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乡风民俗 粽叶飘香端午来 2019年第51期 (总第406期)

端午包粽子 李立洪 摄

粽叶飘香端午来

Dragon Boat Festival

胡维忠

又到五月,大街小巷飘散着粽叶的香味,端午悄悄来了。

传统节日,往往会伴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习俗,地域不同,节日风俗也就大异其趣。说到端午的习俗,许多人自然会想到划龙舟,包粽子,还有汪曾祺文中的咸鸭蛋。

街上买卖粽叶的人 胡维忠 摄

安顺一地的端午节,自然没有划龙舟一说,包粽子则是题中应有之义。端五还没到,家家户户的主妇或老太太就忙着到菜市场抢购又宽又大的粽叶,准备上好的糯米,旧州古镇上的一些人家,还会把精瘦的老腊肉煮好,切成半厘米见方的肉丁,和着糯米一起包。一切准备停当,前院后院左邻右舍的老太太、中年妇女,便三五成群,聚在一个院子里包粽子。她们包的粽子,形状跟其他地方的不同,上小下大,呈圆锥状,圆锥的底面不是圆形,而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三角形。老太太或中年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一面说着家长里短,一面包着粽子,包完张家的又包李家的。屋里的灶台上放着一口大锅,烧着滚开的水,空气中飘来一股浓郁的粽子的香味,那是在煮粽子。

三五成群一起包粽子 李立洪 摄

忙完粽子,得准备蒸鲊肉了。

蒸鲊肉,是许多地方过端午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到菜市场买一包炒米面,买一点花椒叶和茴香叶,再准备两三斤五花肉或者排骨,将五花肉洗净切片,再将切好的肉片或排骨裹上炒米面,放上茴香和花椒叶,蒸一两个小时,一道清香可口的蒸鲊肉肉即告完成。这鲊肉肉一点也不油腻,冷却后放置在冰箱里,可以吃几天。小时候,一年难得有几次吃肉的机会,端午这天,母亲无论如何也要想法做一点鲊肉,哄一哄我们缺乏油腥味的肚子,几十年过去,现在却还不能忘记那味道。

包粽子 李立洪 摄

包粽子,蒸鲊肉这些活动,在节前的两三天,就已经开始了,端午那天做的两件大事是插菖蒲艾叶,撒雄黄酒。一大早,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便争先恐后地到菜市场购买菖蒲艾叶,回来后,点几柱香插在自家大门一侧,再将菖蒲和艾叶插上去。为什么要插这些东西?没人能说清楚,据说在门上插上菖蒲艾叶,可以驱邪;也有人说菖蒲寄寓着昌盛,艾叶则蕴含着人们对家庭和睦的期盼。

插艾蒿与菖蒲 李立洪 摄

吃过午饭,家庭主妇们就张罗着捣雄黄,调制雄黄酒,捣雄黄时,要加上几瓣大蒜,弄好后,将雄黄撒在院子周围。据说这雄黄酒可以驱除蜈蚣之类的虫子,最重要的是,它能杀死蛇,不知什么原因,蛇是一种人人见而怕之的动物,不管大小,人们都不愿意看到,看到则必除之而后快。我想,这多半源于对蛇的偏见吧,小时候看《白娘子传奇》,很痛恨法海拆散白娘子一家,但对其用雄黄酒加害白娘子,却缺乏必要的同情,大概也是因对蛇没有好感之故吧。流俗好恶居然能够如此深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这是很多人不愿想的问题。

待煮的粽子 李立洪 摄

端午这天,男人们也没闲着,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上山采草药。据说端午这天采的药最灵验,最有效。吃过午饭,男人们便叫上一两个合心的同伴,上山采药,以备一年中的不时之需。小时候,我们爱跟着叔叔们去采药,因此认得些草药,如四块瓦、独角莲之类。

每到端午,自然就想到些有趣的习俗,据说韩国人注册了端午的专利,要把我们流传了千百年的节日抢过去,可是,传承了千百年的记忆,能抢走吗?

· 作者简介

胡维忠男,汉族,西秀区旧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西秀区作协会员,有散文等作品发表在《黔中早报》《贵州都市报》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