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绘画、书法作品赏析: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书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是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品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东园图》卷,明,文徵明作,绢本
设色,纵30.2cm,横126.4cm
《东园图》卷,明,文徵明作,绢本,设色,纵30.2cm,横126.4cm。
东园位于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原是明代开国重臣中山王徐达的赐园,名为“太府园”,后来其五世孙徐泰时加以修葺扩建,辟作别墅,更名“东园”。园内叠有峰嶂,川泽相通,灵岩怪石环列前后,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徐氏友善的时贤名士常雅集于东园之中,或谈诗论文,或品茗抚琴,或宴乐弈棋,或赏玩书画,其乐融融,快意畅然。《东园图》是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于61岁(明嘉靖九年,1530年)时绘制的,表现了东园雅集时的情景。图中板桥横于潺潺细流之上,青松翠竹遥相呼应,湖石疏置,碧树成荫,池水为清风吹皱,泛起层层涟漪。甬路上二文士边走边谈,携琴童子相随其后;堂内四人凝神赏画,另有手捧数轴书画的小童立侍桌旁,水榭之中对弈的两人神态悠闲安逸。
文徵明的绘画有两种风格:一是宗法沈周、吴镇,呈水墨粗笔面貌,世称粗文;一是师从赵孟頫、王蒙,多青绿重染,工细缜密,世称细文。文氏早年以工细为主,中年之后粗细兼能,愈晚愈工。《东园图》便是他晚年细笔的精品。画上景物多用空勾填色,墨线细劲连绵,笔意古拙,赋色清丽秀逸,晕染精细,正如王原祁所言:“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全图虽以青绿设色法为之,却丝毫不见工匠之气,充盈于画面的是闲适雅致的文人气息,画中人物颇有魏晋之际名士的风神格调,这是文氏此类雅集题材绘画超乎常人之处。
图之引首有徐霖隶书“東園雅集”四字。画面右上端有篆书“東園圖”三字,画尾有款“嘉靖庚寅秋徵明制”,下钤“ 停雲”、“玉蘭堂印”、“徵仲”等印四方。卷后尾纸上有湛若水楷书《东园记》和陈沂行书《太府园讌游记》二则。
《茶具十咏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
墨笔,纵136.1cm,横26.8cm
《茶具十咏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136.1cm,横26.8cm。
图绘青山之下郁树成荫,两间茅屋在藩篱之内,主人趺坐于室内,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从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乐。不禁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于是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
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后款署:“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会。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适其幽闲之趣。偶忆唐贤皮陆辈'茶具十咏’,因追次焉,非敢窃附于二贤后,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漫为小图,遂录其上。衡山文徵明识。”钤“徵”“明”朱方联珠印。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文徵明时年65岁。右下钤“徵仲父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
鉴藏印有孙煜峰“弘一斋书画记”朱文长方印、“孙煜峰珍藏印”朱文长方印、“张珩私印”白文方印。
《红杏湖石图》扇页,明,文徵明绘
金笺,墨笔,纵18.5cm,横51.5cm
《红杏湖石图》扇页,明,文徵明绘,金笺,墨笔,纵18.5cm,横51.5cm。
扇页有自题:“三月融融晓雨干,十分春色在长安。香尘属路红云煖,总待仙郎马上看。小诗拙画奉赠补之翰学。丁酉腊月既望。徵明。”钤“徵明”白文印。
“丁酉”是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文徵明时年68岁。
扇页有王守题七言诗一首。
这是一幅文徵明送与做官友人的画作。图绘有着皱、漏、透、瘦之美的太湖石与体态婆娑的杏树相佐相依的小景。文徵明以工绘山水画著称,偶尔绘人物和兰竹,以杏树为主题的画作仅此一幅扇面画,非常难得。此图布局巧妙,石与树一左一右,呈揖对之势,石以其坚实的质感托出树木的柔媚,增添了画作的刚柔之美。全画于苍润纯熟的笔墨间流露出文人画娟雅之气。
《惠山茶会图》卷,明,文徵明作
纸本,设色,纵21.9cm,横67cm
《惠山茶会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设色,纵21.9cm,横67cm。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枯木疏篁图》轴,明,文徵明绘
