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位传变2——内伤病传变

哈孝贤 中医思维十 

昨天的推文——疾病病位传变(点击阅读原文),介绍了表里出入和外感病传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疾病传变之——内伤病传变。

3 内伤病传变
某种病因损伤内脏所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内伤病。因为病位在脏腑,故其传变的基本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腑与腑之间的传变。又因脏腑与形体组织和官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内伤病变也可在脏腑与形体组织和官窍之间传变。
(1)脏与脏的传变
脏与脏的传变是内伤病传变的主要形式。五脏通过经络互相联系,它们在生理上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又相互制约。因此,在病理上某一脏的病变常会影响到另一脏发生病变。例如心与肺、与脾、与肝、与肾之间,其病变都可以互相影响。其他内脏之间的疾病传变,如脾与肺、与肝、与肾之间的传变等,可以类推。
由于各脏在生理上的功能作用不同,故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联系并不相同,其在病理上的传变情况亦不一样。
如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之间的疾病传变,主要体现在心血与肺气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若心气虚或心阳不振,则血脉运行不畅,可影响肺的宣降失常,出现咳喘气促、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等症。反之,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心血瘀阻,可见有心悸、胸闷、气短、唇青、舌紫等症。
另外,心与脾之间的疾病传变,主要体现在心血、心神与脾气运化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若脾气虚弱,运化不健,血的化源不足或统血失职,可致心血亏耗;而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则会影响脾的运化,两者均可形成心悸、失眠、食少、倦怠、面色无华等“心脾两虚”证候。
心与肝之间的病位传变,主要体现于心血与肝血、心神与肝失疏泄致情志病变的相互影响。如心血不足,则肝血亦因之而虚;肝血不足,心血亦因之而损,从而形成心悸、失眠、头晕眼花、月经涩少等心肝血虚之证。又因心主神志,肝主疏泄,都与情志活动有关,故在精神因素所致的病变中,心肝二脏常相互影响。如心烦失眠常与烦躁易怒并见,便是这个道理。
心与肾之间的病位传变,主要体现于心肾不交与精血亏损病变的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心属阳,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居于下,其性属水。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降以温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以资心阴,使心火不亢。这种状态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果心阳不振,心火不能下资肾阳,以致水寒不化,上凌于心,则会见有心悸、水肿、畏寒等症状;若肾阴不足,不能上资心阴,以致心火独亢,则出现心悸而烦、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以上均属于心肾不交的范畴。又因肾藏精,心主血,无论是肾精虚损,还是心血亏耗,均可相互影响,而致精血两虚的病变。
(2)脏与腑的传变
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的传变,一般是按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进行的。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气化相通,若肺气壅滞,肃降失职,津液不能下达,则可见大便秘结;而大肠实热,积滞不通,又可以引起肺气不利,肃降失常,从而发生喘咳胸满。同样,心与小肠相表里,若心经火旺,下移小肠,可引起尿少、尿赤、尿道热疼等小肠实热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亦可以循经脉上熏于心,而见心烦、舌赤糜烂等病症;脾与胃之间,脾不健运,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而见纳呆、呕恶、院腹胀满等症。若食滞于胃,和降失职,也可以影响及脾的运化,见有腹胀、腹泻等症。肝胆之间,则肝病可影响及胆,胆病亦可影响及肝,最终形成肝胆俱病的病症,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等。
需要指出的是,脏腑表里相合关系的传变,并不是绝对的。临床常见生气后出现胸肋、胀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暖气等症状,称为“肝胃不和”、“肝气犯胃”,虽然也是由脏传腑,但不属于表里相合传变。
(3)腑与腑的传变
腑与腑的传变指病变部位在六腑之间发生传移变化。六腑虽然都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的共同功能是传导化物。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等一系列功能活动中,互相配合,密切联系,始终保持着虚实更替、通而不滞的动态变化,故有“六腑以通为用”的说法。若其中有一腑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另一腑的功能失常。例如,胃有实热,消烁津液,胃气不降,就会影响及大肠的传导功能,而致大便燥结;若大肠传导失常而使肠燥便闭,也会影响及胃,以致胃气上逆,出现暖气、呕恶等症状。又如胆火炽盛,传移到胃,可见呕吐苦水等胃气上逆症状;而脾胃湿热,熏蒸于胆,使胆汁外溢,又可出现黄疽、口苦等症状。由此可见,任何一腑发生气滞或气逆,均可破坏“六腑以通为用”的整体特性,从而使病变在六腑中发生相应的传变。
(4)形体与内脏的传变
形体与内脏的传变指外在的形体组织的病变与相应内脏之间的互相传变,即某些形体组织的病变,日久可传移到与之相合的内脏,而发生内伤病症。如“骨痹’旧久,复感外邪,可内移于肾,而致腰酸、骨痛、乏力等症状。其他如筋痹、肉痹、脉痹、皮痹等,病程既久,均可内移于相应的内脏。反之,内脏的病变,日久亦可影响及相应的形体组织。如脾虚既久,可致肌肉消瘦;肺气虚损,可致皮肤干瘪、毛发焦枯等等。
至于内脏与官窍之间通过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等在病理上的相互传移和影响,在临床中也是常见的。
I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7年5月。编辑/大熊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中医藏象学说(下)

