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4)
本篇要目:
*******************************************
1331.圣水寺
清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
1332.噶丹·桑披罗布岭寺
清 四川省甘州乡城县
1333.马鞍寺
清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1334.宜宾大观楼
清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1335.蓬溪奎塔
清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1336.八邦寺
清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
1337.青林口古建筑群
清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
1338.盐神庙
清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1339.巴巴寺
清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1340.曾达关碉
清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
*****************************************
1331.圣水寺
内江圣水寺,又名“圣水兴慈寺”,坐落于四川省内江市城郊,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0年,因后山有泉水溢出,终年不竭,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宋末复名“圣水寺”。内江圣水寺坐落于四川内江市中区西北部壕子口,沱江右岸,距市区约2公里。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
圣水寺自唐宋以来历代均有修缮。明末清初毁于兵燹,清康熙、雍正年间有一次大规模复建和扩修。寺庙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大小庙房170余间,极盛时常住僧众达300余人,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内江圣水寺,现存主体建筑按东、西、中分布。东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圆觉楼。西为古大悲殿,中为说法堂。寺后山岩存唐宋以来摩崖造像67龛450躯。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观音摩崖造像,高宽各8米,。
寺院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布局的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均属明清风格;中轴两侧是回廊,有客堂、五观堂、禅堂、念佛堂等;寺院左侧有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再向左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侧以祖师殿为主体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圣水寺现有石刻67龛、450余尊,总长60余米。
石拱桥和放生池
大雄宝殿
圆觉楼的十二圆觉像,分别代表了唐、宋石刻造像的不同风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圣水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2.噶丹·桑披罗布岭寺
噶丹桑披罗布岭,俗称桑披岭寺,位于四川甘孜州乡城县。“噶丹”表示传承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证明桑披寺与拉萨噶丹寺的历史渊源。“桑披”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之意,“岭”即寺庙,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
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0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与五世0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兴建。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中甸的噶丹松赞岭并属于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寺庙。兴修桑披寺的这一历史事件在民间传为:若·崩松本洛是乡城水洼南那岗寺庙的主持,南那岗寺属格鲁派,由于当时倍受其它教派的欺辱,他便亲赴西藏向五世0状告其它教派。于是,五世0遣派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到乡城整改寺院教派。吉布康珠到乡城后,便将硕曲河流域大大小小不同教派的108座寺庙全都纳入了桑披寺,并把教派统一为格鲁派,委任若·崩公本洛为桑披寺第一任主持。后来桑披寺为了纪念这位蒙古军官,在跳神时,总会有一位僧侣饰演吉布康珠,面戴吉布康珠脸谱,手持权杖,身着华贵藏装,威风凛凛地踱着方步绕坝一周,后面有几位提香炉和吹唢呐的僧侣跟着,乡城群众把这一乐舞称之为“所布”,意为“蒙古人”。
1936年,红军长征路经乡城,受到桑披寺僧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寺庙僧侣和乡城群众主动为红军带路送行、筹粮运草、收养伤病员,红军-萧克、王震等给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番民,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和银锭,从此,桑披寺又成了“藏汉团结”的象征。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桑披寺——这座瑰丽的格鲁派寺庙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寺院内的很多珍贵文物及大佛塑像被毁坏。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亲临桑披寺开展了隆重的布施活动,对修缮寺庙事宜也作了具体指示。此后,在县人民政府和广大僧侣群众的努力下,桑披寺这座藏传佛教文化的宝殿又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5年10月,根据县城城市规划以及大部分喇嘛的意愿,桑披寺迁址至巴姆山麓的同沙宫修建。新寺的建筑设计在旧寺的原型上,参考和鉴收拉萨三大寺、安多塔尔寺及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等西藏著名格鲁派寺院的设计而规划修建。从主殿的规模以及泥塑、木刻、铜雕和装饰绘画等的技术水平与微妙精细处来讲,绝对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寺的修建凝聚了乡城所有能工巧匠的智慧,整个寺院的建筑设计、雕塑、绘画等均为乡城的本地民间艺人所为,是乡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和象征,也是乡城人民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座圣殿,一座文化旅游的精品。
