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 韩光智作品:新生敬畏
本来想把标题写成《新生新的敬畏》,以表示我内心之中原来就有敬畏之诚、现在冒出新的敬畏之情,但转而一想,那样略显别扭。于是笔下便有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新生敬畏。
我内心之中的敬畏、本就有的敬畏。是什么?
是我恒久的亲爱和敬重、对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的亲爱和敬重。
这个不难理解,似乎是任何受过高考教育的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敬畏。其实,我知道,未必。这是我们教育“跑偏了”的一个表现。此文不涉及此现象,略过不表。我想,我和别人略显不同的是,我在敬畏之中还有行动,读书不辍,进而,提笔写作,由此,我从中获益多多:我的一些文章不断发表,我的自豪感不断升腾…
如此说来,你继续敬畏,不就得了,还生什么新敬畏?也许有人这样追问。是的。我自己从前也觉得应该这样,可能我在光阴里读着读着写着写着,我发现,我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且这太多未知,其中不少,想来本来是我们这些受过高考教育的人早应该知晓的。
先从李白杜甫说起。大诗人李白杜甫,我在教材里读过他们的诗篇,除此之外,我在其他地方看过几篇?李白杜甫,是多么得伟大哟!可我心中的李白杜甫,是多么得狭隘呀!
再比如苏东坡。我从前早就知道这位达人诗好词好性格好。可前天我翻开他的《寒食帖》,这才感觉到那字里、那字里的每一笔每一划之中,全是精神,全是苏东坡。再一了解,更不了得。《寒食帖》是“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合称“天下三大行书”。且,《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风骚绝代。后来我还了解到,伟人孙中山的字就是学苏的。所有这些,如果不是我近来有了习字的兴趣,我怕是,到死也不晓得。再想起前些时,跟练书法的朋友聊天神侃。我还放肆说:什么叫书法,就是写的字别人不认识。人家越是不认识,这书法水平越高。你看,我这水平,不仅无知者无畏,而且无畏后还多言。想来,对中文系出身的我来说,这脸,真是丢大了。
前些时,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短信:你有没有一个叫陈巨来老先生写的《安特人物琐记》一书?在读书方面,平时的我,外以谦虚示人,其实,我内心还是存有一点傲气的——每周至少跑一趟书店,跑多了,底气有一点,傲气也会长出一点的。这条短信让我吃了一惊,陈巨来,做什么的?上网一查,在网上书店网购,发现缺货。这证明陈巨来还是很有一群粉丝的。好在,我第二天到杭城,无意在街边发现一书店,南山书店,才把这书买下。买来一看,才知道陈巨来的厉害。他刻的印巨好,张大千力捧之,在香港为其辑定印行《安持精舍印存》,由此,陈巨来之名蜚声海内外。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之精髓,我一点不懂。一点也不懂,也就算了,可连精髓里的名人,连名头也没有听说。想来,以读书人自我期许的我来说,惭愧得很哟!
有此感悟,前些时发过这样一条微博:春秋笔法说作家。过去叫文人,现在叫作家。区别不仅在名称上。有网友留言说:作家是文人里的一类吧。其实呢?中国古代没有“作家”头衔的。那时的苏东坡们,除了会写文章外,还会书法,还会地理,还会…返观如今的作家,能写出好一点文章的,便是作家里的达人了。我,如今也忝列其中,这春秋笔法,与其说嘲笑他人,不如说是自嘲——我是从我自己身上发现浅薄之处进而发现当下一些作家的共性问题的。
由此,我想起一段公案,巴金和郑振铎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季刊》停刊了。巴金误认为这是郑从中作祟。于是作“悲愤”之语:嘲讽“热心整理古籍、翻印古书”的郑振铎为“圣人信徒”。还说:“文化的招牌如今还高高地挂在商店的门榜上,而我们这文坛也被操纵在商人的手里,在商店的周围再聚集着一群无文的文人。读者的需要是从来被忽视了的。在文坛上活动的就只有那少数为商人豢养的无文的文人。于是虫蛀的古籍和腐儒的呓语大批地被翻印而流布了,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之类,也一再地被介绍到青年中间……”
这段公案,剔除误会的成分和意气的成分,我们还能看到历史的局限性。忽视传统甚至要打倒传统,那是“五四”的潮流或者说主流意识。巴金以创造为能事,又身处潮流之中,顺应潮流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就这样,历史的局限性鲜明地落在巴金身上。由此观之,就是没有《文学季刊》停刊之事,巴金也照样认为郑的“热心整理古籍、翻印古书”是多余的、是没有价值的。如今,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又在重视又在重新认识,郑振铎的眼光和作为就显得特别可贵。那时说你是“圣人信徒”是贬你,要是如今有人你说是“圣人信徒”,不仅没有贬义,而且褒得还相当时尚。
钱钟书先生有“打通”一说,大致是在分科上打通文史哲,在地域上打通中西。现在好了,中国传统中本来就是通的地方,我们却堵塞起来了。于是我们看到:搞摄影的,只看图,写文章的,只看文,搞书法的,只写字。不仅如此,这一门类的,还对另一门类的有故意轻视之意、之举。这一现象,不仅是心态问题,亦是见识问题。这,追讨起来,不能不说“五四”潮流中过分打断传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影响所及,以至现代,以至如此。
跳开一点来说,忽视传统的潮流,影响所及,不仅艺坛。有时,我看寻宝鉴宝一类的电视节目,看到有些持宝人,在专家明确鉴定为伪的情况下,还坚持认为这是真东西。这,除了陷入升值发财的幻觉外,还有,对“真”的无视和无礼。说重一点,就是对传统缺乏基本的敬意。
念兹在兹,于是,我内心之中,不由得生出新的敬畏来。
我是一凡人,我遭遇的未知,想来不少人也在遭遇着;我心中涌汁出的忐忑,想来不少人也在涌出。于此,我希望,更多的人,在真东西面前,在传统面前,在未知的世界面前,更多一份敬畏。
本栏目主编:马枚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