶,或者还可以利用长胶的磕、劈、削、拱或借力"带"以及减力"贴"等技术突然改变击球的形式或节奏。长胶或半长胶的控制或进攻类技术也很多,正手能做到的反手也大多能做到,但发力机制却和反胶大不同,同时打技术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类胶皮的难度要比打同类胶皮的难度大得多,所付出的精力也相对要多得多,所以我不提倡业余选手这样做,但如果真正熟练地掌握了长胶的特性,在业余界却往往能独霸一方的。

问题四:反胶横打时,引拍空间(距离)怎样解决?(站位近台)

近台站位可适用的反胶横打技术有多项,以拉半出台的下旋来球为例:右脚在前,类同于台内拧时的屈腕、内旋小臂的同时右肩向左、向内并同时"架肘",收腹沉右肩的同时将重心压到右脚前掌上。

问题五:横打时重心要不要降低?要不要微沉左肩?(身高4000px)

只要步伐到位并且重心控制的合理,身高的影响并不大。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来决定,来球下旋或球速较慢时重心应相对降低,来球上旋或球速较快时重心应相对较高,这个"相对"的标准是予备站位时的重心状态。

至于要不要微沉左肩?这是重心控制的基本原则的问题。王皓模式站位时右脚在前并且重心在前脚的,引拍完成时右肩下沉并重心压右脚、发力时重心是再向前的。"微沉左肩"的结果应是重心移至左脚,这种方式应是传统的横板反手的模式。

问题六:对付稍低(或不很高)的不转或上旋球,横打时要不要都带些摩擦?

直板横打系列技术是由拧、拉、打、带、撕、敲、贴等单项技术组成的,各单项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个人的技术特长又有不同,所以在应对各种不同的来球时采用的对应技术及其内容也会不同。但直板的技术特长是在近台,所以应对不转或上旋来球时,动作幅度相对小并且速度快的"击打"的使用率在业余中相对较多,为了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和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适度地"带些摩擦"是必要的,也是高手的表现。

问题七:对付不出台的短球,“拧”的要点是什么?

一是重心控制的特点,二是前端先发力的机制。

问题八:横打时用哪只脚找球?最佳位置在哪儿?在可能的情况下怎样调整?

用右脚带右肩找球。最佳位置是右肩迎向来球的同时引拍、右脚尽可能地与击球点平行且接近。用并步加单步的步法调整,调整时重心先于脚动。

问题九:横打对付下旋、上旋球时握拍的几个手指如何协调配合?

初练横打时建议手型固定即中指端抵于中分线上的方式,熟练后可随势进行即时调整。

问题十:怎样实现训练到实战的转化?您有什么好建议?

从最基础的平挡开始入门,及至加、减力挡的熟练掌握,接下来是拨和快带的练习,有了加、减力挡及拨、带技术做基础,正反手的衔接即可用于实战。然后是拧球的训练,拧球技术是横打系列技术的中心技术,拧球熟练后如撕、拉等摩擦技术就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解答一:直板横打发力的王皓模式,技术要点是手指先发力经手腕带小臂的前端先发力,特点是持拍手的同侧脚在前并重心在前脚上。引拍时右肩迎向来球并稍左斜身同时适度收腹,以肘关节为主要支点、肩关节辅助,手腕大幅内收的同时小臂也适度内收,使肘部更加突出,直接向前顺势发力摩擦。这个明白!

解答二:拧直线和拧斜线时重心都是由足跟抬起并结合展腹使重心再度向前的。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重心是由右脚足跟向足前转移呢?整个横打过程的重心都在右脚上?原来我以为横打和正手进攻的重心转移是相对称的,所以横打时重心都是由左脚向右脚转移。

解答三:主动制造摩擦的技术不适于长胶。这个明白!目前正听从您上回短信中的建议,练习反手嗑和削球。

解答四:以拉半出台的下旋来球为例:右脚在前,类同于台内拧时的屈腕、内旋小臂的同时右肩向左、向内并同时"架肘",收腹沉右肩的同时将重心压到右脚前掌上。具体来看与正手一样,横打的引拍是否到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回球的质量。拧下旋来球的引拍时,将中指从中分线上稍上移至右拍肩附近的与正面的食指相对应的区域,手指发力控拍使手腕內屈、小臂内旋,右肩向左的同时向内顶,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自然左转,再适度地收腹含胸、右膝内屈使重心下降接近台面,这时的右肘会有自然地"外架",将拍面平行并贴近台面引拍,会有效增加挥拍的发力空间及迎前的质量。不必担心平面引拍会来不及摩擦,因为在手指发力控拍向前、尤其是食指突然发力的同时需要展腹来协调发力,就会自然地使拍面前倾。这个也明白!道理虽明白,但做起来总觉得发不出力,没有大臂的参与,所以不像正手进攻那般爽快。

