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脚上长了个小溃疡,医生却让他截肢:后来才发现,我科室有800人被截肢了

李福兵在病房里开始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我只是脚趾头坏了,你把它切了就是,为什么要敲断我的小腿骨?”

王浩听到李福兵医生的治疗方法,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

他告诉李医生,自己来看病之前,就没注意过血糖超标的问题,更不知道脚上一个小小的溃疡,会惹出那么大的麻烦。

他之前在国企上班,常年驻守在云南一个边远的工作站。那里工作枯燥,大家想要打发时间就只能靠吃靠喝。他每年体检都血糖超标,也没怎么重视,“我这身体能吃能蹦跶,还不够好?”

直到一天晚上泡脚,王浩发现自己脚趾上有个小溃疡。

他压根没放心上,想着涂碘酒就好了。但奇怪的事发生了,泡脚盆里的热水用手摸上去很烫,脚放进去却没有感觉,那个小溃疡也同样不痛不痒。他后来胡乱猜测,或许是自己下肢变得迟钝了?所以脚趾溃疡久久不能愈合。

拖了段时间,他才带着这个小小的溃疡,打算在昆明找家大医院好好治一下。

没想到,李福兵医生上来就告诉王浩,他得的是2型糖尿病,接下来只剩两条路:截肢,或者尝试一种需要敲断腿骨的新疗法。

李医生说,这表面上的小溃疡只是冰山一角,可能背后多个器官系统都出现了问题,“就像看到苹果上出现一个坏点,其实里面大部分已经腐烂。而血糖再控制不好,有可能过不了多久,连脚掌都保不住,严重者很快还会危及生命。”

王浩听完不愿意相信这种没有任何痛觉的病症,居然会那么恐怖,拉起陪自己看病的工会主席就想离开。“这屁大点伤口,被你说的跟要人命似的,这个医生太不靠谱了!”

工会主席一脸迷茫地看着神情严肃的李医生,感觉他并不像是在开玩笑,便问道:“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敲断小腿骨才能治疗脚趾头?”

李医生耐心解释,坏掉的脚趾,就是糖尿病末期最典型的肢端溃疡坏疽,即便进行了清创包扎,也只是走个形式,因为患者自身的愈合功能已经被关闭了。就像花朵被采了下来,表面喷多少水,也会慢慢枯萎。

而敲断小腿骨,就能激活伤口的自我修复功能,相当于把花重新插进土里,看看能不能长出根须。

“要拿我当成小白鼠做试验么?我不治了。”王浩拽着工会主席一瘸一拐的走了。

李医生一边叹气一边摇头,断言王浩肯定还得再回来。

世界上第一个得糖尿病的人,也是这样平时感受不到任何征兆,突然有一天却要断胳膊断腿吗?

这个世界难题,已经困扰了李医生太多年。

在美国,每年的截肢患者超过4万人,其中50%的患者来自糖尿病。

而在我们中国,这个数字更惊人。中国有1.3亿人患糖尿病,目前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更可怕的是,其中一半的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了病。

李医生在云南,这里更是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最高的省份,超过一半的人口患有糖尿病前期。如果病症得不到控制,这些后知后觉的人们,将来可能要面临截肢。

这种现象让李医生觉得困惑、迷茫,于是他深入查资料、看病例,开始了解关注这类患者的情况。

可对骨科医生来说,一把手术刀,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009年,刚做临床医生不久,李医生收治了一位62岁的糖尿病足患者,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里最为触动的人。

当时患者因为脚趾头被热水袋烫了泡,就去医院买消炎药和烫伤药,打算自行处理。没想到半个月过去,烫伤不但没好,伤口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于是他到附近的诊所问诊,医生就用碘伏进行消毒,涂抹烧伤膏,还给他打了消炎的点滴。

一个星期之后,伤口依旧没好。他又去诊所问究竟,医生也纳闷儿,不就是被热水袋烫伤,为什么伤口经过处理不但没愈合,反而一天比一天更严重?建议他赶紧到大医院去做检查。

李医生接诊后,让病人立即去查血糖,指数果然是严重超标。因为从来没有体检过,这位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到了终末期。

李医生告诉他,如果脚上的溃疡一直不好,就随时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依照各大医院以往的常规处理方法,最好就是截肢。

病人接受了建议,截去了久治不愈的脚趾头。

可噩梦并没有因此结束。手术后,伤口依然无法愈合,而且任何治疗手段都无法制止伤口继续溃烂。于是,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病人只好选择进行第二次手术,截去了前脚掌。

前足、中足、后足,溃烂的伤口不断向上蔓延渗透,每一次手术刀下去,短暂的希望很快就演变为绝望,溃烂的通道仿佛永远无法闭合。

接着是截掉小腿下段、中段、上段,医生此时才发现,溃烂已经入侵到了大腿。

一个只是脚趾头坏了的患者,截肢截到大腿才保住命。看到他拄着拐出院的背影,一阵无力感向李医生涌来,都说骨科像“刑房”,起码普通病人能在各种“刑具”下得到治愈,但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却不得不截肢成为残疾人,难道真的找不到能为他们保肢的有效办法吗?

