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手法 强化效果 |《家乡的端午节》韩金彤

擂台作品

家乡的端午节
山东招远市第十六中学初三(4)班 韩金彤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小时候,端午的味道,在这欢快的歌谣中愈发浓厚起来。【民谣引起,烘托欢快氛围】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我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而在端午,五彩绳和艾叶是不可或缺的,在端午节一早,父母们便将五色的丝线抻长、揉捻、挤压,最终形成一根,再拴在孩子们的手腕或脚腕处,也称“挂五素”。意欲着辟邪、驱五毒,也意欲着父母对孩童的祝福。【端午习俗之彩绳缠臂】
小孩子好胜心很重,采艾叶之事也成了我们要比的项目。太阳刚刚从天边探出头来,晨云叆叇(ai dai,飘拂貌;缭绕貌),趁着露水还没有消散在风的温柔中,我们一群小孩子便“呼啦”一下上了山,乍一看,倒像是鬼子进了村。风儿拨动着时光的琴弦,【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不消片刻,每个人手中都攥着一大把艾叶和类似艾叶的草,急吼吼向山下跑去寻求父母奖励。大人们便从中挑挑拣拣出最好的那几棵插在门楣,悬于堂中。若问起何乎,大抵不过些“驱虫、辟邪”之词。【端午习俗之采艾叶】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在万千的食物中,我独爱软糯的甜粽,它不似滑溜溜的汤圆,也不像胖乎乎的饺子,却带着一份特有的清香。要先将那宽大的芭蕉叶放在水中浸泡,去除污秽,待到差不多了,我们小孩子便提起叶片,朝着地上一甩,就像那菩萨娘娘朝着人间洒露水般。锋利的剪刀在大人手中翻飞着,那一片片匀称的芭蕉叶好似一个拓子印下来的,再将其轻轻一卷,往里放上已经淘好的糯米和准备好的馅,用手一压,一折,一卷,一个好看的菱形出现在手中,再用丝线一缠,一捆,一绑,【“卷”“压”“折”“缠”“捆”“绑”,动词选用准确】小小的粽子就诞生了。望着盘子中排列整齐的粽子方队,别提有多美满了。老奶奶这时便讲起粽子的故事:“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成粽子。”【虚实结合,丰富内涵,增强可读性】待到话声一停,大人们便掀起锅盖,大片的热气氤氲着,好似一团甜丝丝的棉花糖,空中飘着的属于粽子特有的香气到处勾引着我们的味蕾,我们的眼神也直勾勾地盯向粽子,小孩子更是迫不及待地挑开粽子上的丝线,剥开糯米外的叶子,冲着晶莹软糯的粽子便是一大口,黏黏的糯米中夹杂着枣的香甜、芭蕉叶的清香在口中四处冲撞着。“嘶嘶,好烫”即使这样也不舍得将其吐出,便整个囫囵吞下。【端午习俗之包粽子及粽子的由来】
划龙船在我们这是没有的,大抵也是怕出人命,毕竟是在河上,危险系数也高,这事便不了了之。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香。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也很难看到“出门一望麦儿香”的景象。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小时候的快乐,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湮没在城市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首尾民谣,遥相呼应。联想当下,深化主题,引人深思——为传统习俗逐渐逝去而忧心】
(指导老师:韩绍飞)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内容丰富、行文灵活、手法多样、耐人品读的好文章。作为中华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小作者运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把节日的民俗风情描述得活灵活现。有民谣,有古诗,有民间故事,有现实场景,通过引用、穿插,把缠彩绳、采艾叶、包粽子等习俗具体生动地呈现给读者。大量运用叠音词,如“滑溜溜”“胖乎乎”“甜丝丝”“直勾勾”,突出了事物状态的形象性、直观性,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准确选用动词,表现出小作者观察事物、表现活动的功夫。不少语言表述新颖,如“趁着露水还没有消散在风的温柔中”“风儿拨动着时光的琴弦”“望着盘子中排列整齐的粽子方队”“粘粘的糯米中夹杂着枣的香甜、芭蕉叶的清香在口中四处冲撞着”,运用拟人、通感等手法,使得语言鲜活、灵动。
写法借鉴: 引用手法,强化效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别人的语言,描述自己笔下的事物,表现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引用。它是文章常见的表现手法。本文的引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用民谣。文章运用民谣开篇,“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简洁明快的民谣本身就有很强的民族性,这里的引用,总括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烘托了节日的欢快氛围,引起了故事叙述。
2.引用古诗词。引用苏轼《浣溪沙  端午》中的句子“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引起民俗彩绳缠臂的描述;引用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中的诗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引起端午包粽子的描述。这些古诗词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自然地引起相关故事的叙述。
3.引用民间故事。借老奶奶之口讲述粽子的故事,屈原的壮举、人们的祭祀、区回的奇遇,无不扣动读者心弦。这个故事的穿插,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神奇色彩,也表现出人们对先贤自古至今从未改变的敬仰之情。

