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物馆的玻璃,得美成什么样?(二)
中国玻璃的出现较西方晚了一千多年,最早的原始玻璃出现在西周,可能源于西亚玻璃技术逐步传播的结果。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开始逐步独立制造玻璃。
从西周开始,玻璃的称呼有多种变化。最早出现的有“琉琳”“流离”,见于《尚书 禹贡》、《山海经 中山经》。还有“药玉”、“料器”等名称。
七璜联珠组玉佩,西周,河南博物院藏品。各璜之间以左右对称的双排两行玛瑙与琉璃(蓝色玻璃)串珠连缀而成
越王勾践剑,春秋,湖北省博物馆藏品。剑格正面镶蓝色玻璃(图右),仅余两颗,背面镶绿松石(图左) (图源网络)
玻璃盛水器,隋,国家博物馆藏品
琉璃是古人对古玻璃的泛指,琉璃和璧琉璃一词,出现在汉代,多见于《汉书》中。南北朝后出现了“玻璃”一词,也作“颇黎”。在很多史书中,关于波斯特产方面的记录几乎同时出现了“颇黎”和“琉璃”,佛经中关于佛家七宝的介绍,也同时出现了“颇黎”和“琉璃”,集合唐代出土文物及记载,可认为二者并非同种物品,“琉璃”应为现代意义上的玻璃,而“颇黎”和“玻璃”则是单晶宝石的统称。
玻璃盘 刘胜墓出土,汉朝 (图源网络)
清朝时的“玻璃”则与现代的“玻璃”同义,清宫造办处于康熙三十五年设立玻璃厂,另有生产琉璃瓦的地方称为“琉璃厂”。
总而言之:
壁流离=宋以前的“琉璃”=清朝的“玻璃”=如今的“玻璃”=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非晶质体;
清以前的“玻璃”=颇黎=单晶体宝石的统称;
宋以后的“琉璃”=琉璃瓦=低温彩釉陶作的砖瓦。
清朝是我国古代玻璃业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中国的传统技术借鉴了欧洲工艺的创新,从而使中国的玻璃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玻璃制造业的繁荣发展。此时的玻璃器形制多样,规矩典雅,颜色纯正优美,装饰内容丰富,在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绿玻璃渣斗,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品
孔雀蓝色玻璃长颈瓶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朝的玻璃品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有单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磨花玻璃、搅胎玻璃、珐琅彩玻璃、刻花玻璃等。
套色玻璃:先以一色玻璃成型,外套其它颜色的玻璃,然后再在外层玻璃上雕刻花纹图案作装饰。此种工艺仅见于清代中期。
黄地套绿色玻璃瓜形盒,故宫博物院藏品
磨花玻璃是指以砣具在玻璃表面磨出各种凹陷图案的玻璃品种。
磨花玻璃花卉纹杯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品
金星玻璃是一种含有结晶颗粒而呈现出金属闪光点的玻璃。这种新品种的诞生,是在清宫中的西方传教士纪文和汪执中的指导下成功的。
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品。笔筒铜胎,筒身錾刻不规则的冰裂纹,再嵌入金星玻璃片。金属与玻璃两种工艺相结合,在现存乾隆朝玻璃器中仅见此一例
缠丝玻璃是用不同色的玻璃成条状地粘贴成坯,在吹制过程中,使其旋转成为螺旋状纹理的花纹。另一种类型是将不同色彩的玻璃混合在一起,吹成器物之后五色斑斓,俗称搅料。缠丝玻璃仅乾隆朝宫廷才有,以后就很少生产了。
缠丝玻璃瓶,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宫其他玻璃制品欣赏:
玻璃胎画珐琅瓜形鼻烟壶 故宫博物院藏品
蓝透明玻璃八棱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品
透明玻璃戗金盖碗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参考文献:
倪如荣. 绚丽多彩的清乾隆朝御制玻璃器皿[J]. 收藏家, 2001(1):23-26.
干福熹.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J]. 自然杂志, 2006, 28(4):187-193.
干福熹, 承焕生, 李青会.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中国最早的古代玻璃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07, 37(2):382.
朱文涛. 以汉代与古罗马玻璃的比较探讨中西方玻璃系统的渊源及其走向[J]. 装饰, 2012(1):71-73.
王心喜. 中国古玻璃探讨[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4):60-63.
故宫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欢迎您 http://www.chnmus.net/
图片来自各博物馆官网
部分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