直到六年后,李福兵在2015年参加行业年会,听到一个外省专家在演讲时提到,一种“胫骨搬移”的方法能够让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

这项技术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最早由一个俄罗斯乡村医生发明,当时在给骨折的运动员治疗时,医生做了一个环形骨外固定架,本来是要给骨头两端加压,不料在手术中加反了,变成了拉伸。但没想到,这一招反而治好了运动员。

后来,又有人发现通过骨搬移,能够刺激血管增生,改善下肢的血液微循环。于是,“胫骨搬移”术被运用到治疗脉管炎上。

但这种技术能否治疗糖尿病足,李福兵还是有很多疑惑。因为人的小腿骨本来组织就很少,再去刺激是有风险的,如果手术后身体组织不长该怎么办?

这一琢磨,就是两年。

到了2017年,李医生决定亲自验证下效果,他要用“胫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当时这样的治疗方法在云南还是第一例,于是我马不停蹄地跑去医院做采访。

去之前,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关于糖尿病足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事先做足了功课,但推开病房门的瞬间,我一下子就怔住了。

坐在床上的患者脚趾溃疡严重,脚底烂了一大个洞,散发出极其难闻的味道,口罩也没有丝毫作用。

但李医生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他只是俯下身,专心致志地给患者清创,然后检查血糖、血压,以及相关的生理指标,为接下来的手术做准备。

清创时,病人没有上麻药,但一点痛感都没有。原来是伤口处已经没有微循环,甚至连神经都坏死了,这也是糖尿病足溃疡不能愈合的原因。

看我疑惑,李福兵举例说,好比地震、洪水发生后,咱们的救援部队会立即驰援抗灾并搞好灾后重建,抚平灾难创伤。人体也一样,当身体某个部位有伤口时,身体里的白细胞、红细胞等等也会像救援部队一样,冲向那个伤口进行紧急救援。

“正常人有了伤口,救援部队的救援通道是畅通的,伤口愈合也就不是问题。但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他身体里的救援通道是堵塞的,救援部队到不了,所以伤口就好不了。”如何重建这个救援通道,就是伤口愈合的关键。

而胫骨搬移,就是在重建这个通道。

我在一旁看下来,其实手术过程并不复杂,就是在患者的小腿骨上,以邮票打孔的形式截断一小块,再装上架子,把断裂的小腿骨往平行的方向缓慢牵引。

这样做是通过缓慢牵拉,使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同步生长,使得生长出的全新微血管系统和人体末端微血管系统吻合,从而恢复下肢的血液循环。最终,让坏死的组织得到控制,直至痊愈。这样就避免截肢,降低了糖尿病足的整体风险。

说白了,还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运转,恢复血液循环——是为“自救”。

这手术看着简单,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愿意去做。

因为之前有位患者,就在术后出现了心衰,心脏骤停两次,送到心内科急救时发现肾又衰竭,抢救半天,最后无力回天。

李福兵原本也担心同样的情况出现,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的情况就很复杂,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此外,手术切口也有一定感染风险,可能导致切口不愈合,还可能导致创伤性肺栓塞等致命风险。

因此,一般医院在接诊到这样的患者后,都会感到很头痛,因为患者不仅仅面临着脚上的伤口,还有如何保命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无论是以往的清创、截肢还是胫骨搬移,其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平衡自身的代谢。

再出其不意的治疗手段解决的也只能是创伤的问题,如果想要让生活回到正轨,还得依靠病人自己,每天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

听上去再简单不过的方法,偏偏最难做到。

李福兵的第一例糖尿病足手术做完两个月后,病人的伤口开始愈合。他对医生极度配合,不让吃的、不让喝的坚决不碰,“我们农村有句老话,’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我花了这么多钱来治病,不听医生的话,再搞出什么事情来,咋对得起这些钱?”

