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得比别人做更多努力

项目运作中的员工与leader


有同学在微信上说刚刚接手了一个项目,现在急需做的就是找人,目前招聘难度有点大,你有什么好建议?我的答复是:你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员工,而是一个leader。员工再多,群龙无首没有意义! 在招聘当中或者项目启动之初,你需要抓住重点,谁才是这件事快速推进的核心零件,绝对不是先有零件,而是先有会造汽车的人,只有会造汽车的人,才知道零件该往哪里放,找一堆零件,没有会造车的人,零件也没有太大意义。如果我们乐意将leader喻作会造车的人,员工只是零件的话。你就完全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为什么leader会显得如此重要?我再举一个例子:挖沟工人或金融工程师们带来的GDP增量,与钢铁模范工人或诺贝尔奖得主带来的,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项目运作中,是先谋而后动,不是动了以后再谋划,这会让你付出更多的代价,尤其是时间的代价,信心的代价和资本的代价。有些东西,可能还没开始就意味着结束了,这就是方向错了。如果方向没错,那就是战术错了,战术上的错误是可以弥补的,战略上的错误,谁都帮不上忙。 找到会造车的人,就是你项目启动中的关键,因为他会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人,车造出来什么样子。一个不切合实际的规划,可能会造出车来,但这车是否符合大众需求,就是另外一回事。

带项目带的是什么?带的是信心,员工的信心,股东(老板)的信心,比的是耐力。至于项目本身的技巧,是细节与日常动作。 信心的成本是项目运营与管理中最大的成本所在,他意味着精神、自豪感、意志和耐力,也意味着是否会兵败如山倒。彼此有信心,团队有力量。

自知之明,能力再强,你也要先把态度亮出来


我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人,他们总是有各种抱怨。

有些人明明是个将才,他非要去“帅”的位置上过把瘾,有些人,过个瘾就算了,有些人,坐“帅”的位置上不下来了,他坚定的认为,自己适合做帅而不是将,这就悲剧了。人嘛,总要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且能做出成绩,这就是自知之明。

还有一些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态度,还总是阴阳怪气的抱怨自己工资低,不受重用。

我想说:想要高薪之前,你先问下自己值多少钱,你确定自己值这么多,实力与能力,总要撑得起野心。没能力的时候,你把态度贡献出来,既不想贡献能力又不想贡献态度,基本可以归为混吃等死状态。 你不想付出时间,不想付出汗水,哪有那么多精致的东西供你参考。对市场而言,某些时候,态度比能力重要。你做的越多,就意味着你越重要,当你在一个公司里无事可干,再简单的活都没人让去做,基本上已经不重要了,可以随时走人。

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决定人生的,不是命运,而是你自己的每一次抉择。只要知道目标在哪里,就不怕路远,这路上一定有波折,但不放弃,就会让你拿到自己想要的。

总之,我想告知某些人的就是,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有能力就贡献能力,没能力就贡献态度,当然,有能力又有态度是最好了,千万别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要知道,危墙倒下来的时候,几乎没有幸免者。频繁的更换工作,你只能是“每次把手伸进裤兜,摸到的都是自己的大腿。”。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而言,你要做得看起来毫不费力,就要在背后做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微信与今日头条:人可以不阅读,但无法不社交


需求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显性需求,一种是隐性需求,如何把握需求,是策划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今天所有的“抢人大战”也好,还是“流量大战”也罢,本质抢的都是用户的使用时间。从使用频率来看,微信的打开率远远高于今日头条,但从阅读时间而言,微信平台则干不过今日头条。这是由需求决定的,微信的社交需求是一种显性需求,今日头条的阅读需求相比社交则可称呼为隐性需求。人可以不阅读,但无法不社交。换言之,在产品研发之初,我们就需明白,什么是显性需求,什么又是隐性需求,你在满足哪一方面?不同的需求层次也决定了产品运营中的手法与套路。

盯着目标做事,可以清晰,也可以成为死亡的诱惑


对猎人而言,猎物有时候是很好的,至少你有清晰的目标,换作企业家或生意人身上,也是极好的,你知道想要什么,想成就什么,但必须关注周围的环境,猎物是好,但如果一直紧跟猎物放松对周围环境的观察,猎物有时候会变成死亡的诱饵,让你退都没法退回去。如果经营上不出错,那么这个最大的诱饵就是来自于内心的欲望,遏制欲望(欲望很多时候就是你的猎物),比善于经营管理更难。

在事情还没做成之前,换什么样的方式去做都不丢人,事情没做成,那才是丢人。其实,丢不丢人都不重要,至少有创业的勇气,这勇气就是普通人所有没有。丢人问题本质也是面子问题,放下面子去赚钱,一点都不丢人。但需要遏制住内心里对“猎物”的追逐。从项目发展的角度,是讲在追寻内心的同时,也要想办法迎合市场

热闹会场走廊里的广告,真的很有用吗?


在一个人会场里,人们总是匆匆赶路,他们会留意走廊里的广告吗?我想被留意的机会不太高。如果会场里再有高人气的明星人物,人们的目光往往会被高人气的明星所左右,而不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停下来去看广告。尽管对围观的人而言,他们都没有与高人气明星合影的机会,甚至就是握个手都相当困难,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观望那个高人气明星,这样可以在后来津津乐道的跟其他人讲,我曾经亲眼见过某某某。因为我也在现场,他还看了我一眼,这就是后来添油加醋的料。其实,这像不像鲁迅先生里《孔乙己》的片段?所以,从运营效率的角度,别去购买什么会场走廊里的广告,那只能给自己做一次谈资的背书,并没实际效用。当然,这也得看什么样的广告,同样的钱,我可能会选择将广告投放在纳斯达克外墙上,虽然只有几十秒,但不懂的人,还是会认,至少有错觉效应。

大公司的做法,就一定很成功吗?


很多人喜欢阅读和学习大公司的那一套成功学管理学,比如说组织变革,觉得大公司的就一定行,其实很危险,因为大公司自己都不知道能否成功,只是大公司比较成功,不代表它的每一个做法都能成功。而作为管理层,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什么!再比如讲到培训,说到培训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供你学习和借鉴,但我只有一句话:培训的要义,首要一点是热情,是激发观众的热情,参与的热情。动感音乐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做任何一个项目规划的时候,很多人和很多公司动辄10年后,5年后,3年后,还不如想想一年后,我们会怎样? 把目标拉近一点来看,或许更切合实际一点,毕竟,当下得活着,活着才有未来。


作者介绍:郜永华,局部公众号作者。资深运营人。历任门户网站总编、运营副总,运营总裁,集团公司总经理。主持并顾问多家上市公司战略制定及营销策划和运营规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