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病例话:用典错误

灯谜有用历史典故或者人物故事扣合的,称为“指事用典”。用典的谜,贵在援引翔实,扣合确切。所谓“用典错误”,就是没有史实可以依据,只是为了扣合谜底而杜撰的典故,此不但成为无稽之谈,更重要的是违背了灯谜立意原则和指事用典法门的逻辑规律。

例:惊弓影叶公猝死(猜成语) 来龙去脉

【评析】刘向《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这段描写将叶公的狼狈相刻画得何等出神。但来看这则谜语,问题显而易见。叶公“失其魂魄”绝非“惊弓影”所致,而“失其魂魄”也非“猝死”不可。谜作者是将“叶公好龙”和“杯弓蛇影”两个典故胡搅在一起,弄得龙蛇混杂,以致患了错典的毛病。

(0)

相关推荐

  • 【今天一谜210309】当日可行乎

    当日可行乎 (2字倡导行为) [不需任何符号,直接回复谜底即可] ★欢迎进入主贴底部评论.拍砖.赞赏.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揭底,公开作者★ 今天正值花信年华 (乘法口诀) 三八二十四 作者:陈练龙(星空 ...

  • 谜病例话:当头用典

    制作指事用典的谜,除忌错典.杜撰外,还有一大忌病,就是"当头典".所谓"当头用典"是指以其人其事为面,而谜底转入此人此事,原典扣合而无别解之功者.杨炎木先生说过 ...

  • 谜病例话:晦涩艰僻

    灯谜创作出现"晦涩艰僻"的现象,是与灯谜本身的性质分不开的,因灯谜是以"诡谲指事"的形式出现的,诡谲太甚则犯"晦":它还有"纤巧弄 ...

  • 谜病例话:支离杂凑

    "支离杂凑"是制谜的常见病,主要表现在将谜底支解.分节来迎合题意,或将谜面曲意别解,断扣谜底,或制面纳底"运法"不一.这类谜,面底对扣之后,义离气断,读不成文, ...

  • 谜病例话:藏头露尾

    制谜拟面,将成句诗文中个别字眼,或删或改,以回避谜底,这就叫"藏头露尾".灯谜的面底扣合,首忌字眼相犯,所以制谜人为以面纳底,有时将面上与底相同的字删改,避同扣合亦是情理中事.孙笃 ...

  • 谜病例话:扣意未尽

    制作灯谜,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以面和底的相对扣合来完成谜意.如果以面扣底出现剩字,或者以底释面尚有余义,未能对释切合的,统称"扣意未尽". 例:死有泰山鸿毛之别(猜物理名词) 比重 ...

  • 谜病例话:神气不即

    灯谜的扣合,讲究浑成.浑成包括面底字义.词意.神气各方面的吻合无间.在制谜过程中,往往出现表里既扣合不紧,又未能传得其神,因而失去了自然的情趣,这样就成了"神气不即"的病谜. 例: ...

  • 谜病例话:通假相犯

    通假也称通借,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习惯上也称假借.通假字入谜是与谜同生的,因灯谜是文义谜,古文多通假.因为通假字更具别解条件,所以制谜人都乐意使用,或用于面,或用于底,有以通义出之而释以本义, ...

  • 谜病例话:用格相犯

    灯谜面底扣合,有借助谜格的调整而完成的,经调整后的谜底出现与面上相同的字部,这就是"用格相犯". 例:为公保千金(猜五言唐诗句) 白头宫女在 [评析]在谜底用格,这是谜人弄巧,属主 ...

  • 谜病例话:一字二用

    灯谜是文义谜,谜面与谜底的扣合,全仗字义间的替贴对释,讲究面无赘意,底无余义,虽作别解也须注意每个字在谜解中的作用,交代分明.故无论谜面还是谜底,其间个别字眼,若在对释时要起两种解意,这就犯了一字两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