此后四年时间里,那位病人一直遵医嘱,控血糖,病情没再反复。

越来越多的患者听闻后找到李福兵,这其中也包括王浩。

当初得知李医生要敲断小腿骨给他治脚趾头时,他还觉得不可思议。

结果逃离医院之后,王浩就患上了另一种“恐惧症”。他拒绝再去任何一家医院治疗,害怕被“敲断小腿骨”。

好不了的伤,继续在发展。伤口腐烂的部分,散发出连他自己都难以忍受的味道,而王浩眼睁睁看着这一切,毫无办法。

病痛特别能消磨人的意志,那个不断蔓延的溃疡,渐渐成了他内心一颗疯长的刺。

病痛让他变得抑郁,独处喝酒解闷的时候也越来越多。他不愿意说起自己的伤病,更抗拒去医院治疗。

转眼第二年体检时,单位工会主席还是惦记着王浩,特意询问了他的情况。结果大吃一惊,王浩一年多没有好的溃疡,发展趋势和李福兵当初预判的一模一样。

不能再拖了,工会主席拉着王浩再次到医院找到了李福兵。

“李医生,我发现你说的好像是对的,我的脚真的坏掉了。这一次,请你无论如何帮帮我,你想打断我的小腿骨也可以,只要能医好这该死的脚!”王浩神情憔悴不堪,他显然已经被折磨崩溃了。

李福兵给王浩做完检查,叹了口气,如果第一次来就诊就配合治疗的话,病情也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

“你现在同意我敲断你的小腿了?但你的脚趾现在已经保不住了,还是得截掉了。”李福兵说。

“该截就截吧,都听你的,我现在实在没有办法了。不管你说的对不对,都已经这样了,死马当做活马医吧。”王浩的态度始终消极。

在做手术前,李福兵让王浩通知家属来。

虽然手术只要半小时,但每次手术前,李福兵还会用半小时特意给患者和家属做教育。他仔细了解过所有患者的情况,看到他们或多或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溃疡,足以击垮一个人的意志。”

李福兵发现,起初每个人都会不以为然,不就一个小小溃疡,上点药不就好了吗?结果,当发现这个溃疡如此顽固,破坏力如此强大,内心就逐渐开始崩溃了。烦躁、抑郁、自闭等等各种情绪也会随之而来,这也属于糖尿病并发症。

李福兵相信,对于有家人关心的患者能相对好一些,如果被家人嫌弃,则会加速患者各方面的病情恶化。“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除了患者自己要自觉,家人的关心和监督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治愈环境。”

听到让家属来,王浩面露难色。

正是因为两次来就医,李福兵看陪他来的都是单位同事,从来不见他的家人。担心王浩依从性不太好,不能好好遵医嘱,李福兵还是要求家属签字才能手术。

原来,王浩的父母年事已高,他不想让二老担心,有个妹妹远在外省,此前也无暇顾及他。至于妻儿,离开王浩多年,他几乎从不提起。

过了两天,妹妹还是来了,但她只是来看看王浩,没怎么停留就着急走了。王浩说:“医生,你让我喊家人我也喊来了,她来回的机票都是我买的。我的情况就是这样,你看着办吧。”

透过王浩的无奈,李福兵看出了他内心的抑郁。然而,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既无法根治王浩的糖尿病,更治不了他心里的病。

能做的,就是保住他的小腿,不让他成为一个残疾人。

手术顺利实施后,李福兵还是担心王浩“我行我素”的任性。转到内分泌科后,他依然每天盯着王浩的血糖状况,生怕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时间一天天过去,焦躁的王浩住在医院里度日如年,李福兵的操心也可想而知。

有一天,换药时,他忽然感慨脚上的伤不再臭气熏天,再看到伤口中粉色的肉芽已经长出来,兴奋地叫了起来:“李医生,你’隔山打牛’这一招,没想到还真的管用!”

随着脚伤不断好转,王浩的性格也渐渐开朗。他和李福兵道歉,说自己没文化,孤陋寡闻,更后悔当初没能早点听李福兵的话,至少不会截掉那个脚趾头。

看着王浩开心地出院,李福兵不忘叮嘱他别再肆无忌惮地“该吃吃,该喝喝”,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个糖尿病人,只有把血糖控制好了,才是遏制病情的最佳方法。

治疗过那么多患者,李福兵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人对糖尿病认知不足,不遵医嘱,喜欢我行我素,自我放纵,认为’病了有医生,医好了就万事大吉’。

结果没过多久,就再次发病。李福兵很是担心:“他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足坏死其实就是血糖造成的,复发率高,一旦血糖控制不好,情况就会急转直下。”

