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29–南丁格尔
上篇《冬天来了》里面咱们说到,11月14日一场飓风横扫联军营地,给联军造成巨大损害。大风刮了一上午,下午大约两点钟风停了,人们终于可以从藏身处出来,从泥水中那一堆堆破烂里寻找自己的东西,或者还能用得上的东西。夜里气温骤降下起了雨,随后变成了雪。联军士兵试图用他们冻得麻木的手,重新搭起帐篷,也有的挤到牲口棚里抱团取暖。
还是法军的情况要好得多,尽管大风暴让法国人也损失了很多装备,但是他们的后勤系统管理有序,几天后就恢复过来。英军的恢复时间稍长一些,本来英军的后勤系统就落后于时代,飓风让补给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原以为能迅速获胜,所以联军根本没有过冬的打算,也不知道这儿的冬天有多冷。拉格伦赶紧派人去君士坦丁堡采购军队最急需的物品,特别是棉衣。英国大使也全力以赴,帮着买了些皮大衣送到前线。相比之下,法军的冬装依然要好得多,法军有毛皮斗篷,法军的大衣Crimeennes这个名字,就源自那个时候的克里米亚。同时法军对士兵的着装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当兵的想穿几件就穿几件,只要暖和就成。而英军臭规矩多,还讲求军容风貌,保暖就得往后放一放。深冬的时候,法军穿得杂七杂八不像个正规军,但是暖和。一个法国兵给他妈妈的信里说:“我有两件外衣,一件薄的部队发的,一件厚的是我在君士坦丁堡买的,这件厚的快有50公斤重了。我在战壕里值班的时候,可以穿着它睡觉。不过要是它湿透了的话,拎都拎不动。”
法军的着装让英国人羡慕,英军的帐篷也不能让人满意。那时代的帐篷就是在地上搭个棚子,下大雨的时候里面也是汪洋一片,人们只好站起身来。英国的贵族老爷军官们,完全不需要过这种艰苦生活,他们的帐篷搭在架起来的木板之上。老爷们还可以自费住到自己想住的地方,比如那位骑兵的卡迪根伯爵,就住在自己的船上,品着法国大餐,有的军官还回到君士坦丁堡过冬。
法国的帐篷也比英国人的好很多,这点连高傲的英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吃的更是没法比了,法军每个团都有一群专门的炊事兵,每天提供现做的饭食,甚至每天都有汤喝。即便是在深冬,也有储存的蔬菜,当然还有咖啡。法国兵必喝咖啡,不论凉的热的,离了咖啡简直活不了,咖啡是最提气的东西。所有这一切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上,是因为法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后勤系统,从后方港口到前线铺设了道路,用马车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上去。法国人的后勤港口比英国人的巴拉克拉瓦要大,可以供三百艘船装卸货物,大型仓库、屠宰场、私人的商店很快遍布起来,还有了酒吧、饭店、旅馆,甚至连失足妇女的营业场所都有,俨然一个小“城镇”。
随着冬季的到来,英军的运输更加困难,蔬菜水果供给不上,各种病症依然不减,到1月份英军只剩11,000有战斗力的士兵。当然,处境更加糟糕的是那些伤病员们,伤病员们没有得到很好地照顾的消息,一经媒体的披露,便在英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那还是1854年的10月12日,这一天《泰晤士报》的4万名读者打开报纸,会看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个不好的消息打消了阿尔玛胜利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也让英雄主义情节烟消云散。这篇报道说的是英军的伤病员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位于司库台的战地医院也是情况糟糕。凡是战争就会有牺牲是人们都知道的,没有报纸之前,人们对这种牺牲的感受并不深切。现在不一样了,克里米亚战争是第一场新闻报道的战争,有图画有细节,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了战场上的一切。
记者见证了前方糟糕的状况,所谓的医院船缺医少药,而司库台的医院也是缺乏必要的设备。批评政府完全没有做好救治伤员的准备,不但军医数量不足,还缺乏救护人员和特别是护士。这是系统性的缺失,不能责怪到某一个人,难道都不知道需要大量亚麻布做绷带吗?
