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上“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成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艺术形式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江西庐陵曾出土了一尊铁十字架,其上写道: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也变得愈发精妙,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绝对瞧不出个中奥秘。

徐渭,152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因母亲为妾,所以他10岁时就被迫与母亲分离,寄人篱下多年。

另外,虽说徐渭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徐淮,但二人的年龄却差了30多岁,平时没什么话聊,感情也不是很深,他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母、兄弟对他的关爱,性格一直很孤僻。

然而,徐渭却是个少年天才,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6岁读书,9岁写作,名声传遍了十里八乡,被当地绅士冠以“神童”之名。

多年来,徐渭一直处在“孤芳自赏”的状态,他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喜欢借诗文抒发郁闷之情;喜欢游山玩水,感受天地的浩渺。

不知不觉间,徐渭的文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沈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徐渭)。”

然而,徐渭的仕途却不怎么顺利,他一连参加了8次考试,但始终未能中举。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抗倭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徐渭得到了浙闽总督胡宗宪的赏识,自此被招入幕府,充当幕僚。

据冯梦龙的《情史类略》记载,徐渭曾在杭州一寺庙游玩,但寺里的和尚却不怎么待见他。

他心中忌恨,便暗中偷来一歌姬的鞋子,随后来到胡宗宪面前,说这鞋子是从寺庙一僧房发现的。

对此,胡宗宪不疑有他,他当即抓来了几个和尚,在辕门前斩首示众了。也许是儿时的经历对徐渭造成了不小的阴影,他变得敏感多疑,胡乱猜忌。
一天,徐渭回到家时,突然听到房间内传来嬉笑声,他从窗缝一看,妻子正与一和尚在床上欢乐。
徐渭一怒之下推门而入,直接用灯檠把妻子刺死了。就这样,徐渭被下了大狱,若不是朋友相救,他终究难逃一死。
出狱后,徐渭醒悟了,根本没有什么和尚,这一切都不过是他的幻想,他害死了无辜的妻子。自那时起,徐渭便深居简出,不再与外人联系,即使是亲生儿子也是如此。
不过,为了勉励儿子好好读书,他仍费尽心思地写下了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遗憾的是,直到徐渭去世儿子都能没悟透,他一直以为这是父亲对他的嘲讽与失望。
后来,徐渭的这幅对子流传了出去,饱学之士从字音下手,终于了解了徐渭的真意。
看上去,上联和下联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上联两个“好”字个三声一个四声,下联则是一个四声一个三声,这么一来,徐渭劝学的本意也就昭然揭。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若非如此,这副对联也不会成为千古绝对,并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