为此,李福兵给做了手术的患者专门建了微信群,每天都要在群里查看他们的情况。就是怕这些患者万一不忌嘴,控制不住血糖,手术不就白做了。

很多情况下,真正能救病人的还是他们自己。

李福兵医生记得之前接诊过一个未曾谋面的患者。这个男人事业有成,患糖尿病已经20年,但还是经常在外应酬,根本没有重视过自己的身体,甚至忙到没时间去医院看病。

反倒是男人的女儿对父亲的病情非常忧心,亲自跑到医院向李福兵询问治疗糖尿病足坏死的手术,还每天把父亲的血糖指标以及足溃疡视频发给李福兵,让医生远程指导她。

由于不能面诊,李福兵根本无法对女孩父亲的病情准确判断。

几个月后的一天,李福兵接到女孩儿电话,说父亲情况很不好,现在已经开车到了医院。

李福兵让他们赶紧上楼,话还没说完,就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男人直接被送到急诊室,再没有醒过来。

之后,女孩还特意给李福兵打电话,感谢他这几个月的每一次微信都认真回复,尽管父亲并不是他的患者。

李福兵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如果病人爱惜自己的身体,尽早治疗,也不会给自己和家人带去如此大的创伤。

就算胫骨搬移能治得了病人的脚,但归根结底,这种手术方式依靠的还是病人自身的自救。

毕竟,这种手术方式,目前也还只是处于实验阶段。

当时还是中国的骨科医生首先在国际上提出这种方法,并且已经在国内开展了近千例临床试验。但直到去年,相关组织才编撰了专家共识,对这种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等提出了明确建议,但依然需要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这也是为何此前很多医院不做这样手术的原因,就是害怕会产生医疗纠纷。

但李福兵觉得,做手术是一方面,对于这些糖尿病足患者,最重要的治疗还是养,饮食注意好,适量运动,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糖尿病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低血糖可以瞬间要人命,高血糖的并发症会让人生不如死,而这其中的度,其实就看病人怎么去调节。”

我曾问过李福兵一个问题,有些病人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而“胫骨横向搬移”术只能医治他的足坏死,并不能挽救他的生命,这个手术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给我讲起两位患者的故事。

一位是60岁的女病人,生病之前,爱干净爱漂亮,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但自从糖尿病足溃疡之后,她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生怕被人闻见自己身上的异味,于是变得易怒、自闭,不愿意接触任何人。

脚趾那块面积越来越大的溃疡,成了她甩不掉的噩梦,巴不得赶紧除之而后快。因此,听到李福兵说“胫骨横向搬移”术的治疗过程比较漫长,她坚决反对,直接要求截肢。

李福兵很不解,一直劝对方,明明你的脚还可以再抢救一下,为什么要选择放弃呢?况且截肢不一定截一次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有没有想过,截肢以后你就变成一个残疾人,难道没有考虑到会拖累家人吗?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不给别人增加负担不好吗?这些真的不值得你再努力一下吗?

“你要截肢,对我是最简单的,十几分钟就搞定了,我还省得麻烦。”李福兵让病人再好好想想。

经过苦口婆心的一顿劝说,病人终于同意接受手术。当看到曾经想尽一切办法都好不了的溃疡渐渐愈合后,她对李福兵感激涕零,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不怕麻烦的医生,才让她又找回了往日的自信。

2020年12月,李福兵接到一位广东患者的家属打来的电话,那之后几天,他的内心很不平静。

患者是一位84岁的老太太,也是他病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除了患有糖尿病,还有很多其他疾病。

因为看了媒体报道,老太太从广东来到昆明,希望李福兵能给她做手术。李福兵很犹豫,老人已经足坏死,生命岌岌可危,再去做骨搬移手术,不仅冒风险,还得遭一次罪。

而对李福兵来说,风险也很大,万一老太太在手术台上没下来怎么办?

但老人和家属都态度坚决,不想再被疾病、味道困扰,表示万一有什么不测,他们都能理解接受。

最后李福兵答应了,幸好手术很成功,在医院康复了一段时间,老太太就回广东生活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李福兵得知老太太还是去世了,但去世之前,嘱咐女儿给医生打个电话,“我母亲说要谢谢你帮她保住了脚,让她可以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人生最后那段路程。”

李福兵最后给了我答案,“其实每一位病人都渴望被有尊严地对待,也许死并不可怕,怕就怕生不如死。如果能让他们有尊严地自己走完人生最后的路,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意义。”

故事看完,我莫名想起纪录片里的一句话:现在的人类,太容易得到食物了。

这句话听着欠揍,却是一个事实,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在三十年前还只有0.67%,如今却成了大众富贵病。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外卖、便当、方便食品,随时随地满足我们的欲望。

谁能想到,我们过度吞咽的食物,有天也可能会反噬我们自己。

快要过年了,好好爱自己。咱们都还有很长很长的人生路要走。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

编辑:大乌苏 小旋风

插图:娃娃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