    我是中医人:李文龙,前面五篇我给大家介绍了中医的一个基础知识.为什么用了这么些章节去讲中医的基础知识呢,因为中医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疗病的方法,更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哲学思维,所以看中医,看懂中 ...

  •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邪风之至 疾如风雨: 外感致病因素 急如疾风暴雨 善于治病 邪在皮毛 即予治疗 技术较差 邪在肌肤 才予治疗 又更差的 邪在五脏 方才治疗 邪入五脏 非常严重 这时治疗 半死半生 病位,疾病所在部位 ...

  • 8.五脏六腑

    一.五脏六腑(包括奇恒之府) 中医重视内脏的生理功能,并重视内脏病理变化的反映,还重视内脏之间和内脏与形体各组织的联系.根据内脏的性质和作用分为五个脏.六个腑,又把另外的一部分称为奇恒之府和传化之府. ...

  • 疾病病位传变

    人体罹病以后,在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从而引起疾病的发展.转移.演变,这便是疾病传变的涵义.   病位传变指人体某一部位的病变,通过经络的途径波及扩展到其他部位,从而影响到该部 ...

  • 收藏 疾病病位传变

    点击链接 疾病病位传变 加微qq315394586 大医至简倪海厦 2021-08-07 人体罹病以后,在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从而引起疾病的发展.转移.演变,这便是疾病传变的 ...

  • 疾病病位传变2

    3 内伤病传变   某种病因损伤内脏所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内伤病.因为病位在脏腑,故其传变的基本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腑与腑之间的传变.又因脏腑与形体组织和官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 ...

  • 疾病病位传变1

    人体罹病以后,在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从而引起疾病的发展.转移.演变,这便是疾病传变的涵义.   病位传变指人体某一部位的病变,通过经络的途径波及扩展到其他部位,从而影响到该部 ...

  • 浅谈中医内伤病的传变特点

    摘要:探讨内伤病发生发展问题过程中必然存在邪气传变问题,且传变问题影响着内伤病的发展趋向,本文拟透彻分析传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在内伤病的传变特点上不仅有脏腑经络的层次区别,还有气分血分精分的病理层次划 ...

  • 【张显臣:《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要诀》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病的首选方】

    补中益气汤的妙用 作者/张显臣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 ...

  • 「中医考研」51中内病证对应7大病位整理!这篇超实用的

    这期又是知识点!最近研研会不定期给大家推送知识点的总结,大家有想看的内容的话记得留言啊,研研会一一回复大家的~中内的病位和病理因素也是会考到的哦-大家可以根据每个章节来对比记忆!研研给大家准备好啦 病 ...

  • 如何让中药到达病位,指哪打哪!

    导读: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余浩老师说引经药就好似"定位仪"一样,掌握了这些药物,临床用药时就能指哪打哪-小编觉得这个比喻通俗易懂,简直太形象了!那么,你确定引经 ...

  • 侧方位停车车内看点#抖音汽车 #dou是好车 #驾考驾考 @抖音短视频

    侧方位停车车内看点#抖音汽车 #dou是好车 #驾考驾考 @抖音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