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张琴:方寸之年 | 就读这篇

方寸之年

罗张琴

水流冲洗的声音,隔开了前厅的喧闹。闪光灯透过玻璃窗,刺眼地闪了两三下,是一个已经化妆好的新娘子,大大方方在自拍。洗发小妹向那边望了望便笑了。“这段时间接待不少速配成功的新人,听他们聊天,特别有意思。”一群关系紧密又生疏的人,围着一对半生不熟新人转的场景,于年关,司空见惯。

觉察到我的漫不经心,她又补充:“真的有意思。什么逼婚猛于虎,单身更可怜;父母来做媒,手机把线牵……外面那一对,打工回家,前天才相的亲,今天就结婚。新娘让新郎敲腿,说自己逛街买嫁妆累得腿脖子都要抽筋了。新郎说,敲可以,得红包支付小费加伴娘不许化妆。新娘愿意给红包,伴娘不化妆可不行。新郎骂她傻,伴娘化妆明摆着比你漂亮,忍不住牵错手,可别怪他。新娘也不生气这半真半假的玩笑话,没心没肺跟着一屋子人哈哈直乐。”

我的沉默让洗发小妹觉得无趣,她也就不说话了。毛巾拭干水,引导我在梳妆台前坐下,她很快去了别处忙。美发师帮我吹风,造型。电吹风的“呜呜”声,恰好掩盖了我内心的翻腾。

多少年关,我也曾被母亲火急火燎逼迫,充当媒人,为弟弟物色对象。我抵抗过。觉得不可思议。父母自己都是自由恋爱,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再说走马观花溜一圈,能溜出中意稳固的姻缘来?反对无效。母亲说,生儿育女是做大人的义务,成家立业是做儿子的本分,穿针引线是做姐姐不可推卸的责任。今时不同往日。大城市漂着的那俩人,白天工作对着电脑,累得狗一样,下班回租屋,抱着电脑倒头睡,哪里能见着实实在在的姑娘?

县城,农村,郊区,我开始频频出入各种未婚女青年的家庭。许是大弟的缘分到了,两相见面,婚姻水到渠成。任务过半,那个年,母亲的脸色比平常哪天都要好看。

继续为另一半任务操着心。然而并非所有父母之命都能被孩子愉快接受。我的隐忧很快显形。在有意安排小弟和一个本地姑娘见面后,他就恨我了。娶大城市的姑娘,安大城市的家,小弟的梦想在远方。在他眼里,我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恶俗,是困他在县城的司马昭之心。他把我瞬间拉黑,形同陌路。之后也不回家过年,说是票难买,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折腾,特没意思。

白驹过隙,手足情谊成追忆。对这样的结果,我无比委屈,却一句也不敢向父母吐露。父母承受的远比想象的要多,怎么可以再添堵?内心对小弟的粗暴处理,却也是难以释怀的。亲人之间可以计较但一定不能计仇。都是希望他过得顺利,过得好,有什么是不能沟通商量的呢?不过,血浓于水。当母亲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小弟今年会回家过年的时候,迢迢千里,我很快就原谅了他。

造型师放下手中吹风机,冲自己的手艺吹了一口哨。我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很有些恍然。在国人的认知里,年是抽离出来的慢时光,是站在奔波日子对面、供人喘息、使人回味的美好仪式。可是,人到中年,日子的梦境常常覆盖年的梦境。工作、家庭,生活、理想,物质,精神……天天劳累紧张。所求越来越多,目标越来越宏大,仪式越来越精简,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年承担日子积压过来的这样那样的要求,焦虑烦愁,变成面目模糊的某些天,生生辜负祖先赋予年的传统美意。渐渐,也不知道自己丢了什么。

要向婆婆学习,抖擞精神,为即将到来的年做些准备才对。幼儿园还要几天放假呢,老人家已经在不动声色地收拾东西了。一放学,连中饭也顾不上吃,赶紧带着孩子返乡。房子打扫一新,物什擦得锃亮,各种手工小吃,热气腾腾摆在桌面上。买新衣选新鞋,前门后门贴春联。一个接一个电话,催着子孙回家过年。婆婆领着我们,虔诚祭拜天地神明,告慰祖先。

在老人的心思里,过年也意味着总结盘点。乡村,熟人社会,逃不脱攀比,免不得议论,很有必要向祖祖辈辈就生活在一起的村人公布成绩单。成绩单关乎家庭形象的确立,不甘落后才好。婆婆没文化,后辈的成绩就是她的成绩。平凡的婆婆,始终对年饱有热情。

遵循古礼,去娘家“送年”。父亲开的门。父亲一手抱着侄子,一手正修理一个“侄女现在就要玩”的玩具,腾不出手接过我提去的“送年”礼。我来,父亲可算捉到了差。他把侄儿往我手里一塞,一路小跑去理新年发。大弟不在家,难得年下生意好。回来这些天,他一直帮媳妇守店,不敢懈怠。小弟在书房,和电脑“蜜月”。

