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这个姓现在看不懂,人家也是高大上
指导阅读
提升写作
这个姓,在宋代《百家姓》中列第82位,2015年人口普查时,跃升到中国大陆汉族的第28大姓。
这个姓,当问他贵姓时,很多人会说“免贵姓于,干勾于”。
这就错啦。
自古以来的老于家,不但跟这两个硬梆梆的“干、勾”毫无关系,而且本来不姓“于”。
姓啥呢?姓“邘yú”!
我们多次讲过,“阝”是一形多义字,凡在左边的,都是“阜(土坡、丘陵)”的变形,表示“阻”挡或者“障”碍;凡在右边的,都是“邑(城邑、城市)”的变形。
我们还讲过,凡姓氏中右边带个“阝(=邑)”字旁的,老祖宗都至少是部落首领,甚至是诸侯国王。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败落了,就把城邑或诸侯国的名字,作了姓氏。
那这个“于”又是啥意思呢?简单说吧,“于、乎”原本是一个字,上边本来是三道短线条,描画的是一个略微弯腰的长辈或部落首领(领导的年龄都比较大),对众人发号施令时,口中呼出的气息。
所以才有“呼吁yù”这个词儿。若还不明白,“气喘吁xū吁”总会懂得吧?
讲了上边这些,“邘yú”这个字的来历,基本就清楚了。
欧阳修的《新唐书》记载,老于家出自姬姓,是周武王姬发的后代。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二儿子姬诞,分封到邘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沁阳市邘邰村。
邘国被郑国灭亡后,王公贵族子孙心怀故国,姓了“邘”。这本来很好,却不知那个大爷自作主张,去掉了“阝(邑)”字旁,改写成“于”,叫后世子孙一头雾水了。
决定改姓“于”的这位大爷,实在糊涂啊。人家姓郑、郭、都dū、邓(鄧)的,不是就没改吗?
我们不能说《新唐书》的记载是错的,但这只是周朝以后的事,在此之前,夏朝、商朝的一千多年呢?没有这个姓吗?
其实,“邘yú”的〔本义〕是,统治城邑(阝=邑)的部落酋长(于),也是历史资格相当老的领导人了。
历史演变中,“于”姓也掺杂了一些其他姓氏。一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时,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改姓了“于”。二是唐代,为了给唐宪宗李纯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改成了单姓“于”。
顺便说一句,天下的复姓“淳于”,全都出自“淳于国”(都城在今潍坊市区东边的黄旗堡一带),以后再讲。
说到名人,于姓的同学也可以很骄傲。
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于禁,唐朝宰相于志宁,清朝的大清官、两江总督于成龙(电视剧《于成龙》看过吧?),还有近代政治家、大书法家于右任(可惜去了台湾省),抗日将领于学忠(山东蓬莱人)。
还有两位很喜欢的演员,一是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代表作《茶馆》),二是影视演员于荣光。
特别要致以崇高敬意的,是明朝民族英雄于谦。他老人家的《石灰吟》,大家都熟悉吧?于家的子孙,应该脱口而出,这可是祖上的荣耀啊!
另外,“于”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北方地区占全国于姓的67%,其中山东又占全国于姓的25%。
点击下方产看更多:
得语文者得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