纸本,墨笔,纵88.2cm,横47.8cm
《枯木疏篁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88.2cm,横47.8cm。
本幅自题:“过雨疏篁绿,惊风古木疏。幽人初睡起,秋色满精庐。徵明。”后钤“文徵明印”、“停云馆”印。
此图绘古松如龙,虬干曲枝,老气横秋;疏竹翠色盎然,丛簇纷披。画家运用自己在书法尤其是行草书方面的高深造诣和雄放的笔力,以湿润淋漓的墨色自由挥写,既表现了雨后竹树苍润欲滴、秋意渐浓的状态和美感,也反映出作者安逸闲适的放松心态,是文徵明盛年粗笔绘画中具有较强笔墨个性和诗化意境的作品之一。
《兰花图》扇页,明,文徵明绘
金笺,墨笔,纵16.8cm,横50.9cm
《兰花图》扇页,明,文徵明绘,金笺,墨笔,纵16.8cm,横50.9cm。
扇页有自题:“离离水苍珮,居然在空谷。虽多荆棘枝,春风自芬馥。徵明。”钤“徵明”白文印。
此图绘兰花与荆棘相伴而生的田野风光。文氏以挥洒豪放的笔墨,表现兰叶摇曳之美;以迟缓的中锋运笔,表现荆棘的坚韧而多刺。在一件作品中将不同的物象施以迥异的笔法,由此可见文氏所具的高超绘画技法。
《兰亭修褉图》卷,明嘉靖21年(1542年)文徵明绘
金笺地,设色,纵24.2cm,横60.1cm
《兰亭修褉图》卷,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绘,金笺地,设色,纵24.2cm,横60.1cm。
此图表现的是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褉”。文徵明的这幅画反映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图绘崇山峻岭,溪流蜿蜒,溪畔众多文士或坐或卧,观赏着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3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林木荫翳,丛竹泛翠,春色浓得醉人。
《兰亭修褉图》为文徵明73岁时用青绿山水技法所绘。画面中山石树木先勾后染,工致严谨,笔笔精到。人物之衣纹、眉目简略,数根线条便勾勒出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全图设色明丽丰富,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浓而不失典雅,艳而别具秀润。
卷尾下钤“徵明父印”、“徵仲父印”,右下有“雪坪心赏”、“杜氏藏画”印,左下有“与古维新”印。尾纸首段是文徵明临写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其后又有文氏行书自题一段:“曾君曰潜,自号兰亭,余为其写《流觞图》,既临褉帖,兰之复赋,此诗发其命名之意,壬寅五月。”“猗兰亭子袭清芬,珍重山阴迹未陈。高音漫传幽谷操,清真重见永和人。香生环珮光风远,秀茁庭阶玉树新。何必流觞须上巳,一簾(芳?)意四时春。文徵明”。钤“徵明印”、“悟言室印”。由此可知,因曾潜的号与“兰亭修褉”发生的地点相同,文氏便将这一题材入画,并为之题诗,贻赠友朋。尾纸另有王穀祥、陆师道、许初、文彭、文嘉、周复后的题跋。壬寅年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兰竹图》卷,明,文徵明作
纸本,墨笔,纵26.8cm,横730cm
《兰竹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墨笔,纵26.8cm,横730cm。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題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有致。竹子则以浓墨出之,劲健潇洒。对衬景的描写,作者亦颇具匠心,如坡角土石皆以干笔勾画、皴擦,再以荆棘穿插其间,卷尾一段溪流淙淙,都显示出环境的荒率冷寂,从而愈发衬托出兰、竹高雅清芬、不从流俗的品格,突出了传统文人赋予兰竹的人格精神。作者在自题中言道:此图意在师法宋元时期善画兰竹的诸位文人画大师们的画法。观此图,作者直以行草书、“飞白”笔法入画,正是深得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的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神髓。在如此鸿篇巨制中,作者尽情浑洒,充分表现出了笔墨的逸趣,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佳作。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著录。
《曲港归舟图》轴,明,文徵明绘
纸本,墨笔,纵115cm,横33.6cm
《曲港归舟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115cm,横33.6cm。
本幅自题五言诗并署:“雨绝树如沐,云空山欲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徵明。”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陆师道、王穀祥及清乾隆帝题诗共四则。作品曾经清内府收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著录。
