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碎碎念
我的碎碎念
二月五日约晚八时,丁振来电,我刚忙完手头的活儿,与之聊起来。说实在的,我是很少给朋友打电话的人。也知道丁振忙,所以也就懒得搭理他。
丁振远在西域教中学,课程也蛮多的,五年前在海岛因缘相识臭味相投,前岁追随其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城渡过一年,之后不见不欢而别,到如今我们谁都瞧不起谁。
我跟一一聊天的时候说起,丁振写东西愿意写身边的人,而我就不想写身边的人,怕写不好人而愿意去写一些事或说理的东西。而丁振平时又是那种教数学和学哲学的人,而我接触更多的是文学和历史……
和丁振电聊,我们说起小龙众筹带雪域高原的孩子到广州看海游览博物馆在书店举办讲座的事儿,我们都为之感动。那种持续彼此关注的朋友又在边疆经历种种场景的人儿,才能有的感动。
我们聊到招待沙发客,听沙发客讲旅行的故事。我说,丁振,你做的事儿,想起我们之前聊起的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在一定程度上,蒲松龄也是某种故事的收集者而已。你现在做的也是一种蒲松龄式的收集。
我还得意的说,丁振,我最近留意了一个写作的公众号,你猜公众号写什么?公众号的主人拍一张关于手或眼的图片,再记录一段采访故事或对白。我刚开始觉得做得很碎片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像你说的,你之所以喜欢写身边的人或事,是因为自己最有感触的存在,而这种记录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最真实的传达,也许,我们都不会成为作家。起码,我们的记录能够带给身边的人些许感触。那种情愫,哪怕过了多少年,彼此都能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所看所听都会在一定形式上引发内在的(曾经)经历或者幻想的事情(影像)吧。所以,我很赞赏这样子的写作。
丁振,确确的说,影响了我很多,日日夜夜里,一起讨论,一起写作,之前的我写东西,都是零零碎碎的,又没有太多逻辑性。诚然,现在的我写作,也不见得有多少逻辑性,不过,我在尝试着训练我的逻辑思维。
之前,朋友看了丁振的归属感和我写的平生最恨想当年,朋友也不知道是真心话,还是为了讽刺丁振说狠话。她说,我甩了丁振好几条街。不过,我当是对丁振的刻意讽刺,而不敢当做是夸我的话。从用词上来说,我确实比丁振用的稍微好,包括内心情感的描摹。可是,我没法做到丁振那样子,通过只言片语,外貌描写,动作刻画,简单对话呈现一个人的形象。而丁振的逻辑性是隐藏贯通在整个文本中,而我的逻辑性是刻意显现在文章中的感觉。
丁振说,放心吧,我肯定比你写得勤快,你也要努力。我基本上是耳边风,之前想着写廖亮的前半生,想着写俊的网络诈骗记,都放弃了,跟宏建说整理一下上学期的课堂笔记,也放弃了。
一一问我,你会不会去写下当下的情绪或者感触。我说,有些时候我又刻意不去记录当下,觉得那种冲动的感觉不理性,以至于我在两者之间摇摆。
与一一的聊天,使我想起了这些……
写于五日与六日之间
文‖客家阿威 编‖西子
第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