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李朝芬:大山里的民族手艺传承人
后山乡是遵义仁怀市苗族布依族聚居地,至今依旧保留有古法草木染习惯,染布过程中加入牛血和树汁染出的颜色鲜艳自然,并能持久保留,这门技艺称为“手工扎染”。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会这门技艺的乡里人,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一直坚守着这份传统工艺的李朝芬,眼睁睁看着这门技艺逐渐消失,后继无人的窘境,却无计可施。
2014年,后山民族小学提出“民族文化进校园”发展理念,学校需要一位刺绣任课老师,作为遵义地区刺绣传承人的李朝芬顺理成章被选中进入学校任教,她希望这门民族手艺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然而,从未读过一天师范课的她,一开始走上三尺讲台,结结巴巴话都讲不利索,学生们常常哄堂大笑。李朝芬积极向其他老师求教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现在站在讲台上的她自信 、专业,一切游刃有余。
学校开设的刺绣课程很受学生喜爱,大部分孩子用不了多久就学会了。有一次,李朝芬穿着自己蜡染的裙子去上课,孩子们纷纷被漂亮的蜡染百褶裙吸引,倍感高兴的她于是决定,把蜡染这门技艺也传授给孩子们。
经过多次向学校领导申请,终于获批开设蜡染课程,李朝芬还把扎染工艺也融入课程,毫不吝啬把手艺全部倾囊相授给学生。
除了周二必上的蜡染课程外,平日里李朝芬也会去蜡染室,等待主动前来学习的学生,悉心教授热爱蜡染的学生。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幅幅精美的蜡染作品跃然布上。
看着一幅幅精美作品无人问津,李朝芬又犯了愁,这么好的作品,却只能眼看着它们在教室一角积灰。李朝芬心想一定要让孩子们的技艺传播出去,让孩子们的作品既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又能助她们获得一些收入。
2017年秋季,李朝芬作为遵义地区刺绣传承人,被推选到上海美术学院参加培训,偶然认识了设计师李依蔓。这位设计师被李朝芬传承初心所感动,想要让这门技艺被更多人知晓,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获得收入。
经过几番思量之后,李朝芬将目光转瞄准了万花筒,这个想法得到了设计师李依蔓的认可。李依蔓设计了不同图案的万花筒,而万花筒外表的蜡染布料,就由李朝芬和学生们完成。
今年十月,50多份万花筒在上海地区预售,不到一个月便销售一空,通过售卖万花筒获得的部分收益,将返还给参与蜡染万花筒布料的孩子,让孩子们在上课之余,还能凭一己之力获得收入。
李朝芬说,后期她还将带领孩子们生产更多万花筒,让更多孩子学习刺绣、蜡染和扎染,让他们长大以后有更多的人生路可以选择。
看着孩子们上课时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李朝芬更坚定了当初任教的选择。李朝芬最幸福的事,就是看见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将一幅幅作品拿到她面前骄傲展示,因为这门技艺终于得以传承,她传承民族技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