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文体不限

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

形式不拘

原文+点评

点评者是教师、作家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

不吝赐稿,踊跃点评

(0)

相关推荐

  • 端午|什么?宠物也可以庆端午?!

    明天就正式进入端午假期啦,因为疫情原因这三天假也出不了远门,不如在家来点过节仪式感!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齐名,这么重要的节日怎么能不带上我们的毛孩子们一起来热闹热闹呢 ...

  • 闲话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端五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五月&qu ...

  • 端午节期间,除了吃粽子以外,你们家乡还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又被称为"五月节"."端阳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但是在以前,它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屈原殉国之后,逐渐变成了纪 ...

  • 文学看台372 | 两男两女忆端午【温水义林进挺叶爱琼朱丽娟】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端午节的记忆 ·温水义 唐人文秀曾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似乎,端午节都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关.也是,我百度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绝 ...

  • 端午随笔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伴随着仲夏的微风和花香,端午节又翩然而至.此时此刻,油然而生一丝感慨.一份感动. 端午节最富有爱国情怀和人文色彩.小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一位伟人设立的 ...

  • 刮痧的10种好手法,效果好到惊人!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也都学会了享受生活,有的人们没事了就去选择刮痧,刮痧不仅能减轻压力,还可以去湿气去疲劳,总之好处多多你还不快来学习一下. 刮痧的好处 刮颈部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 ...

  • 刮痧的6种好手法,效果好到惊人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也都学会了享受生活,有的人们没事了就去选择刮痧,刮痧不仅能减轻压力,还可以去湿气去疲劳,总之好处多多你还不快来学习一下. 刮痧的好处 刮颈部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 ...

  • 【广东】曾昕《家乡的端午节》指导老师:孟凡启

    家乡的端午节 东华小学六年级 曾昕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热闹非凡的景象渐渐拉开序幕.到了这天,家家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为了过端午节,人们会一起包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这天,我 ...

  • 忆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五节或端阳节,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以纪念战国时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解释为最普遍,距今已历两千两百余年.在这两千两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经过人民群众的发挥创造,同一个端 ...

  • 小学生优秀作文欣赏: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 ...

  • 【端午特辑】家乡的端午节 ‖ 王满堂

    端午五月初五 家乡的端午节 王满堂 各地过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划龙船等习俗基本一致,除此,各地也有自己的的独特习俗. 要叙写家乡的端午节,还得从清晨开始说起-- "端阳老者"一 ...

  • 刮痧的6种好手法,效果好到惊人!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也都学会了享受生活,有的人们没事了就去选择刮痧,刮痧不仅能减轻压力,还可以去湿气去疲劳,总之好处多多你还不快来学习一下. 刮痧的好处 刮颈部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 ...

  • 正骨治疗肩膀外出前侧疼痛手法演示效果立竿见影-十五项痛症手法

    正骨治疗肩膀外出前侧疼痛手法演示效果立竿见影-十五项痛症手法

  • 运用反衬 强化效果 |《不一样的世界》于赵正泽

    精写作  社团星辉 不一样的世界 山东淄博博山一中2016级(9)班 于赵正泽 每次到奶奶家,我总要到后院去逛一逛,但这几年却有些厌倦了.穿过里屋,来到后院,失落感涌上心头,还不就是个小破院子?[厌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