在西藏,寺庙堪称藏族艺术的博物馆,寺内金碧辉煌的壁画,精细艳丽的唐卡,形态各异的铜雕泥塑等,都无不让人看了叫绝。桑披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从它的艺术角度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三大类。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噶丹·桑披罗布岭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3.马鞍寺
马鞍寺,位于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5里有一马鞍山。山麓有一山名曰“金凤山”,马鞍寺就坐落在“金凤”头上。寺庙因山得名。
乐楼
马鞍寺,始建于宋元,毁于明末。现有四重殿宇,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殿及厢房重建于清道光、同治时。坐东北向西南。正面市乐楼(戏台),广场(戏场坝)后依秩是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玉皇殿,除玉皇殿3间外,均系长5间22米,宽3间12米的悬山顶抬梁式建筑。
乐楼
马鞍寺两端是长达13间的厢房,组成闭合式建筑群,总长115米,总宽55.2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鲜明的地方特。大雄殿有200多年前额精美壁画。马鞍寺系绵阳市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
天王殿
天王殿
大雄殿
观音殿
马鞍寺两端是长达13间的厢房
玉皇殿3间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马鞍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4.宜宾大观楼
大观搂,又名谯楼(古时筑于城门上用以燎望的楼),位于宜宾市中区西街口,是宜宾市的标志性建筑,大观楼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量长方形。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由此得“大观”二字名之。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
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窗棂檐楯,皆出能工巧匠精心雕镂而成。四周棂窗,高敞明丽。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因为形似北京的天安门,在当地有“小天安门”之称。
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并由叙府内城居士严亚丁於清朝乾隆年间撰写相关碑文记载。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大观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5.蓬溪奎塔
蓬溪奎塔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奎阁公园内,原名鳌峙阁、奎阁,建筑坐北朝南。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为五重檐八方形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造型的木结构建筑。奎塔由塔基、塔身与塔顶组成,通高25.53米。塔身为正八边形,共五层,结构简洁、功能实用,外形美观,是历代备受赞誉的著名人文景观。奎塔建成迄今200余年,除各层屋面间有局部破损,梁架结构自身无重大损坏,现仍被充分使用,是我国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结晶,其建筑原始形式保存完好,是古建筑研究、断代、鉴定不可多得的范本。
奎塔柱础、撑栱、雀替、角梁端头全部为圆雕或浮雕人物、瑞兽、花草。造型丰富,题材多样,工艺水平极高,是传统工艺美术研究的珍贵素材。奎阁主祀奎星,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追求文运昌盛的美好愿望。旧时各地多有类似建筑,但现在如蓬溪奎塔保存完好的甚少。在川中遂宁地区,蓬溪奎塔是该类建筑仅存的代表作。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蓬溪奎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6.八邦寺
八邦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八邦乡政府北300米处的山岗上,全名八邦圣教法轮寺,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在康区的主寺,与西藏楚布寺并称为噶举派两大胜地。该寺是觉巴晋登松干之弟子巴登·祥秋林巴于藏历第三饶迥“土猪年”(公元1179年),在康区创建的第一座止贡噶举派寺院,命名为“巴登祥秋岭”。藏历第五饶迥“铁虎年”(公元1290年),萨迦官员奥洛领兵焚烧止贡寺,史称“止贡之乱”,八邦寺及分寺亦先后被烧毁,复建后该宗为萨迦派。
藏历第十二饶迥“火羊年”(公元1727年),在德格土司却吉·丹巴次仁的资助下,由司徒·却吉迥乃以龚垭乡本觉寺为母寺恢复重建了八邦寺,取名“八邦圣教法轮寺”,并改宗伟噶玛噶举派。经过历代活佛的弘法利生,八邦寺成为西藏第二大噶玛噶举法脉传承中心。司徒·却吉迥乃创建佛学院以后,八邦寺不仅成为藏族大小五明学科传播中心,又称为南派藏医和噶玛噶孜画派发祥地。
八邦寺规模宏大,环境幽静,其建筑沿山而上层层叠叠,取势巧妙。经幡招展,金顶金碧辉煌,十里可见。雄伟壮观。殿堂装饰富丽堂皇,泥塑和壁画刀笔细腻,姿态丰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称为康区寺庙建筑之最佳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此寺融入了格鲁派寺院、噶举派寺院的建筑风格,形成既有格鲁派寺院宏伟壮丽,又有噶举派细腻神秘的建筑格式。主殿「卓拉空」建于山岗之脊上,为一四合院式的三层建筑,正殿高二十四米,八根粗逾合抱的大柱,俱为千年巨树整树造成,愈增大殿的雄传气势。二楼为活佛住所,雕梁画栋,金碧溢彩。殿内四壁绘满珍贵的壁画,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及六道轮回等,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是著名的藏画「噶日」画派的杰作。八邦寺辖寺甚多,自称为一百零八座。又称大寺三院,小寺五院,讲堂三十五处,禅堂二十五处,分布在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和康区等地。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八邦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7.青林口古建筑群
