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库|2021备考标点符号题型专练2.2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B.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背负希望,奔赴疫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C. 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还是喜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D.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答案】 C

【解析】C项,“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的问号错误,应改为逗号,因为疑问句中只在句末使用问号,这里是选择问,故只在句末使用问号即可。故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B. 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驶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C.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 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把第一个感叹号改成逗号,因为此处是连接“过来”和“看”两个动作。B项,把十七八岁中间的顿号去掉。D项,四十个和五十个之间用顿号,表示确数。故答案为:C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几个妇女相约去看望部队上的丈夫,其中一个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 对应和序列的原理已渗入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编织在数学的天衣上。
C.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的带工,就亲自去游说那些没钱又不忍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 “珊珊——,我来了!”他大喊着,但不知道是委屈还是别的,小女孩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的破折号表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

A项,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B项,双破折号,表示夹注;C项,表示意思的递进;D项,表声音的延长。故答案为:B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四月的瘦西湖万花园内,芍药、郁金香、牡丹、与海棠花次第开放,真是群芳争艳。
B. 今天早上,你是走地铁,还是坐公交?
C. 我校高三年级共有四五十人参加了此次比赛。
D. “你对这次期中考试很有信心吗?”妈妈试探地问道。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牡丹”后面的顿号应删除,顿号和“与”重复,二者留一。故答案为:A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B.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C.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 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的能力。

A项,“十七、八岁”在句中应为约数,去掉顿号。

B项,双引号里面的内容为直接引用某人的话语,应把句尾的“。”放在双引号之内。

C项,小括号起的是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说明的对象是“配乐诗朗诵”,应放在“。”之前。故答案为:D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作用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B.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C. 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D. 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答案】 A

【解析】A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项,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三不稻”的解释说明。C项,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是解释说明“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D项,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的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A

7.下列句子出自张炜小说《林子深处》,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B. 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一声“喀喀嗒”呀!
C. 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D.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

【答案】 D

【解析】A、B、C三项中的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D项,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 故答案为:D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  , 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A
(2)①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语气简洁有力,而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长句,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②原句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独立成句,既强调了高原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相照应,从而突出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句子的引号,是为了强调他的牛仔裤是极其便宜的,表强调。A项,“泥土”“种子”是为了强调海伦学会的单词,表强调。B项,“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诗词来表达思念亲人之意,表引用。C项,“傻子”在此处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有特殊含义,表特殊含义。D项,“自由”语含讽刺,其实是指通过出卖国家或组织向敌人妥协,而获得的所谓“自由”的软弱行径,表讽刺。(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式结构看,“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把短句变为定语,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同时“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也与后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联系紧密,相互呼应,改句把这几个短句放到“高原反应”前,就不能突出他高原反应的严重与危险,也不能反映其不顾个人生命安全的品格。

故答案为:⑴A⑵ ①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语气简洁有力,而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长句,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②原句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独立成句,既强调了高原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相照应,从而突出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到“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常觉得句中的月份多余。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有差异,东西有差别,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桃花开了”“麦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也是长在动物身上的。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不择生长的地方,狭窄的田埂边、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抔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时节,蚕豆茎秆长成两尺来高,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还是红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色的眼睛。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一些“慈祥”的老板到菜场上收集了烂树叶,用盐一浸,就是工人们难得的佳肴。
B.这画面让人一下就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密苏里”战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
D.近年来,伴随外卖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2)请指出语段二、三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田野的各个角落,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旺盛”,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1)B
(2)①拟人:赋予“青蛙和蛤蟆”以人的“爱情”。②比喻:将蝌蚪身上的黑色比作是“身披黑色缎子”。③通感,将嗅觉花香化作触觉的“轻重适当”。
(3)不好。①原句表意更准确具体。写出了蚕豆不择环境,生长在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等。②原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写出蚕豆适应性强的特点,蓬蓬勃勃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引号作用的鉴赏能力。文中“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表示引用; A项,表示讽刺和嘲笑;B项,表示引用; 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由“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可知,词语运用拟人修辞,赋予“青蛙和蛤蟆”以人的“爱情”。由“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可知,此处运用比喻修辞,将蝌蚪身上的黑色比作是“身披黑色缎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蝌蚪身上反射阳光的样子。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可知,此处运用通感修辞。将嗅觉上的“蚕豆花香”“浓淡适宜”化作触觉的“轻重适当”。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手法极其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比改句有两处明显不同:一是由“狭窄的田埂边、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可知,写出了蚕豆生长在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等,写出了蚕豆不择环境,表意更准确、具体。而改句只是说“田野的各个角落”,很笼统,不能看出蚕豆具体的生长环境。二是由“只要有一抔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可知,原句说只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写出蚕豆适应性强的特点,“蓬蓬勃勃”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而该句只是说“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旺盛”,这样的表述没有写出蚕豆适应性强和旺盛的生长状态,没有原句生动形象。故答案为:⑴B;

⑵ ①拟人:赋予“青蛙和蛤蟆”以人的“爱情”。②比喻:将蝌蚪身上的黑色比作是“身披黑色缎子”。③通感,将嗅觉花香化作触觉的“轻重适当”。
 ⑶ 不好。①原句表意更准确具体。写出了蚕豆不择环境,生长在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等。②原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写出蚕豆适应性强的特点,蓬蓬勃勃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