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 三卷 山的眼睛 4
他们在山顶上,各自选择自己的角度对山取景,尽兴地用铅笔毛笔画速写,或者画水彩画。他们如饥似渴,大山的浩然气让人震撼以至失语,一个多小时后,盛明涛才有所放松,恢复了平时的活泼,他们开始有说有笑,太阳已经爬到天顶,于清月建议大家开始野餐,人们从各自的背包里掏出饼干、面包、火腿肠、小辣菜和瓶装纯净水。
“于老师,不虚此行吧?我们收获可真大啊。”“很是,明涛很有英雄气概,佩服!”下午又是紧张地写生活动,不知不觉,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他们探索着往回赶,上弦月洒下清辉,但还能看到眼前的景象。一堆枯骨散乱在地上,忽然闪入眼帘,于清月惊叫一声,转身紧紧搂住盛明涛,浑身发抖。盛明涛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不停地安抚着,尽管他也有魂飞魄散的感觉。
眼前是缓坡,却生长着密不透风的杂树林,高高低低,一望无际。盛明涛跳起身来,大喝一声“嗨”,他充分发挥体能优势,在山岩中硬是把一棵碗口粗的枯树枝扳断,从容地去掉枝杈,抡起来砸向树丛,竟然被他开出一条小道。就这样,他们走一段,歇一会儿,再轮流砸一段。终于发现了山脚下一条人行道。他们欣喜若狂,尽管饥寒交迫、精疲力尽,顺着小路往前狂奔。直到接近子夜,他们才歪歪扭扭地回到了住处。原来,方晓和其他同学没有入睡,大家都站在大门口迎着他们,个个惶恐圆睁的眼睛,远远见到他们的身影,呼唤得到了回声,他们的表情才放松下来,荡漾出欢快的笑意。
“我们今天若走得远,不回来,就是到路边店住下了。你们休息,不要等我们。明天见。”方晓这一组临出发前,于清月这样嘱咐另外两组学生。为了搜遍奇峰打草稿,于清月方晓韩国力肖承均他们走的很远,这一次跑到最前面的不是年轻学生,而是方晓老师,从他兴奋迷离的眼神,可以看到他对所到之处的风景是多么着迷,他心里默念着 宗炳 画山水序里的句子:“含道映物 、澄怀味象”。他走笔如风,用毛笔蘸墨直接对景写生,勾皴点染几乎一气呵成。
收笔时,天已经傍晚。一天的写生很尽兴,大家一起沿着山路往回走,这个时间已经赶不回宿营地了,方晓和于清月商量,决定就近住下,若有路边店就住店,若没有,就到老乡家借住一宿。他们四人继续往回走着,远远看到几点灯光,恰好有家路边店,他们亟不可待地奔过去,走进了这家旅店兼饭店的店铺,男店主人笑容可掬热情相迎,本分的面容让人温暖,让人有安全感。
屋内正有一桌客人在吆五喝六地喝酒,说话很粗野,个个满脸匪气,在寂静的深山里,这伙人的出现让人不寒而栗。到后院住的地方,必须经过这桌酒席,于清月挎着画夹走在前面,面无表情,她想尽快过去。那些人有的端着酒碗,有的一口菜还没咽下去,都不约而同地扭头看着他们,七八张脸以不同的表情摆在面前,好像让他们检阅。突然一个壮硕的年轻人端着酒碗站了起来,走到于清月面前:“来,给画张像吧!画一张嘛!”于清月装作没听见,理也没理,径直往里走。又站起一个家伙,横肉满脸酒气熏天,样子更像土匪,他拦住她,轻薄地说:“装什么装,过来,陪我们喝个酒!听口音不像本地人。”韩国力马上走到他跟前,大着嗓门喊道:“干什么,干什么,干什么你!”这个挑衅的小子没想到一个身材魁梧有点斯文的人会冒出这么大的火气,似乎一下子被震住了。
“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我们是画画的,这一位是新华社记者……”肖承均说。肖承均虽然个子不高,可本来是个不惹事也从不怕事的人,他转头看看方晓,再回来狠狠地瞪着他们,静默的方晓终于开口,他用他特有的喉音说着上海普通话,发出了连珠炮:“我们是新华社记者,舍家撇业的,钻进这深山沟里,是来访贫问苦的,是为最穷的老百姓请命的!我最看不起那些狗仗人势、仗势欺人的下三滥,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要真是些好汉,就去揪斗贪官污吏去,去揭发黑心商人去,去打击不法分子去,欺负我们算什么好汉!”
局势完全扭转了,他们面露愧色,主动向他们师徒四人示好,尤其是那位年轻人,搂着方晓的脖子说:“大哥,别怪小弟鲁莽,我们是有眼不识泰山,我们算什么好汉,我们就是一群给人扛活的穷人。我自罚一碗,算是给大哥、大嫂道歉了!”说完,咕咚咕咚一大碗酒一气喝完。他们很恭敬地邀请他们一起入席坐下一起喝酒,但他们不领情,坚持另坐一桌,顺便也与他们搭话,了解到他们是些建筑工人,对包工头拖欠工资、压低工钱非常痛恨,因为讨工资,都没回家过麦,流落到这里。让这些师生后怕的是,他们的腰间都藏着把斧头,偶尔还自称是斧头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