青林口古建筑群位于四川江油市二郎庙镇西南的小山沟里。至今仍保留了较完整的文昌宫、妈祖庙、南华宫、万年戏台、桥楼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木构一楼一底民居。青林口依山傍水,原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通要道和商贸集散地,会馆林立,寺庙兴盛,街坊繁华。
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街道全长约1000米,分新、老二街,依山傍水临河而建。古镇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川北集镇风格。该镇庙宇会馆林立,保存较好的有广东会馆、火神庙等,飞檐翘角,建筑气势雄伟,文物价值突出。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此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如红军桥和大量红军石刻、墨写标语。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此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如红军桥和大量红军石刻、墨写标语。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青林口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8.盐神庙
盐神庙,位于四川内江市资中县,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是罗泉古镇的曾经辉煌的重要标志。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该镇民风纯朴、民居保存完整,古镇仅有一条五里的长街,长街全是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由于整条长街形似一条蛟龙,罗泉因此被称为“龙镇”。
盐神庙是一个四合大院,周围除正殿外,几乎都是一楼一底的竹木建筑物;中间是宽敞的露天坝,面积305平方米。门内楼顶是戏楼,共132平方米,由八根浑圆硕大的木柱托起楼顶;两侧店铺的木楼各有五间小屋,专供演员休息之用。由露天坝东西两侧扶环廊,经店铺的木楼回廊可至戏楼。戏楼主要是供戏班唱戏,罗泉人特别是罗泉盐商们坐在露天坝,或环廊上,或露天坝后面的石阶上观摩戏剧。露天坝后面是13级石阶,缓缓而上,可直登正殿。
正殿
戏楼
正殿屋顶是全庙的精华处,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正殿屋顶主脊长42米,中点有个直径为8分米的琉璃陶瓷宝葫芦,主脊上缠绕着4条各10米长的彩色巨龙,居中两条彩龙昂首伸须,双眼圆睁,张口如盆窜向宝葫芦;居后的两条彩龙,龙头分别伸向南北方,并分别与抢宝葫芦的二龙相互缠绕,粗壮鼓实的龙体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副栩栩如生的群龙嬉戏“抢宝”图。
主脊的正面,翘角点点密布,每个翘角上挂有一个响铃铛,一夜风吹,铃声悠扬,宛如一首悦耳动人的乐曲,吸引着屋脊上众多形态各异的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驻足倾听,整个庙顶好似善兽益鸟的乐园,犹如群鸟众兽闹春的天堂。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盐神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39.巴巴寺
牌坊
巴巴寺位于四川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或“祖师”的意思。阆中巴巴寺原名“久照亭”,占地1.3万平方米,富有浓重的伊斯兰色彩。从巴巴寺街西头踏石级上行百余步,便可见一道山门。山门上“久照亭”,“真一还真”两道匾额,赫然入目。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
巴巴寺由山门、照壁、牌坊、大殿、花厅、井亭和园林组成,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其寺门辉煌肃穆,亭角翘举,赭柱青门。进寺门便见建于清乾隆年间砖雕水磨照壁,长约10米,高约6米,上为歇山式屋顶,檐下为砖仿木斗拱,壁身饰有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的花卉、林木、竹菊和山水亭阁,堪称一绝,虽历经300余年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
照壁
山门
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便是阿卜杜拉希的墓室。墓室非常特别,墓棺悬于室内水井(泉眼)之上。寺顶为四脊攒尖头盔式圆顶建筑,如若苍穹。门窗、栋壁、顶楣雕琢精美、彩绘贴金。大殿后为花厅,辟有画堂,古朴明洁,藏有许多碑匾字画,多为明清大家书画。寺院内外绿树环绕,古木参天,竹、柏、楹、桂将寺院掩映在翠绿之中。每年多有陕、甘、宁夏等地穆斯林群众抬羊前来朝圣。巴巴寺,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绝、精工富丽的建筑艺术,吸引着四方游客。
久照亭后院,有碑廊、潜花厅、拜主室,旁连外来朝圣者住室。厅内悬有乾隆时武状元哈攀龙书“清真流光”挂匾,并有明代吕纪、蓝瑛的山水、清代郑板桥的墨竹等名家书画。后园为生活用房,有井亭,其水清而甘,乃蟠龙九井之一。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巴巴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40.曾达关碉
曾达关碉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马尔邦乡和曾达乡交界处,曾达关金川河两岸。木石结构,为四面立锥体碉。东碉在金川河东岸曾达沟与河交汇处半坡,高出河面30米,碉高28米,底边每边长3米,每边石墙厚0.9米。
西碉位于金川河西岸半坡,距河面60米,底边长5米,碉高43米,石墙厚0.85米。其中西碉的高度列川西北高原众碉之首,宛如擎天巨柱,堪称为“碉王”。
曾达关位于大金川下流,为古关隘,扼守金(川)丹(巴)之咽喉,双碉齐锁要道,易守难攻。碉为金川土司莎罗奔(清乾隆初年)所建,在乾隆两次打金川的战役中,曾歼灭众多清兵。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曾达关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