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 韩光智作品:新生敬畏

本来想把标题写成《新生新的敬畏》,以表示我内心之中原来就有敬畏之诚、现在冒出新的敬畏之情,但转而一想,那样略显别扭。于是笔下便有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新生敬畏。
我内心之中的敬畏、本就有的敬畏。是什么?
是我恒久的亲爱和敬重、对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的亲爱和敬重。
这个不难理解,似乎是任何受过高考教育的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敬畏。其实,我知道,未必。这是我们教育“跑偏了”的一个表现。此文不涉及此现象,略过不表。我想,我和别人略显不同的是,我在敬畏之中还有行动,读书不辍,进而,提笔写作,由此,我从中获益多多:我的一些文章不断发表,我的自豪感不断升腾…
如此说来,你继续敬畏,不就得了,还生什么新敬畏?也许有人这样追问。是的。我自己从前也觉得应该这样,可能我在光阴里读着读着写着写着,我发现,我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且这太多未知,其中不少,想来本来是我们这些受过高考教育的人早应该知晓的。
先从李白杜甫说起。大诗人李白杜甫,我在教材里读过他们的诗篇,除此之外,我在其他地方看过几篇?李白杜甫,是多么得伟大哟!可我心中的李白杜甫,是多么得狭隘呀!
再比如苏东坡。我从前早就知道这位达人诗好词好性格好。可前天我翻开他的《寒食帖》,这才感觉到那字里、那字里的每一笔每一划之中,全是精神,全是苏东坡。再一了解,更不了得。《寒食帖》是“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合称“天下三大行书”。且,《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风骚绝代。后来我还了解到,伟人孙中山的字就是学苏的。所有这些,如果不是我近来有了习字的兴趣,我怕是,到死也不晓得。再想起前些时,跟练书法的朋友聊天神侃。我还放肆说:什么叫书法,就是写的字别人不认识。人家越是不认识,这书法水平越高。你看,我这水平,不仅无知者无畏,而且无畏后还多言。想来,对中文系出身的我来说,这脸,真是丢大了。
前些时,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短信:你有没有一个叫陈巨来老先生写的《安特人物琐记》一书?在读书方面,平时的我,外以谦虚示人,其实,我内心还是存有一点傲气的——每周至少跑一趟书店,跑多了,底气有一点,傲气也会长出一点的。这条短信让我吃了一惊,陈巨来,做什么的?上网一查,在网上书店网购,发现缺货。这证明陈巨来还是很有一群粉丝的。好在,我第二天到杭城,无意在街边发现一书店,南山书店,才把这书买下。买来一看,才知道陈巨来的厉害。他刻的印巨好,张大千力捧之,在香港为其辑定印行《安持精舍印存》,由此,陈巨来之名蜚声海内外。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之精髓,我一点不懂。一点也不懂,也就算了,可连精髓里的名人,连名头也没有听说。想来,以读书人自我期许的我来说,惭愧得很哟!
有此感悟,前些时发过这样一条微博:春秋笔法说作家。过去叫文人,现在叫作家。区别不仅在名称上。有网友留言说:作家是文人里的一类吧。其实呢?中国古代没有“作家”头衔的。那时的苏东坡们,除了会写文章外,还会书法,还会地理,还会…返观如今的作家,能写出好一点文章的,便是作家里的达人了。我,如今也忝列其中,这春秋笔法,与其说嘲笑他人,不如说是自嘲——我是从我自己身上发现浅薄之处进而发现当下一些作家的共性问题的。
由此,我想起一段公案,巴金和郑振铎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季刊》停刊了。巴金误认为这是郑从中作祟。于是作“悲愤”之语:嘲讽“热心整理古籍、翻印古书”的郑振铎为“圣人信徒”。还说:“文化的招牌如今还高高地挂在商店的门榜上,而我们这文坛也被操纵在商人的手里,在商店的周围再聚集着一群无文的文人。读者的需要是从来被忽视了的。在文坛上活动的就只有那少数为商人豢养的无文的文人。于是虫蛀的古籍和腐儒的呓语大批地被翻印而流布了,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之类,也一再地被介绍到青年中间……”
这段公案,剔除误会的成分和意气的成分,我们还能看到历史的局限性。忽视传统甚至要打倒传统,那是“五四”的潮流或者说主流意识。巴金以创造为能事,又身处潮流之中,顺应潮流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就这样,历史的局限性鲜明地落在巴金身上。由此观之,就是没有《文学季刊》停刊之事,巴金也照样认为郑的“热心整理古籍、翻印古书”是多余的、是没有价值的。如今,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又在重视又在重新认识,郑振铎的眼光和作为就显得特别可贵。那时说你是“圣人信徒”是贬你,要是如今有人你说是“圣人信徒”,不仅没有贬义,而且褒得还相当时尚。
钱钟书先生有“打通”一说,大致是在分科上打通文史哲,在地域上打通中西。现在好了,中国传统中本来就是通的地方,我们却堵塞起来了。于是我们看到:搞摄影的,只看图,写文章的,只看文,搞书法的,只写字。不仅如此,这一门类的,还对另一门类的有故意轻视之意、之举。这一现象,不仅是心态问题,亦是见识问题。这,追讨起来,不能不说“五四”潮流中过分打断传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影响所及,以至现代,以至如此。
跳开一点来说,忽视传统的潮流,影响所及,不仅艺坛。有时,我看寻宝鉴宝一类的电视节目,看到有些持宝人,在专家明确鉴定为伪的情况下,还坚持认为这是真东西。这,除了陷入升值发财的幻觉外,还有,对“真”的无视和无礼。说重一点,就是对传统缺乏基本的敬意。
念兹在兹,于是,我内心之中,不由得生出新的敬畏来。  
我是一凡人,我遭遇的未知,想来不少人也在遭遇着;我心中涌汁出的忐忑,想来不少人也在涌出。于此,我希望,更多的人,在真东西面前,在传统面前,在未知的世界面前,更多一份敬畏。
本栏目主编:马枚素
作者简介: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作者。河南新县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浙江省评协会员,浙江省民协会员,宁波作协主席团委员,宁波评协理事,宁波市北仑区文联秘书长,北仑作协主席。“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之一《跟着太阳走一年》入选2013年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书香未来’——为少年儿童推荐一本好书活动”100本(套)。2017年,入选浙版好书年度榜TOP30。2018年3月,荣获浙江优秀科普作品金奖。“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主打书《中国年轮》,由宁波出版社2018年出版,2018年7月参加香港书展并举办节气文化讲座,浙江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荣获2018-2019年宁波市文艺奖。光凭三耳识天机,智托一生不秀才。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秀才有三耳,意味着,多一只耳朵去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大地律动的声音,还有自己心跳的声音。
(0)