解答五: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来决定,来球下旋或球速较慢时重心应相对降低,来球上旋或球速较快时重心应相对较高,这个"相对"的标准是予备站位时的重心状态。拧球时的引拍有收腹降重心、发力是展腹提重心的过程,在展腹提重心发力后即可顺势后移并还原.这个明白!同时坚决克服微沉左肩。

解答六:为了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和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适度地"带些摩擦"是必要的,也是高手的表现。哈!向高手行列进军!

解答七:一是重心控制的特点,二是前端先发力的机制。具体来说拧下旋球时,应有用拍将球甩起来再送出去的感觉,重点是右肩向左又向内的动作。如果在引拍过程中注意到右肩的左内顶配合手腕内屈、小臂内旋,就会有自然地拧腰过程,这就是必须的重心转移过程,尽管这时重心仍在右脚上,但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重心己由脚内侧转移到前掌外侧前部,身体右前倾,使右脚的支点感觉更明显。上步时不要先动脚,应重心先前移,足跟落地后,后脚顺势跟上的同时将重心继续向前,使足跟离地,重心轻压在脚前掌上,这样重心距来球近些,手臂就会很放松,展腹发力,球离板时重心会上提,顺势用足尖蹬地使重心后移并同时撤步还原后再适度后移位。拧球发力的顺序过程是手指发力控拍,经手腕带以肘为支点的小臂旋外发力,可以理解成手指的配合发力控制球拍是吃住球的摩擦初期过程,小臂旋外的发力是加大摩擦的同时提高球运行速度的作用,手腕是手指集中发力时的支点,肘部是小臂发力的支点,这个过程中手腕仅仅是一个支点,而不主动地发力,这是初练拧球阶段的发力方式,即不用手腕发力而仅将其做为支点,重点在于手指与小臂的配合,这个配合彻底掌握以后,加入手腕发力的配合则是水到渠成了。置顶有篇文章好像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找来慢慢学习体会。

解答八:用右脚带右肩找球。最佳位置是右肩迎向来球的同时引拍、右脚尽可能地与击球点平行且接近。用并步加单步的步法调整,调整时重心先于脚动。这个问题终于弄明白了!今天我第一次知道除了用脚找球,还要用肩找球,怪不得打球两年我的腰、腿、手臂经常痛,而肩却从没痛过呢,现在好啦,肩负重任啦!!

解答九:手指的适时调整是必要的,因为不但可以满足不同来球而所需要的板形,使击球质量得以保证,而且可以保证因重心未完全到位时的发力方式的调整。要做到持拍时松而不晃,控拍时紧而不僵。初练横打时建议手型固定即中指端抵于中分线上的方式,熟练后可随势进行即时调整。小臂内收时持拍的食指相对适度放松并上移至略搭拍肩,中指与无名指稍上移,以姆、中指的合力为主控拍,食指为辅,使拍型处于微前倾状态。来球为上旋或不转时,食指在控拍发力时应有略压拍肩的动作使小臂外展的过程中有稍许的旋外成分,以拍形的变化控制回球的弧线不至过高。来球为下旋时,在迎前的过程中用小臂内旋的不同幅度来调控拍形的前倾角度,同时食指略内收使拍柄从虎口中部移至偏食指根部、使拍头适度下垂,以手指、尤其是食指的发力带手腕外展与小臂旋外组合成的"小臂旋外"的发力为主,这个小臂旋外的发力是以肘关节为支点的,所以在"小臂旋外"发力时,肘部应有一个瞬间下压动作以固定支点。中指上移是以无名指为支撑先移中指,中指到位后无名指跟上,回位时是无名指先动,然后中指还原。这个估计是进级阶段的技术,容后慢慢在实践中体会吧。

解答十:从最基础的平挡开始入门,及至加、减力挡的熟练掌握,接下来是拨和快带的练习,有了加、减力挡及拨、带技术做基础,正反手的衔接即可用于实战。然后是拧球的训练,拧球技术是横打系列技术的中心技术,拧球熟练后如撕、拉等摩擦技术就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这个也明白!苦练基本功,训练实战相结合,不断增加量的积累,滴水穿石,功到自然成。

上传一组王皓的视频,对照何峰老师的讲解,边看边领会。请耐心等待,必有收获噢!

