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真的要崛起了吗?

1922年,一部时长仅有一分钟的动画作品《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尽管这是一支广告片,但它为中国国产动画画下了重要的第一笔。

97年后的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火遍全国,每天都在刷新的各项记录,让近年来屡被提及的“国漫崛起”的话题又一次成为大家走出影院后的第一评价。诚然,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再到《白蛇缘起》,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让人们对国产动画产业重拾信心,甚至有了扬眉吐气的快感。但冷静思考,国产动画真的崛起了吗?

动漫作为一项集成艺术表现形式,汇集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及文学等等门类。经过百年时间的演变迭代,已然成为了先进的文化水平代表以及文化的承载、输出形式,体现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

而在国内动漫市场,尤其是院线,尽管国产动画有非常亮眼的作品出现,但一直以来的主流力量依旧是欧美及日系动画作品。海外作品的冲击,加上更大的时代背景因素,国产动画越来越向低幼化发展。同时,除作品之外,动画技术与资金形成了巨大的断层。纵使有《哪吒》这样的作品出现,但我国动漫市场依然停留在“产品阶段”,所谓的产业化实际上只是“泛娱乐”概念下的衍生产业化,真正的动漫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体现象外的国产动画电影本相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西游记大圣归来》上映并取得了中国动漫史上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举激活了资本市场的热情。随后的2016年,国产动漫电影立项数达到了180余部,相比2015年增长了30%,但另一组不太乐观的数据是,2016年上映的动漫作品仅为39部,随后,立项数持续下滑,2017年为159部,2018为131部,对应的上映数据分别为39、34。

其次,2018年,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动漫公司有32家,其中新三板28家,在这28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长期亏损,而净利润过千万的其仅有7家,其中美盛文化亏损近2.3亿,光线传媒亏损2.8亿,奥飞娱乐亏损16亿。与此同时,在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中,仅有4部票房过亿,2018年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共61部,共产出票房超41.05亿元人民币,包括34部国产动画影片和27部进口动画电影。其中国产动画影片实现票房16.22亿元,进口动画电影票房达24.83亿元。同时,国产动画电影在整个电影市场的占比依然非常低。

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经过多年的政府扶持,国产动画电影有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动漫产值仍然较低,和日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着非常大的差距。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我们也不难看出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尴尬,即拿立项总数及上映数,再到票房、公司经营情况对比来看,动漫燃起的热情依然是个体的概率事件,而国产动画的整体发展依然举步维艰。

而从产业角度来看,一方面,能成气候的作品少则又少,尤其高投入低回报的特性,也大幅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数据显示,《大圣归来》之后,动画电影产业的投资事件快速上升,2015年,相关产业投资金额达到了35.3亿,增长超40%,2017年这一数据更是达到了近70亿;

另一方面,因为泛娱乐等概念,大多数都在获取到IP后,将大量的资金、资源都分散到了游戏、影视作品及小说等衍生的产业环节,推高了整个动漫衍生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但真正涉及到动画电影产业,无论是从资本、制作亦或是宣发层面来看,尚未形成成套的体系,更难谈产业化发展。但相比于普通电影,动画电影因为涉及到的相关门类较多,体系化的产业配套则更为重要,比如动画制造、特效等等环节目前依然停留在代工、外包的基础之上,这不仅增加了诸多成本,还拉长了产品的制作周期。从竞争层面来看,国产动画电影要面临的是全球的院线电影,如果没有成熟的产业链拖地,实现产品的产业化运作,很难跳出现有的泥沼。

题材方面,国产动画电影目前主要呈现出低幼向现状。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7月,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的作品共22部,但有14部是面向儿童的亲子动画电影。当然,呈现低幼向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作品都在影视等方面验证了市场需求,或是积累沉淀了相关受众群,也是降低风险的方式,但这无疑限制了整个市场向上发展的空间。

其次,在故事架构方面,拿“国漫崛起”系列作品如《哪吒》、《大鱼海棠》及《大圣归来》为例,无一例外都套用了漫威三段式(英雄痛苦、英雄觉醒、英雄胜利)经典套路。但很难想象,当《封神》、《山海经》等中国传统文化IP都采用这种形式大胆改编后,与中国观众传统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产生的剧烈冲突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甚至他们将带领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走向何方,都将成为新的问题。

国漫崛起还面临着几道坎

通过显现看本质,国漫崛起只是极少数作品爆发后激发出的国内用户“扬眉吐气”的快感与情绪宣泄,而我们要真正实现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崛起呢?即爆款的常态化与规模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打破的是作品的受众界限,以及逃出动物园。正如上文提到的,目前来说,国产动画电影主要集中在低幼市场,成人向作品严重稀缺,而无论是从消费能力,还是受众群体来看,成人向均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在实现受众群体的“破圈”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之间的破圈,这也意味着动画电影在视听娱乐之外的艺术与文化价值的承接,真正实现动画作品的电影化发展,实现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承载,从而带动IP向下游衍生的能力,打开更大的商业价值空间,比如在全球比较成熟的日本动漫市场中,衍生市场的产值大约相当于内容市场的8-10倍。

除此之外,高端人才的缺乏是国产动画行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7年动漫行业从业人员仅为25万人,行业人才缺口由2012年的15万人扩大至2017年的25万人。动画一般拥有较长的制作周期,哪吒前期筹备就花了五年之久。但资本需要快速变现,在资本投入限制的影响下,一些动画作品只能选择缩短制作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端人才积累锻炼的机会。

另一方面,优秀的动漫人才大部分选择进入薪资待遇更好的游戏行业,数据显示,动画专业毕业后从事动画相关专业的不足30%,还同时面临着与游戏行业的人才竞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属于热门行业,很多学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但却面临着师资不足的局面,专业老师的照本宣科,很难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理论还停留在10年以前,造成了与时代、市场发展的严重脱节。

薪资水平低、上升空间小、专业技能不足让动画人才望而却步。人才供求的矛盾也越来越大,这也是动画电影很难崛起的最关键因素,但恰恰“缺钱”的动画电影行业却与这个现象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构建良性的人才体系,也是整个动画产业避不开的首要话题。

也因为人才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整个动画电影的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从《大圣》、到《哪吒》我们也不难看出,从剧本、导演、再到制作、宣发都还停留在一些少有的头部资源整合织网。据《哪吒》导言饺子在虎嗅报道中透露:“整个电影的视效用了20个外包团队、近1600名工作人员才勉强赶上档期……”这离迪士尼的一体化协同差距还非常大,但只有走出迪士尼的路线才能降低公司的风险,投资人的风险,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衍生出更多的商业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解决“钱”的问题。

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有多长,每年动画电影的立项数与真正的上映数,再到我们掰指头数的过来的《大圣》、《大鱼海棠》、《哪吒》等优秀作品数量之间的比例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也正如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什么时候 大家不再提国漫崛起这四个字了,国漫才是真的崛起了。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有惊喜!

文章同步平台

一鸣网丨百家号丨澎湃丨人民日报

蓝鲸TMT丨界面丨天极网丨艾瑞网丨和讯

网易丨搜狐丨凤凰丨腾讯丨新浪丨大鱼号丨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丨招行社区丨雪球丨微博丨知乎

今封面号丨趣头条丨快资讯丨等百家媒体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