相关推荐

  • 北理工“C罗”韩光徽

    北理工“C罗”韩光徽

  • 三耳秀才|| 祝你生活阔绰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让文学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 光凭三耳识天机,智托一生不秀才.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 ...

  • 【佳作欣赏】| 冰川作品:弟弟的微信红包

    红包? 我眼睛一亮,谁? 哦,原来是他? 我凝视片刻,摇摇头!只想吹一口仙气,把它飘飘忽忽送回主人身边去! 我不会领取,我不会猜它里面有多少钱?即使是成千上万,我也不稀罕--我只是想见他一面,你知道病 ...

  • 【佳作欣赏】| 三耳秀才作品:冬暮街头即景

    冬暮街头即景 老天,是老天才有如此神力.短短十几二十分钟,明亮的大白天就转换成了杂色纷陈的傍晚时分.   这是在冬季--大规模的冷还没有来到前的冬季,有冷意,但空气并不冷.乍寒还暧,人们还习惯性地带着 ...

  • 【佳作欣赏】| 韩雪作品:沉重的亲情

       小莲接到哥哥发来的信息"你姐在重症室."小莲知道哥哥一定打了好几个电话,自己这里信号差,没接到电话,不然哥哥不用发信息.小莲赶紧拔通哥哥的手机,是大嫂接的:"小姑啊 ...

  • 【佳作欣赏】| 三耳秀才作品:那么我吃茶

    那么我吃茶 吃茶,茶是一方面,人,也是一方面.人和茶,亦讲机缘.而人,又分单挑.双人.多人之分.还有,另加水.环境等因素,于是,茶的味道,便有百般. 你吃出来了吗? 于是,在欢喜和悲欣之间,茶客常常暗 ...

  • 【佳作欣赏】| 三耳秀才作品:初冬,在山中晃晃荡荡…

    初冬,在山中晃晃荡荡- 初冬,我回到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老家新县,攀登将军山,在山中,晃晃荡荡- 将军山,本名并不叫将军,在老百姓的口中,叫西大山.如今取新名,号称将军山,想起来,也挺贴切的(新县,可能 ...

  • 【佳作欣赏】| 归途作品:烙印之童趣

    童趣 我家和祖爷爷二爷三爷三祖爷几家在同一个院子里居住,大五门家的三个爷爷从前也在这个院子里住,后来人多了住不下,他们在隔一道土圪梁的前湾里新打了三孔土窑洞,搬到那里去了.但是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在一起过 ...

  • 【佳作欣赏】| 归途作品:烙印之过春节

    每年的春节前后,那是我最喜欢最幸福的时刻. 特别春节前的"年茶饭",这是个浩大工程,那是民间老百姓全身解数的充分调动,即是人性的一场考验和厉炼,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鬼斧神功的美 ...

  • 【佳作欣赏】| 吴迪作品:天堂末路

    天堂末路 刘德才出车祸了.性命难保危在旦夕.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边陲小镇.人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更有甚者买来鞭炮在大街上燃放,耳边传来送瘟神的乐曲! 刘德才何许人也?提起刘德才附近十里八村的人 ...

  • 【佳作欣赏】| 吴迪作品:人间自有真情在

    人间自有真情在 一觉醒来,刘晓明发现床头柜上花瓶里插着一束新鲜的野百合.他凝视着眼睛模糊了!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往事不堪回首!野百合曾经是他幸福的生活的像征,曾给予他甜蜜的爱情,也曾经给予他痛苦的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