画中描绘山间雨后的景象,云雾蒸腾,林木葱郁,笔墨工稳细润,意境清新幽静,是文氏细笔山水画的代表作。
《三友图》卷,明,文徵明作
纸本,设色,纵26.1cm,横475.5cm
《三友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设色,纵26.1cm,横475.5cm。
本幅款署:“壬寅九月徵明。”另有清内府藏印多方。
此手卷画兰、菊、竹三段,各有文氏亲笔题咏。用笔写意,简率之中见生动秀逸之致,墨色清润淡雅,显示了诗、书、画结合的笔墨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褒扬兰、菊、竹的自然属性而歌颂或表彰文人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中国花卉画的特殊功能。
壬寅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时年73岁。
《石渠宝笈》著录。
《溪桥策杖图》轴,明,文徵明绘
纸本,墨笔,纵95.8cm,横48.7cm
《溪桥策杖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95.8cm,横48.7cm。
本幅行书自题七绝诗一首:“短策轻衫烂漫游,暮春时节水西头。日长深树青帏合,雨过遥山碧玉浮。”后钤“文徵明印”、“玉磬山房”印。右下角有“玉兰堂印”鉴藏印,画心有“世美堂印”、“马寒中印”等鉴藏印。裱边及外签有当代书画家狄葆贤(平子)题诗并记,钤藏印“平等阁主人”等。题记详述了此作原为其父于清同治末年购得、而他本人则在甲子年(1924年)夏六月重新装裱的递藏过程。
画中描绘古木森郁,山谷幽静,溪上水波不兴,一人伫立桥头,策杖观流。作品明显地带有取法“元四大家”中倪瓒、吴镇的痕迹,作者很好地将倪瓒细笔疏皴的山石和吴镇粗笔浓墨的树木结合在一起,用笔沉稳雄健,韵致醇厚,加上近景的细致刻画和远景的虚化表现,突出了文人优游山林、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
《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
纸本,淡设色,纵100.8cm,横35.6cm
《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纸本,淡设色,纵100.8cm,横35.6cm。
该图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此图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章而作。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工古雅。从文徵明和王稺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可见,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古意”,与仇英有不同的审美趣好。画上方自书《湘君》、《湘夫人》两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醜二月已未停雲館中書”。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文徵明48岁。本幅有文徵明、文嘉、王稺登题跋。
经清·耿昭忠等鉴藏。
《陋室铭》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57cm,横31.3cm
《陋室铭》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57cm,横31.3cm。
本幅作者署款:“嘉靖三十二年岁在癸丑七月初五日,徵明书,时年八十有四。”这是文徵明84岁时所作的行书,用笔沉稳含蓄,人书俱老。所书内容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文字略有出入,当是文徵明默写致误。
《七律》轴,明,文徵明书
纸本,行书,纵141.8cm,横68.8cm
《七律》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141.8cm,横68.8cm。
释文:
雨晴秋色满长安,月贯黄云百宝团。见说清光天下共,不图今夜客中看。天垂紫禁星河淡,江绕金城风露寒。吹断碧箫丹桂发,玉人何处倚阑干。徵明。
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徵明”朱文印。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本幅为行书自书诗《金陵中秋》七律一首。因是书写自作诗,故书写状态较为“随意、放松”,用笔圆转自若,气势流贯,浑然成篇,显现了一种自然洒脱的神韵。
《归去来兮辞》页,明,文徵明书
纸本,楷书,纵13.7cm,横16.1cm
《归去来兮辞》页,明,文徵明书,纸本,楷书,纵13.7cm,横16.1cm。
款署:“辛亥九月十一日,横塘舟中书。徵明。时年八十又二。”钤“徵”、“明”印。
“辛亥”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文徵明时年82岁。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篇章,反映了他弃官归隐田园后的心境。文徵明在晚年不止一次抄录过此篇辞赋,从这种反复的书写而又刻意精心的创作态度中不难看出作者晚年闲适平淡、颐养天年的平和心态。
