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战争面前其实是苍白无力的
《血战钢锯岭》无疑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战争题材电影的期待值。真实逼真的战争场面,令人肃然起敬的信仰和钢铁般的意志,然而走出影院之后,我总是觉得,这个故事并不能真正走进我的内心。
也许是因为信仰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也许是因为历史对我们来说又太残酷,这样弥足珍贵的人和故事反而让我感到一丝悲凉。试想如果主人公没有在那个爆炸中幸存而成为了战场上一具普通的白骨,那他的故事又有谁来言说呢?
鉄の暴风
故事发生在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冲绳岛战役”中,这场战役被美军称为Typhoon of Steel,在日语里则被叫做鉄の雨或鉄の暴风。之所以要搞这么个名字,我想美军就是想要用“钢铁台风”一样的气势席卷冲绳,为此他们准备了四十多万人、近一千五百艘船和两千五百多架飞机。
冲绳海滩外密密麻麻的的美军舰船
面对志在必得的美军,守岛的旧日本帝国军队也早早就做好了“玉碎”的准备,他们用土地、大炮和士兵的身体组成“铁与血”的防线。除了一些早已没有战斗力的海军,日本人在岛上留了近十万名的守军(并且准备了一千多架的自杀式飞机、自杀小艇和自杀鱼雷),依托已经构筑了多年的工事、地堡和暗道,准备与进攻的美军一起玉石俱焚。
冲绳岛战役示意图
在扫清了冲绳周围来自日本本土和台湾的空中威胁之后(自杀式攻击让美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5年3月26日,美国海军特混舰队开始对冲绳进行轰炸和炮击,4月1日,美军开始登陆。战斗初期美军出乎意料的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让率先冲上海滩的士兵们都有点手足无措。不过随着战线往南推进,他们意识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这种叫做“樱花弹”的自杀式飞机是日军的绝招,其实就是个有人操作的炸弹,只要上去了,不管能不能炸到美军,必死无疑
就像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在冲绳南部的高地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藏有日军的大炮、机枪和狙击手(电影《硫磺岛家书》里从日军的角度更加详细的描述了这些坑道的情况)。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在罗斯福去世后的短短一段时间之内,美军还遭到守岛日军的反突击,伤亡惨重。
美军用火焰喷射器一个山头一个坑道的清剿,燃烧着的日军还要跑出来与他们同归于尽
硫磺岛是冲绳战役的一个预演,《硫磺岛家书》和《父辈的旗帜》都很不错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战斗,5月31日,美军终于攻入了已经是一片废墟的冲绳首府首里城,本以为战斗就快要结束了。没想到日军指挥官牛岛满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与剩余的三万多名日军退到了冲绳南部的两座山峰里做最后的殊死抵抗。
一名美军士兵在查看首里废墟
面对最后这个难啃的骨头,美军不得已只能在冲绳最南端再次组织登陆,从而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6月23日,守将牛岛满在他的坑道中剖腹自杀。惨的是,没几天之前,美军一名中将也刚刚死于日军的炮击。两位大人物的死亡宣告了这场地狱鏖战终于走到了尾声。
最终,整个冲绳战役,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日军死亡66000人,被俘7455人,受伤17000人,美军则是伤亡了7万余人,美军与日军的战损比创纪录的来到了1:1,不得不说是一场惨胜。
战斗结束后美军在检查战死的日军尸体
由于美军的不断炮击和轰炸,冲绳几乎成为一片焦土
虚弱的叙事
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想要理解一场战争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想要讲述一场战争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叙事就需要意义,而不管对于围观还是亲历的人来说,只要是角度不同,那意义就可以千差万别,而从这个意义出发讲出来的故事就可以完全不同,尽管他们是在说同一个事。
日本拍摄的电影《冲绳决战》
《血战钢锯岭》从一个美军军医的视角,试图从杀人与救赎这条线找到一个讲述这场残酷战争的方式,看似是在赞颂一名道德高尚的军人,其实也是在为冲绳的这场战斗和美国人的战争记忆寻找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杀戮与救赎,高尚与残忍(这可能与导演梅尔吉普森自己的信仰有关,之前《勇敢的心》也是这个模式)。
旧日本帝国军队的疯狂和残忍是人尽皆知的。他们不断的通过洗脑的方式让年轻人去执行自杀式袭击,他们强迫冲绳的平民自杀,甚至对他们进行屠杀。他们甚至一边治疗自己的伤员,一边又拿着含有氰化物剧毒的牛奶去喂他们(这些内容在冲绳平和祈念资料馆里比比皆是)。
自杀的日军遗体
战后收容所里幸存的冲绳孩子
一处冲绳日军士兵和平民的跳崖葬身处
这都是军国主义的罪证。然而,战争的残酷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只要再看一两个例子,一两张照片,由无数作家和导演建构起来的美国二战记忆就会受到剧烈的冲击。
这张照片是1944年5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的“本周照片”,图片中一位名叫娜塔莉·尼克森的凤凰城战时工人正在给她在海军服役的男朋友写信,感谢他寄来的一个日本士兵的骷髅,据说那是他在新几内亚作战期间作为战利品而搜集的。
当大家看到这张照片时,一定和我想的一样:WTF!美军士兵也会干这么残忍和变态的事吗?
如果你能体会到生与死都不是你可以掌控的感觉,那就一定能体会到战场上那些士兵的心理,激烈战斗之外的空余时间会让他们无聊到死,一切可以娱乐或者寄托精神的东西都是可以做的。
根据一些材料所显示的那样,很多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美军士兵都有搜集日军骸骨和头颅的习惯。他们甚至在空闲的时间用军刀来雕刻这些搜集到的日军士兵的骨头。
如果说这些人对人的残酷行径还只是“恶”的话,那美军利用工业实力和先进武器所创造的则是真正的地狱。为了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美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曾在一夜之间往东京倾泻了2000吨燃烧弹,将东京42平方公里城区烧成了灰,城区死亡人数八万,伤十万。
东京的残骸
后来,为了避免在硫磺岛和冲绳所遭遇的巨大人员损失,美军终于动用了他们的地狱级战略武器——原子弹,广岛爆炸当天死亡4.5万人,伤9.1万人,伤亡总数13.6万人,到1945年底伤员中又有1.9万人死去,死亡总数达6.4万人;长崎当天死亡2.2万人,伤6.4万人,到1945年底伤员中又有1.7万人死去,死亡总数达3.9万人。
当然,累累的白骨不会讲述他们的故事,留下的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我至今还记得一位美国作家对前几年发行的一部冲绳战役纪录片的评价:这部片子拍的如此之真实就是因为我们也参与了其中的恶。
历史,一如往昔
我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任何一场战争都有因有果,日本人伤亡惨重并不是日本右翼现在拒不反思的借口,更不是他们反过来把自己当做战争受害者的理由。
然而我只是想说,如果不去了解战争对每个个人的异化程度,而是在各种英雄主义、信仰甚至人性关怀的叙事里去看待战争,那这种残酷的循环将永远不会停止。
南联盟内战时期,一名士兵朝着几具平民尸体踢去
伊拉克战争,美军在一个骷髅前笑着合影
为什么现在反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那么多,却没有多少真正的能让人感到深刻,就是因为大家只能接受叙事简单的一面,而每个故事无非是反对那些别有用心的政客、独裁者,弘扬那些英雄和高尚的信仰。
看的一阵激动之后,其实大家的内心都很清楚,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根本也没把握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History become legend, legend become mi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