英国人批评英国有关当局之余,还大大地表扬了法国人一把,说法军是英军的好榜样,医疗安排非常周到,有大量的军医,还有大量的“慈善修女”(Sisters of Charity)随同远征军,这些妇女都是非常优秀的护士。
随后10月14日《泰晤士报》发表了一封来自“战争受难者”的信,信中质问为什么英国没有法国那种“慈善修女”?这篇文章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她就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南丁格尔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此以“佛罗伦斯”为名。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的南丁格尔,受到过比当时大多数在英国政府里面工作的男子都好的教育。按说以她的家庭出身,完全不需要从事护士这种“下等人”的工作,但是基督教的信仰让她25岁的时候学习护理,学成后进入一家医院工作成为一名主管。读到《泰晤士报》的报道,她提笔给好友战争秘书悉尼·赫伯特(Sidney Herbert)写了封信,建议给战士们提供护士服务。
在赫伯特的推动下,三天后英国内阁任命南丁格尔为英国在土耳其总医院的护士主管。在土耳其当地找不到合格的护士,南丁格尔决定回英国来招人,赫伯特夫人帮助了她。南丁格尔招募了些下层社会的妇女,南丁格尔认为穷苦出身更能适应战地的艰苦环境,找来一批具有护理经验的天主教修女,来对她们进行指导培训。找天主教修女,是因为英军普通士兵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天主教信仰的爱尔兰人。南丁格尔拒绝了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的妇女,担心她们不好管理。
1854年11月4日南丁格尔带着她的38名护士来到司库台,因为途中遇到了风暴,到达时候已经很是疲劳。她们来的很及时,正好有大量伤员从巴拉克拉瓦战场送下来,几天后,更大的一批几百名伤员从英克曼战场上送下来,一时让所有人都手忙脚乱。司库台的战地医院确实如媒体报道的那样,完全没有准备好,大量伤员病员挤在一起,房屋破旧暖气不足,甚至只有一个厕所。伤员的死亡率超过一半,死去的人被立即裹上毯子埋入附近的大坑,把病床腾出来给其他人。南丁格尔的护士们连轴转,为伤员清洗身体护理送药。很多护士承受不住压力开始喝酒,有人抱怨南丁格尔专横的领导方式,南丁格尔专横地把她送回英国。
12月底南丁格尔的第二支护士队到来,利用《泰晤士报》为救护伤员筹集的基金,南丁格尔可以采购些药品和设备,可以自由行动而不受军事当局的掣肘,甚至有时候是军事当局需要南丁格尔的帮助。
提起南丁格尔,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个南丁格尔奖章,还有护士节,白衣天使。其实南丁格尔不是白衣天使,而是个战士。南丁格尔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护理业务,而在于管理。她推动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重建了厨房,买了新锅炉,雇佣土耳其洗衣工,管理她们的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每天提着灯笼走访伤病员。
尽管如此努力,英军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1855年1月份,整个战场上的英军有十分之一死于疾病,而二月份,司库台医院的死亡率,从南丁格尔到达时候的8%升到了52%。飓风过后的四个月里,4,000名士兵死于司库台医院,大部分不是死于战伤而是疾病。情况一经《泰晤士报》报道引起轩然大波,这是怎么个情况?3月份英国政府派来一个委员会调查情况,发现医院建在一个化粪池上面,污水渗漏流入饮用水中!南丁格尔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结果伤病员送到这里反而比送到任何地方都危险。
这当然是军事当局的重大失误,此后情况发生个极大的变化,南丁格尔的护士们利用《泰晤士报》提供的基金,购买刷子和肥皂清理病房,用蒸锅消毒并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赫伯特夫人也帮助购买各种用品,从餐桌到刀叉到大白菜胡萝卜、手术台、毛巾肥皂锅碗瓢盆。这一切的改变不是通过行政当局实现的,而是《泰晤士报》和南丁格尔这样的民间人士。
英国的军事当局被指责疏于管理造成人员大量病亡,其实俄国人情况更加糟糕,好在他们没有自由的媒体,好在他们有一位天才的医生。这位天才的医生是谁呢?请看下篇《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