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8月27日董旭花教授《基于专业观察的自主游戏指导》

8月27日晚19:00-21:30,董旭花教授《基于专业观察的自主游戏指导》直播课圆满结束。

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董旭花教授的精彩分享让聆听的人如沐春风,董教授和评论区老师、园长们的热情互动成了直播间最温馨的画面。学员老师们精神饱满地参与了此次学习与互动,课程结束后,很多老师表示十分精彩,意犹未尽!

(评论区热情互动)

接下来就跟园园一起再来回顾这节不容错过的课程吧。

专家主持课前分享

山东专家团队做客园全直播间,正巧张海豫老师是董旭花教授的好朋友,今天好友助阵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前分享和课后总结。

张老师从“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三个切入点展开,为大家分享了观察的依据、观察的重要性和观察的方法,为接下来董教授的正式开做了良好的引入和铺垫。非常感谢张老师的分享,具体分享内容园园会在下篇推文中展示,记得关注园园哟!

精彩开讲

为什么要谈“专业观察”

观察中,“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感知觉活动,“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的过程不仅仅是看到事物的发展发生,而且需要思考其动向与本质。专业观察不仅仅是看,需要教师带着专业的视角去“看”“听”“问”“思”。

接下来,董旭花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不到两岁的孩子想要从床上下来,一开始孩子把被子丢下了床,紧接着把枕头丢下了床,孩子试着探了探脚,又向床边丢了另一个枕头,孩子再次探了探脚。孩子踩到了枕头,顺利安全地下了床,成功之后对着正在拍摄的家长回眸一笑。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孩子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孩子的已有经验,多次尝试探究过程;家长在身边带来的安全感、信任感让孩子有更多的尝试机会……孩子下来之后的笑容,那种满足感、骄傲、自信是任何事替代不了的。

所谓专业观察是一种专业研究态度 研究方法 研究行为,需要教师观念与角色定位的重构,需要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刻意练习、反复实践与反思、共同体研讨。

自发的游戏等于自主游戏吗

幼儿园中我们看到孩子们整齐划一地玩跳竹竿的游戏、排好队玩推小车的游戏、一起玩滚铁环的游戏、跳绳的游戏等等,那这些是游戏吗?

不一定!如果所有幼儿按照统一动作进行的跳竹竿游戏,更像表演而非体现自己意愿的游戏。关于自主游戏,老师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自主游戏等于自发的游戏吗,自主游戏等于自由游戏吗?

其实,没有自由选择和支配权的游戏不可能成为自主游戏,自由是自主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自由不等于自主,但没有自由,绝不可能有自主的产生。

自主游戏需要教师指导吗

教师“管住手、闭上嘴”后幼儿是不是一定会自主地玩?不一定!教师不放手就永远看不到幼儿的自主游戏,但教师仅仅是放手还不够。

“自主”包括:自我主张;自我计划;自我行动;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我规范。幼儿自主游戏包括:自主选择;自定游戏计划;自己决定玩法、采取行为;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自己进行游戏反思;自己参与游戏规则制定与自我约束。

专业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放手,需要在放手(放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观察,基于专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支持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什么时候介入指导

是否介入引导,教师需要基于观察进行必要性判断。不是所有的自主游戏都需要教师引导,不是所有的幼儿都需要教师引导,只要环境和材料适宜,教师不引导,幼儿一样会有发展。

教师在介入之前多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问题?幼儿自己是否能意识到或已将意识到?幼儿是否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解决?我不介入会怎样?是否会导致幼儿挫败或放弃?我介入又会怎样?是否可能剥夺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

介入时机太早可能会导致教师看不到幼儿实际的问题和行动,剥夺幼儿自主发展的机会;时机太晚,可能幼儿因矛盾导致游戏进行不下去而放弃,或者因能力不足、因失败、因沮丧而放弃。介入没有标准时机,必须基于教师对于游戏现场的专业观察与专业分析。

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控制自己想要指导的冲动,再等等。当幼儿主动发出需要教师帮助时,幼儿游戏行为有明显的安全危机时,幼儿因困难或矛盾冲突无法继续游戏时,幼儿的行为或语言偏离正确的价值观时,就需要教师立刻介入指导。

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指导

游戏前关注幼儿的自我主张、自我计划。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有目的地做出选择,拓展新经验,承前启后续接游戏经验等。

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自我行动、自我调控、自我规范。要谨慎再谨慎,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指导,或非游戏者身份介入指导,指导必须是正向的引导,避免成年人的主观意愿、控制欲和教导欲去介入指导。

游戏后关注幼儿的自我反思与集体反思。游戏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回顾和讨论游戏过程,交流和分享游戏经验,讨论游戏中的规则、合作、创造、问题和矛盾等。

如何评判介入指导的适宜性

教师引导的适宜性如何,需要继续观察幼儿。看教师引导后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是否更积极主动、更充满游戏的热情、更专注投入、更灵活、更富有创意等。

反思性教育实践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追问。

专家主持总结

课程最后,张海豫老师基于董旭花教授的课程内容,鼓励老师们要做合格的专业观察者。有正确的理念,坚实的理论基础,主动实践的能力和自觉反思的意识。希望每位幼教人都是专业而优秀的幼儿教育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