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用车汽车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二)
今天我们进入正题,开始讲讲大家都关注的商用车汽车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今天主要聚焦的是对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各项要素的评估和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商用车汽车金融的风险结构和关注要素。
首先关注一下结构风险,重卡用户结构既是减少风险又是增加风险的因素,具有双重性。目前重卡用户多为私营、个体/家庭和个人用户为主。一方面这种类型的用户一般回款较快,可以降低还款的风险,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用户不好管理,须作好前期的信用调查和担保抵押工作,更要在贷后管理、售后服务、资产处置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其次是收入风险,商用车是用来“商务运营,作为重要的赢利工具”,而用户通过需要营运收入来交纳分期付款。因此,来自用户方面的最大风险是其运用商用车这一赢利工具,能否创造稳定的、较高的收入。
针对于回收投资年限,汽车金融的风险,除了贷款人道德和信用意识差所带来的风险外,由于商用车用户购买车辆主要是用来挣钱的,在实际操作中风险更多来自用户的回报和收入预期没有实现。调查表明,累计有77.6%的用户购车时,预计在3年内收回投资,预计两年内收回投资的占41%。如果业务的还款年限最长设定为3年,则来自用户因受不会投资而按期付款的风险为22.4%。
针对于使用区域,商用卡车的流动性是导致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54%的卡车的使用区域在省内和省际间,其中在省际间使用的超过四分之一。主要在市内使用接近40%。比如在市内等固定区域使用的车辆所带来的风险就比较小,而在省际间使用的车辆所带来的风险就比较大。这也是在用户不能及时还款的情况下,贷款机构是否能及时收回车辆的重要保障条件。
针对于车辆的使用用途,车辆的主要用途隐含着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用户主要用于商务运营,用作赚钱的工具,其收入预期和车辆磨损、折旧、报废、事故等,都会形成风险的来源。这些也是我们在设计产品和管控风险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但这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针对于客户的还款心态,调查表明,碰到不能按期还款的情况,有65.2%的用户会申请延期,31.3%的用户会借款还上。准备不还款或拖延时间的只占2.3%。而另外有5%的用户准备采取交回车辆的办法。因此,如何解决由于不可抗因素导致的还贷逾期,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
针对业务办理的满意度,超过50%的用户对其消费信贷的经历比较满意,但也有四分之一的用户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被访者满意度比较高的项目分别是“机构信誉”、“付款年限”和“首付比例”;被访者满意度不高的项目分别是“除利息外的额外费用”、“消费信贷的限制条件”、“信用调查”、“贷款手续”和“贷后管理方式”。
针对还款能力较差的客户,主要特征为:男性、30--45岁之间、私人及个体运输、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外地或非城市人口、流动性比较大;无职业、经济实力比较差、无任何财产和固定住所、一辆车就是自己的全部财产、全国各地为生;初次买车、新入行业者、其对行业情况不是很了解,不善于经营,没有稳定的业务渠道,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来买车跑运输。
容易发生故意骗贷客户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客观上无法正常还款而恶意骗贷或看到别人不还钱,盲目跟风;通过个人关系贷款、素质较低、法律/信誉意识淡薄的人;和经销商有瓜葛、熟人、经销商本人;对保险和分期市场了解的、男性、30--40岁,保险代理、车虫、拼缝、倒车买车的、智商高的;非本地人找当地人代购的,以公户名义自己贷车,法人不清楚的、30—40岁、无业、专门从事恶意骗贷的男性。
造成用户恶意骗贷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客观上由于生意失败或接的影响而造成恶意骗贷的心理;主观上利益的驱使,有预谋的骗钱、诈骗银行贷款;感情用事,存在侥幸心理,别人可以办到,我也可以去试试;市场车价掉的太快而不甘心还款;经销商不规范操作,勾结用户故意制造买车用户骗取贷款、或对用户资信评估出具虚假报告。
用户恶意骗贷成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经销商和银行资信调查把关不严,如抵押不到位、或者担保人的调查也不严格、现场调查率低;家/回访力度不够、走过场;经销商以追求销售和利润为目的而放松调查或绕过某些环节、搞形式,对用户资信调查分析不够或与用户勾结联合骗贷;个人信用的缺失,缺乏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未形成车贷客户不良记录共享机制;担保公司、分期公司内部管理不够,如信贷员出于工作任务压力,又不承担责任,放松贷款条件,或责任心不强与用户联合骗贷;政策不完善,对失信者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业务员是新手,没有经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没有车牌号无法追踪管理;通过人际关系骗取贷款。
我们代理商不规范操作,也是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出于盈利为目的而放松资信调查条件和减少调查的某些环节;虚增车价、虚开发票,骗取贷款;对旧车以新车价格重新评估;先行垫付部分首付;手续不全提前办理按揭,然后补齐手续;协助购车人隐瞒真实情况;和用户联手作假,联合骗贷;业务员职业素质低,对公司不付责任等。
作为金融机构,对于商用车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也存在下列漏洞,例如:存在人情交易,自身调查员素质不高;走形式、拉关系现象比较严重;人手较少,解决不了资信调查的实地审核;对业务的理解先天不足;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信誉等级也没有积累,缺乏对客户、对市场、对客户经营模式、对车辆性能等的专业性认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