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小事

Learning

2.22

Education

1

自从有了娃以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算是短期不再议程上,长期也会变成一项议程。以前没孩子的时候,看见那些家长们忧心忡忡的找学区房,找好的老师,找补习,总觉得不是很理解。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确实总能看见这样的人,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哪样是好的?只是大家都说这个好,所以也是要急慌慌的站到这个好的队列里来。

在这我特别想分享一个最近我遇见的小小例子。这两年倡蒙氏教育都很提倡嘞,包括蒙氏幼儿园,蒙氏小学等若干机构,尤其在国内。我在研究蒙氏教育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发现澳洲也有一些蒙氏机构在宣传。有一个我认识的妈妈就特兴高采烈的来啦,跟我说你知道蒙氏教育吗,很好的。我问她好在哪呢?她说好!那究竟哪点好呢?自由啊,锻炼啊,培养啊?好吧,我想说的是一种教育比另一种教育要好,那就说明不同之处,最特别的特点好在哪。然后这个妈妈非常羞涩的跟我说听说很好,好像理念很新,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恩,是的,当我们听说一件新的事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赞扬说这个新事物非常的好。但是这个好是一个软性指标。每个人认为的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尤其在教育这种这样私人设定的领域里,有些“好”的标准是普罗大众的。比如同一的成绩,敏捷的接受力。但是有些好,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比如坚韧的品格和毅力。那怎样区别一件事物的好坏,仿佛没有别的捷径。只要不断的持续的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就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最想说的----学习,坚持不断的学习。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2

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社会是不停的发展的。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一下,在教育领域,基本上每三四年教育大纲就会更新一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内容,更量化更细致的放在了学校的教育中。如果作为家长,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这些不断与时俱进的知识框架,就算想要好好培养孩子,恐怕都无从下手。只是一味的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老师,补习,学校的身上。花很多昂贵的学费,殷切的希望孩子能够从中获益,究竟孩子有没有在其中获益,或许也不知道,只是良心上对于自己做过的这些努力,有着稍许安慰。

最近常常追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有一期,他说了一句话,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你必须要保证全速的奔跑,你才能保持在原地不动。说这句话的背景大概是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发展很成功的企业家,在年少时期都是全优的这种,完全管理不了自己的孩子。不得已他求助了自己的大学同学,一个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的教育学家。这个专家在和企业家父子对话以后,找出了症结。那就是这个企业家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他总是用他当年学习知识和需求来衡量他的儿子。他用陈旧的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学习,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于他形容的那些优秀完全无动于衷,因为在他生长的整个过程里,他没有过相同的背景,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以企业为原生家庭给予他的生活下形成的。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企业家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儿子喜欢拍网络电影和电视短片。而网络电影和电视短片,包括各种网络红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本来就充斥在整个00后的全程生活里,这对一个60后的企业家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够正经,严肃,正确”的选择。

在整个这个节目里,我看到了时间好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无论在哪个年代成功或者曾经成功的人,他们都会被自己所属的这个时代以及背景影响着。有些走的快的人,能够很快的吸收不同年代带给整个社会的新知识,新观念。而有些走的慢的人,就会一直跟随着自己的步伐,慢慢的被时代遗忘,或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两天红透半边天的space X的马斯克,有人把他传奇的一生手绘了一张流程图。可以看得出他之前跌宕起伏的生活里总是在不停的调整人生的方向,先需要一点时间,来决定自己要做意见什么事情。一旦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后,就不再想其余的事情,只看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一心一意,孤注一掷的前行。为了考究一下这张流程图的真假,我还专门维基百科了一下,顺带看了看马斯克的妈妈。这一看不要紧,我发现母子中间有一个很相似的特点,就是总是在不断的思考人生的方向,然后做出对自己的调整。其中我关注了一个细节,马斯克的妈妈非常喜欢去图书馆读书,即使是在很忙的时候,即使在很窘迫的时候,即使在生活给予她无限压力的时候。很显然,她把这种热爱阅读的习惯,倾囊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女,马斯克和他的兄弟也都非常热爱读书。或许可以这样说,书籍给予了马斯克许多超越凡人的力量和坚持。也许在那个时候,这位母亲并没有给予马斯克最好的物质和创业基础,可是她给予了他不断学习的能量。这种能量,在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鼓舞着他,通过这种能量获得的学习的动力,最终把所有知识体系化为现实。

也许说马斯克这样的人物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又或者媒体美化了他母亲的教育和他个人。可是每个人,在生活里都会遇见一些很小的事情。这些小事督促你去学习,也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变化。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重新回到孩子教育的这个问题,有一天,我路过书店。看见架子上陈列着澳大利亚学前班到小学四年级的课本。我的孩子还很小,但是出于好奇,我逐一翻阅了一下。我对现在的教育书籍有了新的认识,我记得我小时候的学前班,老师是从拼音,数字教起。然而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即使在松散学习的澳洲,提倡自由的澳洲,也处于一种默认你已经知道这些基础的知识。他们提出的另外一种理论,叫辩证的思维。比如一道题是:你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下面有不同选项。这种开放式问题没有正确和错误,只是要求你把你选择的结果,有逻辑的,有道理的解释出来就行。这让我对比起国内一些知识或者辩论形式的比赛,他同样也是考察罗辑思维和知识体系的运用。对,我很是震动。我就会反思我自己,在将来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可能要摈弃过去老人培养我们那种死记硬背的模式,认识一个字,再认识一个字。而是偏重于寻找一个当下的话题,让孩子有逻辑有思维的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展下一步的学习。

那个下午,我在书店站了很久。我一口气看到四年级,我发现四年级的课程中已然有了excel表格的简单应用。和国内的朋友聊了聊,现在国内的课程里也加入了一些实际的编程应用,少儿编程课程。是啊,现在是一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又怎么能会像我们那个年代从学习机,486电脑开始。甚至,我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这代人里有很多很多人,还不会用excel。所以,如果你不学习,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你就会发现,也许有一天,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写的是什么。会用了哪些复杂的软件。或许学习的力量就在于,也许你有一天看见孩子在电脑前涂涂改改,你根本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可是你至少知道哦,你在用excel做图哦。哦,你在用physon。就好像你根本不知道一部智能手机他在使用的过程中,究竟能智能到什么地步。但是你至少知道这是一部怎么样的智能手机啊。

或许身为家长,最好的教育不过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说要强调他成为你需要他成为的那一种人,也不是茫然的跟着社会本身的压力去寻找措施,盲目的报补习班,把所有殷切的希望寄托于老师或者学校。比起这样,我更鼓励自己也在不停的学习着,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去帮助孩子一起寻找最适合他发展的那条道路,让他更好的成为自己。

娃在机场睡着了,还要抽时间工作一下,累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