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的技艺——珐琅的前世今生
珐琅,又称"佛郎" "法蓝",起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将这种釉料涂于金属表面便称为珐琅,而涂施在建筑瓦建上便称为琉璃。
珐琅就是将珐琅釉料粉末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后的金属制品(通常为银或铜)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步骤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珐琅工艺的制作分类很多,一般根据制作方法和胎地种类将其分类。珐琅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其中掐丝珐琅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它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掐丝珐琅器就是俗称的"景泰蓝"。
景泰蓝
景泰蓝兴起于明代,景泰年间工艺十分精湛,最为著名因此称为景泰蓝。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将铜丝掐制成不同的形制,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结晶。
两百年后康熙年间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胎体换做白瓷胎,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称为彩瓷珐琅。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受皇室亲自监控及严谨审查,可见其珍贵。
彩瓷珐琅
而至现代,珐琅工艺又迈上一个新的高度,冷珐琅的出现使得珐琅逐渐亲民化。冷珐琅不同于传统的珐琅工艺,其制作过程不需高温烧制,但层层描绘之后同样可以拥有光彩夺目的效果。冷珐琅工艺是树脂代替传统釉料进行填充,树脂凝固后就能形成类似高温珐琅的视觉效果。
珐琅色彩非常绚丽,拥有如同宝石一般的光泽和质感。因为珐琅绚丽的色泽,受到珠宝设计师的青睐,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珐琅首饰,在珐琅的衬托之下,宝石的光彩更加耀眼。
长
按
关
注
中国地质学会珠宝专家团
最专业的珠宝知识
最前沿的珠宝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