问题11:横打时漏球的原因以及克服的办法?

解答:一是迎前不足、发力过早。不要急于发力。手腕由内屈转外展的过程中,首先是"吃住球",然后是带小臂的外旋来发力,所以应有"拍贴住球再发力"的感觉。可以试试用"慢迎球、快发力"的方法改正。横打拉起回球后,来球己变上旋,这时的引拍应基本与来球同高,直接向前发力就可以了。

二是触球点不要过于偏左。来球为上旋或不转时,触球点应在球的后中部稍偏左,直接向右前展腕发力摩擦,这时最好是拧直线;来球为下旋时,触球点应在球的后中部、向左上中部摩擦,发力的方向是先左上再右前,有拍子围球转多半圈的感觉,以拧斜线为主。

三是击球时间过早。上旋或不转来球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至高点期,自发力为主,击球后拍子要随送;下旋来球为上升期,借力吃球、自发力回球,自发力要集中即瞬间发力。

问题12、横打横拉侧旋不足的原因?

解答:王皓拧两条线的动作过程,虽然落点不一样,但发力时拍子都是围绕球的左半部分摩擦的,拧斜线时吃球即触球点是来球的后中部向上中部摩擦的;拧直线时的触球点是球的后中部向上中部摩擦的。这两个触球点一定要区分开。

侧旋不足的原因有二:一是触球点即吃球的位置不准确,造成了摩擦的发力方向不对,二是肘部的下压不足,支点作用不明显,致使发力不集中。

问题13:直拍横打怎么练习?

解答:训练的步骤建议以右脚在前的站位为前提,第一步先从平挡开始练起,注意肘部适当架出的位置,熟练后是减力挡,然后是加力挡,在加、减力挡练习中注意熟悉以肘为支点的小臂前迎及后移的发力和减力的感觉和体会。这第一步是基础,一定要巩固熟练,否则后面练习的技术不会扎实。其中还要注意"收腹含胸、双膝稍屈"的重心体验,不可或缺。第二步是在挡球基础上的拨上旋来球,主要体会在上升后期至高点期的小臂发力、腰髋为支撑的感觉。第三步是第二步基础上的快带,主要体会在上升初期至上升中期时借力与自发力结合,其中的自发力是以转体带手臂为主,手腕顺势向前为辅,注意:初期手腕要固定、后期再加手腕的外展,但不要有内收。第四步要在前三步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横打技术的中心技术--台内拧,先熟悉上右脚的同时右肩迎向来球的过程,同时架肘屈腕引拍,先从不转来球的高点期开始体验手腕匀速外展过程的迎球,同时横向摩擦吃住球,再带小臂外旋爆发(并以肘为支点)发力的"甩球"感觉,注意:手腕迎球,触球的"点"是球的后中部,随着手腕外展会从球的稍偏左向右前上摩擦,这个过程就是手展的内屈转外展使拍面从球的后中部绕左侧向右前上的过程。摩擦感觉找到了,球也基本上都能甩到对方反手位并带明显左侧旋了,再开始"拧"下旋来球。练习"拧"的过程中除注意"肘部的下压"外,一定要注意还原,"拧"球发力球离板后要立即还原到予备站位时的右脚稍后的状态,这一定要养成习惯!如对方回球仍向反手位时,可以或侧身用正手,也可以继续上右脚重复横打的过程。

拧球技术的关键点是手指的控拍能力,手指先于手臂发力,这个关键点不突出,横打的质量就无从谈起。训练方法:架肘后,用左手握住小臂(靠近手腕的位置为好)使手臂不能发力,并且只能用手指带手腕屈腕引拍;来球时,用右肩带手前迎、在身体前倾的基础上使击球点在胸前略偏左,左手固定小臂、用手指带手腕发力拧球。

问题14:练习横打时正确的站位是怎样的?

