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用于循环系统及妇科病证等
导读:麻黄不仅仅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一味解表药,我们多看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临床医学家的经验,总是能汲取很多点点滴滴的知识,形成感悟,从而又反哺临床,深化我们对某一味药的认识。本文就是这么一篇组合起来的文献,拿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
麻黄用于循环系统及妇科病证等
作者/王忠民 整理/刘茜
麻黄除常用于呼吸系外,尚可用于循环系统等。临证吾常以麻黄配活血养血、通经化瘀药物,治疗血压偏低的大寒之证,疗效较为显著。
曾于1979年冬治一女性雷诺氏病患者,前医投当归四逆汤加减,先后服药20余剂,疗效不著,转诊于余,测血压发现仅为85/55毫米汞柱,忖思再三,遂以前方加黄芪30克,5剂后仍不尽人意,血压无明显改变,肢端寒凉如冰。忽想起麻黄升压,且善祛大寒,即以上方加生麻黄6克,投药3剂,肢体末梢转温,血压见升,又投5剂,血压升至105/70毫米汞柱,病去大半。之后屡用,效果均佳。
看来麻黄收缩血管与西药升压机理殊也,尽管收缩末梢血管,也不因此而恶化微循环功能。似乎有一种偏见,认为麻黄升压必慎用。实际上,麻黄在复方中,特别是在大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复方中,并非皆然,只不过是夙病高血压者慎用而已。
麻黄不仅走表,亦可用于里证,祛内里之寒不乏其效。
曾治一虚寒胃痛患者,始投小建中汤加减治之,其效甚微。患者遇寒辄重,无奈之际,加入炙麻黄6克试用。3剂后疼痛大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多次验证,均有明显疗效,证明麻黄不仅有解除支气管痉挛作用,而且有解除胃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在治胃痛有效的提示下,笔者用其治疗腹型荨麻疹。常用方:麻黄、苏子、萎仁、防风、地肤子、槟榔、生白术、生地、蝉蜕等,治疗数十例,收到满意疗效。无论对缓解腹痛还是治疗其本,均较迅捷,近几年可谓遇之必用,颇感得心应手。
麻黄在妇科运用亦相当广泛。治疗产后病症,一般不主张选用麻黄辛散之辈,但是,产后病并非绝对虚候,实证相当可观。如产后身痛,多系产时不慎,罹患风寒所致,其病失治,易酿沉疴。凡其大寒脉证,尽管夹有虚候,笔者亦常于补剂之中投之。
有一产后患者,四肢冷痛,少气乏力,冬日症剧,即使夏日也要身着秋装,间断治疗数载不愈,转诊于余时适值冬季,周身发凉,甚时手指发紫,舌苔薄白,脉沉迟,遂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佐以温经散寒、活血养血之品,另加生麻黄15克,药进1剂,肢体转温,疼痛骤减,复投2剂,肢痛若失,获此卓效,出乎意料之外。之后减麻黄至10克,又进7剂诸症悉除,先后用麻黄115克,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血压仍在正常范围。
寒湿带下之证,其病机多为寒邪凝聚,阳气受抑,水湿不能运化使然。笔者常用麻黄驱散寒邪,效果甚佳。此类带下,有脾虚见证者,可用完带汤加麻黄、莲须,我们曾系统治疗过多例,收到满意疗效,观察证明比单用完带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