作者虽以小楷抄录长篇,但却无界格,更显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灵流动的特点。其笔法虽出自《黄庭经》、《乐毅论》,显得清俊儒雅,但结体的方整紧劲、字势的修长俊逸又受欧书的影响。通篇字体的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高龄老者来说尤为难得。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记文氏早晚必书小楷一篇为日课,可见其积学功深。
此件作品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氏所书《前后赤壁赋》卷相比,虽因创作年代不同而笔法有异,但均为文氏小楷书杰作,反映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小楷书风貌。
此页与赵孟頫、邓文原等人的作品同入《元明人书册》中。清代大收藏家安岐曾收藏,并将之收入《墨缘汇观》法书卷下。
《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职词》轴,明,文徵明书
绢本,行楷书,纵171.8cm,横83.3cm
《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职词》轴,明,文徵明书,绢本,行楷书,纵171.8cm,横83.3cm。
此幅是文徵明为“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职”而作的一首词(词前有序),并以行楷书写之,与王谷祥、钦泰、杨可等其他14人共同赠给德辅卢君。从文徵明款署所言“前翰林院待诏”推知此轴书写年代当在明嘉靖五年(1526年)之后,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
此件书法楷书中兼有行书笔意,劲秀而不失稳重,结字工整,乃用心之作,反映了作者对受书人的敬重之情。
《五律诗》轴,明,文徵明书
纸本,行书,纵131.5cm,横63.5cm
《五律诗》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131.5cm,横63.5cm。
释文: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徵明。
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朱文印。
本幅自书五律诗一首,诗作题名为《对酒》,见于《甫田集》卷十二。此书从王羲之、赵孟頫笔意中融合变化,笔画平正婉和,清润端方,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流露出一种温文儒雅之气。
《新秋诗》轴,明,文徵明书
纸本,行书,纵151.5cm,横68.5cm
《新秋诗》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151.5cm,横68.5cm。
释文:
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凋零不待年。莫去倚栏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徵明。
此为文徵明所书自作诗,笔法自然遒劲,表现了其晚年大字行书的典型风格。
《张梅雪寿诗》轴,明,文徵明书
纸本,行书,纵137cm,横67.3cm
《张梅雪寿诗》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137cm,横67.3cm。
款署“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长洲文徵明书”。钤“文徵明印”白文印、“惟庚寅吾以降”朱文印。鉴藏印钤“承瀚珍赏”白文印、“汪瀚鉴藏”朱文印。
此幅为七言律诗一首,书学张旭、怀素体,运笔遒劲流畅,笔法恣肆,跌宕起伏富有节奏,具晋唐书法的风致。本幅自称“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应是文徵明在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57岁告归之后所写。
释文:
诗寿梅雪张翁八十
布衣韦带自逍遥,坐阅承平恰五朝。优老适膺明主诏,庆生聊写太平谣。
童颜鹤发真难老,翠柏苍松本后凋。此日华堂称祝处,暗香寒雪见高标。
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长洲文徵明书。
《致四叔公、五叔公札》页,明,文徵明书
纸本,册页,纵23cm,横12.3cm,楷书,13行
《致四叔公、五叔公札》页,明,文徵明书,纸本,册页,纵23cm,横12.3cm,楷书,13行。
款署:“侄壁顿首再拜堇上。四叔公、五叔公二位尊亲先生丈丈。”
本页书信札一封,应属酬谢类。按名款“壁”,当为文徵明更名以前所写。文徵明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42岁时改名为徵明,字徵仲。
此书札因写与长辈,故字迹工整,书法端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文徵明22岁时从李应祯学书,所以此书又蕴涵了李应祯“入笔尖峭,锋棱外露”的笔意。如王世懋评价:“初名壁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此札页是难得的一件文氏早年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