解答:横打技术系列中的台内拧的站位是右脚在前,以手腕外展与小臂外旋为主发力的,横打的其它近台技术也多是以这个模式为主体的,原因是利于横打的其它技术后续衔接的顺畅。王皓的赛前练习以加力挡、拨球为多,因为不需腰的发力,所以应是双脚平行站位,而绝不会是左脚在前。

问题15:直板横打和直板横拉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解答:横打是撞击,所以发力时手腕要稳定,大臂配合小臂,以小臂发力为主,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横拉是摩擦,以手腕内收转外展与小臂内旋转外旋的组合成"小臂旋外",以肘部的适度外架为支点发力摩擦,所以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横打或横拉时均右脚在前,重心偏前掌。

问题16:横打的动作幅度较大怎么改正?

解答:用徒手的方法:将迎前与发力分为二阶段,三分力迎前、五分力摩擦来体验发力集中作用于球的感觉。练习的初期应以慢速地分解动作的方法仔细体会由脚前掌内侧蹬地开始经膝→腰髋→左右肩→大臂→肘→小臂→腕→指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和过程,要有耐心,可随时随地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环境、随着熟练程度提高速度。应坚持不懈!

问题17:横打可以用多球训练吗?

解答:多球练习是正规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对于动作定形和反应速度的练习有着极好的效果,适用于各种单项技术或技战术组合的练习,所以也适用于横打系列技术的单项或组合练习。多球练习的收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球者的陪练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是指球意识,其中包括对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技、战术的组合能力,基本技术中除单项技术的基本功外还包括其供球的能力,供球能力中要求科目训练目的明确和供球的质量如频率、落点、力度、旋转方向及强度等内容。这些是训练时要注意的内容,方法就是单项技术的巩固与技战术组合的套路球这二种。好的陪练一只手的五指会夹住四个球的同时掌心中还会有一个,这样发球的频率就会有保证,另外常规发下旋后接正手上旋时的发球应该用拉弧圈的手法来供球、即发下旋后立即将任意一个手中的余球用低抛后再用小幅动作拉过来,以保证练习者正、反手转换或衔接的节奏的需要。

问题18:横打的推挡怎样练?

解答:横打的推档是横打"加力挡"的放大版,站位和正面推挡一样,自然引拍、高度等同或略高于来球(可适当调整)、以肩关节为轴、仅用大臂带动整条手臂迎向来球(先练习斜线,熟练后可扩至反、中、直三条线)、在触球瞬间腕关节外展(有顶的感觉)、熟练后可逐渐加入引拍时的适当内收以增加发力。需要注意的是:引拍及挥拍的动作幅度要适中(宁小勿大),不要过大幅地转体及重心移动,没有小臂内、外旋,只要加深体会大臂带动整条手臂及腕关节外挺的作用,尤其是后者;直拍横打的推挡虽然没有反手位正面推挡的力量大,但其整体动作幅度小、速度快,有突然性和连续性,动作简单好掌握,特别是在对方突然回球至反手位时的作用明显好于正面推挡。"推"的动作基本不用腰腿的助力,但腰腿依然要发力做为支撑,只是助势不助力,旨在求速度与落点的控制,为跟进的下一板横"打"创造机会,这个发力的支点在左脚前掌内侧,方向仍是由左向右的。手腕的"展"如果没有予先的"收",实际上是没有大动作的,只是起到固定手腕的作用。大臂只是起引导作用,并不参予"推"球的发力,是在大臂牵引方向的同时小臂以肘关节为支撑发力的,没有大臂的牵引只用手腕与小臂的发力会使整条手臂发僵。

问题19:横打怎样对付中路追身球?

解答:如果在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我的选择是横打的快拨或反带。应该注意的是:横向发力是用于对付强旋转的来球,其幅度和力度是由引拍时手腕的内屈及小臂的内旋幅度及外展,外旋幅度与力度决定的。拨球多用于旋转不强的上、下旋或带有一定速度的不转球,所以腕部无大幅动作,横向发力应适度,以肘为支点的小臂发力为主,腰髋无发力,故整体动作幅度相时较小,击球时间基本为上升后期至高点初期;反带技术主要用于上旋来球,有小幅的用身体引拍动作,在上升前期借力吃住球,以自发力制造一定的旋转回球,所以手腕的动作幅度相对于拨球要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