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漆奁现身洛阳,2000年前首饰盒有多精致?

前段时间,河南洛阳现身了一件西汉时期的九子漆奁。整个器身实用美观,尽显墓主人身份之高贵,足以见“尚美之道,千古之风”。

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漆器就已经出现。

战国时期达到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西汉漆器在战国漆器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分布地域广,产量大,而且品类繁多,制作工艺更为精湛,是我国漆器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西汉漆奁造型新颖,作风华丽,其制作采用许多新工艺,突出地反映了西汉漆器的最高水平。

“奁”为古代女子盛放梳子、胭脂等梳妆用具的盒子,古人一般称其为“妆奁”,又称“香奁”。漆奁的器形主要有圆形、方形、椭圆形三类,其中以圆形奁为主。漆奁除了单层奁之外,还有双层奁和多子奁。

多子奁即一个母奁中又有多个子奁,子奁的形状有圆形、方形、马蹄形、椭圆形等,分别摆放于母奁之中。形状不同的子盒有不同的用途,用以置放不同的梳妆用具和用品。邗江姚庄西汉墓出土奁盒内的圆形、椭圆形小盒内放有脂粉,马蹄形小盒内置放梳篦,长方形小盒内置放簪、钗。

双层奁即有双层,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双层漆奁盒,上层置放手套和丝巾等,下层有9个子盒,子盒内分别盛放白粉、油彩、胭脂、假发、粉扑、梳篦和茀,大致包括了需用的梳妆用品和用具。

图源《凝走弄香奁 对镜贴花黄 从盱眙出土的汉代漆奁盒漫谈古代女性梳妆文化

西汉时期的男女都使用奁盒,女性的奁盒中有粉黛,男性的奁盒中一般仅有梳篦和铜镜。西汉时期的贵妇普遍使用漆奁盒,所以西汉漆奁盒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但出土数量较多的主要有湖北、湖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江苏出土的漆奁盒主要集中于西汉时期的江都国——广陵国地区,大致包括今扬州、邗江、高邮、仪征、盱眙一带。

西汉的漆奁盒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西汉前期

地域:以蜀郡所产数量最大,分布地域也最广。山东、安徽、广西、广东等地的漆奁则以自产为主。

工艺:胎体制作延袭了战国时期的工艺,以木胎居多,夹纻胎少见

西汉前期漆奁出现七子奁、九子奁

开始采用锥画、堆漆、金银箔贴饰新技术,这是西汉前期漆奁有别于战国漆奁的显著时代特征;

使用金属扣饰附件比战国晚期少很多。

西汉后期

地域:分布范围较西汉前期扩大。

工艺:在西汉前期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夹纻胎和扣器的比例显著增大

平脱金银箔贴花工艺在西汉前期即已出现,西汉后期更为流行;

扬州地区漆奁,其装饰技法集银扣、金银平脱、镶嵌、彩绘之大成,代表了西汉后期漆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西汉后期贵族官吏崇尚厚葬风俗的真实写照。

平脱金银箔贴花工艺:以纯金、银锤压成极簿的箔片,然后剪成人物、走兽、飞禽、云气等花纹图样,上面又压印细致的线纹,粘贴于漆器上的一种工艺,在西汉后期漆奁上运用最为普遍。

图源《彩绘出行图夹苎胎漆奁》

西汉后期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达官显贵日用及随葬器物皆以漆器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以往盛行的铜器。西汉后期漆器上迄今少见制作地点的标识。贵州清镇平坝漆器上的铭文表明其产地为广汉郡和蜀郡,反映当时漆器贸易较西汉前期更为发达。

图源《汉代彩绘漆奁盒的保护与修复》

出现在洛阳的这件漆奁,为圆形,内有9个子奁,可分别盛放脂粉、梳篦、刷子等梳妆用具和贴身物品,故称九子漆奁。容器表面附有金箔饰片,其造型栩栩如生,既有人物形象,骑射有骠勇飞奔之势,跽坐有拱手凝思之态,舞蹈有展臂跨步之姿;亦有动物形象,奔跑如飞的鹿、展翅飞翔的鸟、低头觅食的豹、回首张望的九尾狐等。

目前,主墓室的实验室考古仍在有序进行,有望为研究中国西汉中晚期高级贵族的生活习惯、埋葬习俗等提供更多的实物材料。“我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玉器,特别是墓主人头部三块大玉璧、铜镜、玉饰组成的器物很可能是古代的一种葬器‘温明’,填补了中原地区西汉考古的空白。”史家珍说。

想了解更多关于玉首饰器的知识吗?

想知道古人生活得有多精致吗?

想看看古今装饰品有何不同吗?

想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吗?

快来和郭颖老师一起学习吧!

神奇有趣、韵味悠长的玉文化免费学!免费学!!免费学!!!

扫描二维码

加入学银在线平台学习

扫描二维码

加入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