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祠轶事之琉璃陶瓷件的制作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题记:川南明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叙永春秋祠,人们对她的传说很多,文人对她的撰文不少,可她的许多逸闻轶事至今鲜为人知……

春秋祠轶事之琉璃陶瓷件的制作

文/钱守诚

春秋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其木雕石刻之精美在国内少见;那殿宇上黄绿相衬的琉璃制件,虽经百年春秋风雨,仍光艳夺目、金碧辉煌。在以往关于修建这座古祠的传说和文章中,只对修祠的木工班和石工班中的能工巧匠有一些说法和记载,而对修祠的泥工班和匠人及其工作情况的资料,除了“殿堂屋顶上蟠龙等琉璃制件来自景德镇”的说法之外,其余都是空白。

据我父亲生前讲述,修建春秋祠泥工班的“掌墨师”(旧社会时在建筑行业中某项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姓王,来自江西,人称“王干人”。这位身怀修建祠庙绝技的泥工匠人,其确切名字连他的孙子都不知道。此人有一手“搬鳌坐脊、坭塑绘彩”的绝技,春秋祠殿宇上的琉璃制件大部分是王干人在江西景德镇亲自动手或指导工匠制作好以后运来叙永的。

当年,我的亲爷爷钱启明和他的哥哥钱启林参与了春秋祠的建设,由于他们两兄弟手艺比较好、脑子灵活,深受王干人赏识,与王干人的关系十分融洽,三人以师兄弟相称。经王干人同意,他们两兄弟向王干人“参师”(手艺人之间拜能者为师),并给王干人“打下手”,协助春秋祠泥工工程的技术质量和施工管理。当春秋祠的正殿盖好以后,王干人才发现从景德镇运来的琉璃制件数量相差较大,要盖另外的几个殿远远不够。如果再去景德镇烧制,一是路途太远,时间来不及;二是王干人抽不出身。于是,王干人就派我祖父兄弟带领一批匠人,到油溪镇去赶制蟠龙、飞凤、鳌鱼、卷草、筒瓦和瓦当等琉璃制件。在油溪镇,钱氏两人指挥其他匠人,用王干人那里学来的技术赶制修祠的各类琉璃制件。他们对形体庞大的制件,像蟠龙、鳌鱼等,先用瓷土泥做好整形坯子,然后用状似钢丝锯的工具将坯子勒成若干截,凉干以后上好彩釉,再进窑烧制。全部预制件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制作完成。制作好以后,钱氏兄弟又雇请大盐船将这批琉璃件经永宁河运抵叙永的大悲庵码头上岸,用于春秋祠建设。因此,春秋祠殿堂和风火墙上的琉璃制件一部分来自江西景德镇,一部分来自油溪镇,至于油溪镇在哪里?我父亲直到去世也没有说清楚。

春秋祠竣工以后,王干人和我祖父兄弟的泥工手艺和名声也由此在叙永县内传开。王干人在叙永娶妻安家,生有一子,取名王海山。王海山成年以后,也从王干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古建筑的手艺。王干人有个孙子,叫王培禄,也是泥工,住在草市街,如果健在的话,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了。

我祖父兄弟凭借在修建春秋祠工程中从王干人手中学到的技术,先后在叙永境内承包中华山(火把桥附近)、帝主宫(原东大街城关镇政府所在地)、下桥王爷庙和玉皇观等建筑工程。

我父亲于癸酉年(1933年)跟随我祖父钱启明整修红岩玉皇观的工程,并从我祖父手中学会了“搬鳌座脊”“坭塑绘彩”等古建筑手艺,可惜,随着他的去世,这一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手艺就失传了。

了解永宁历史,品味永宁文化,敬请扫码关注永宁古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