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天主教葬礼:庄严肃穆,尊重当地风俗,追思先人,摒弃迷信糟粕
天主教友们认为:我们虽然相信天主的仁慈,但基于情感需要,仍不断祈求天主让死者免除地狱的痛苦。
而“颂谢词”的祷文,更是怀抱真诚的希望:“上主,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
天主教保定教区老照片,为老人行终傅圣事
终傅圣事是天主教会的一项古老圣事,简称傅油圣事,得名于神父在危重病人身上涂抹经过祝圣的橄榄油这一仪轨,象征将病人付托给基督并赐与安慰和拯救,是天主教、东正教等传统基督教派的七大圣事之一,旧称终傅圣事或临终圣事。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传教的生涯中曾为百姓医治各种疾病,被人们称为“病人的好友”。终傅正好是耶稣为病患者特意定立的一件圣事。
墓地为一位教友举行葬礼仪式,一群教友围着颜神父和墓地,正在倾听神父读祭文的情景。
摆安所是天主教对已去世人的宗教礼仪,在人去世之后,以宗教礼仪的形式纪念逝人,通过弥撒礼仪、神父对逝人遗体和棺木的圣水降幅、众信友的共同祈祷(祷告),以期逝人早日驱除自己身上的罪恶,早等天国的意思。
1949年,梧州乡下一女天主教徒去世,三名神父在丧家大门外做弥撒的景象,后面有许多会众在观看。
按照天主教的传统,人死入殓后,于棺椁前或周围安置苦像、烛台、圣水罐等,亦可摆置亡者遗像。此即“安所”。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共同诵念追思祷文、安所经等经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部分是拉丁文,不过现在早已是中文了。
1936年,平南大湾圣若瑟堂,正在举办天主教丧礼仪式。照片中穿黑衣的玛利诺会士是McRae神父。
拜安所是天主教会按规定的礼仪,神父对逝人遗体和棺木的圣水祝福、众信友的共同祈祷(祷告),以期逝人早日驱除自己身上的罪恶,求天主使亡者与天上诸圣人欢聚一堂,共享永恒的幸福。
东北地区一个教友的葬礼,前面是十字架后面是用棺罩装饰的棺材。
1938年,广东信宜市东镇,西式葬礼
天主教葬礼宗教仪式是表现终极关怀一种行为方式,它能够对人类生命作出最终的诠释。
终傅圣事在人的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给人心灵以抚慰,并以信仰的力量战胜苦难与痛苦,缓和其伤恸,以永恒的观念消除人生短暂之叹,以如诗般的信仰来补偿平凡乏味的辛劳。
1943年,广西平南,天主教葬礼。一位传教士正在领着信众为死者祈祷。
天主教友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带着对天堂的憧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有信仰的人都希望在结束此岸的生活进入彼岸世界的转折点中,找到生命的最佳的归宿,而天主教会的葬礼仪式正好能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
1936年7月,其履根神父在广东新会(江门教区)于万灵节期间为一位基督徒作坟前祷告。
民国时期在雨中的天主教葬礼
民国时期的两广地区,玛利诺会的神父主持葬礼仪式
后来天主教会颁布了追思祖先的规程。
目前,台湾和美国的天主教华人教会,都在每年春节和其他规定节日举行这种基督化的敬祖礼仪。
民国时期的梧州,葬礼中走在出殡队伍前面的扮成天使的少年
天主教保定教区民国时期的教会葬礼
人对先人的敬仰缅怀思念之情,也是圣经里经常肯定的一种朴素情感,天主教会的葬礼仪式庄严肃穆,也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在追思先人的同时,摒弃了过去的封建糟粕。
民国时期的梧州,举着十字架出殡的队伍
天主教会的葬礼仪式,既有正常表达对先人的敬仰缅怀思念之情的重要宗旨,同时告诫后人,不要忘记信仰追求,要在生活中去实践爱人如己的教会传统。
现在,我国大陆的天主教徒除教会规定的诸圣瞻礼纪念亡者节日外,其他日子如春节期间、清明节或父母忌日等,均可以去墓地扫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