餐桌已经上了几个菜。红烧猪蹄是父亲的心头好,清蒸螃蟹是弟弟们的最爱,黑木耳炒芹菜是为媳妇准备的。荸荠小肉丸子集体在汤碗里冒着热气跑,等着调皮侄子们“捉拿归案”。母亲身披藏青蓝工作服,在厨房。听说我来,母亲特意跑到附近菜场,买回来两条黄瓜,做我爱吃的糖醋凉拌。

走过去,用下巴蹭了蹭母亲的肩膀。阳光透过窗户,母亲一头灰蒙的发,有了一些光泽。母亲朝我笑,露出参差不齐的牙。她的牙一直不好。这些天,许是上了无名的火,旧疾发作,彻夜难眠。医生说,几乎所有座牙都坏了,建议全换,一颗一千八。母亲捂着腮帮子,表情痛苦,转身往外走。回家路上,她说,大过年的,跑大医院麻烦,还费钱。她自己到社区一家牙医小诊所,谈妥了价钱。她让我们不用操心,三千六包治好。

母亲将糖醋黄瓜装盘,开饭了!我们举起手中的杯子,又一次为母亲提议的“日子越过越好”心愿,将酒水或其它,一干而尽。

母亲意外说起搬家的邻居来。好端端的干嘛要去赌呢?走投无路,卖房抵债。媳妇,斩钉截铁离婚,丢下半岁大的孩子走了。匆匆忙忙,只求租到一间旧仓库。过年就是守家啊。房子没了,家也就丢了。可怜这年,要怎么过?母亲,重重叹了一口气。叹息声,辛涩无比,像辣椒,让不想流的泪,久久缠绵在眼眶里。

今天,小弟坐在饭桌上,眼皮也不曾抬一下。还赌着气。自从父母拒绝他“卖掉县城房产,去杭州买房定居”的想法后,他又沉默了。表示不会再找女朋友。没房,大城市成不了家。固执的缄口不语,对于母亲来说是一大负担。母亲很理解小弟的想法。日子指向远方。谁都想顺利抵达。活着是这个理。半生努力,母亲自己也是心怀远方,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只是母亲从不惦记身外的援手,也不匆忙。一年只定一个小目标,脚踏实地,拼力前行。进城当临时工,转正吃公家饭,租个大一点的房子,买个电视机,买幢商品房,供仨孩子读书,买别墅,孩子找工作,孩子成家,孩子生孩子……在母亲朴素的世界观里,无论做任何事情,哪怕当下不能获得想要的丰厚回报,只要保持成长、奋斗,年在,家在,人在,就一定可以积蓄来自家园深处的无形力量,实现自我修复和自我强大,将日子越过越好。

“新年,保佑老伴出入平安。”

“新年,保佑孩子学业有成。”

“新年,保佑孩子工作顺利。”

“新年,保佑女儿找个好婆家。”

“新年,保佑儿子早日成家。”

“新年,保佑罗家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新年,保佑孙辈健康成长。”

……

年承载母亲的期许,成为强大的精神寄托,是将生活苟且度向诗和远方的温情大巴。

母亲的年,过得无比隆重。

腊月至,是“办年”。期望自然顺遂人意。培土、顺渠、清理草垛、肥沃田园……劳作的母亲,使我想起《蜡辞》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的古意来。置办年俗风物。熏腊肉,晒香肠,拌霉鱼,腌冬笋,卤豆腐,蒸薯干,炒花生,煨瓜子,打麻糍,泡油饼……年,是鲜活祭歌更是舌尖乡愁。

小年到,是“迎年”。太阳底下,撸起袖子将所有家私擦拭一新;结霜的早晨,熬一锅浓稠米汤,浆洗厚薄被褥;竹竿擎着一把倒扎的禾帚,清扫檐下尘土及墙角蛛网;母亲头戴大草帽,被无数光粒子亲吻,成了年中静物。孩子,无意年中家事,只对土里的树干和惊飞的麻雀充满好奇。

大年三十,“年夜饭”是重头戏。岁月的深情,日子的温度,成长的欣慰,老年的得意,节日的仪式感,新年的美好祝愿,全在冒着热气的一粥一饭里。最难忘的滋味,是那碗红曲肉、那锅猪面白萝卜及那鼎红曲肉浓汤熬制成的香米糊。

最喜欢看正月初一母亲奉饭。穿戴齐整的母亲,用一张红纸覆裹好那只刚煮熟的整鸡。鸡趴着的姿势,很像一只凤凰振翅欲飞。母亲从蒸屉底下捞出几叶已“杀青”的大菜,仔细码满那个祖辈传下来、边角被摩挲黑亮的方正木盘底面,再将一碗堆成谷仓状的新年米饭与鸡“凤凰”并排搁在大菜上。点燃三根线香,用一星香火叫醒那挂盘在门口的爆竹。母亲将木盘和线香高举过头顶。正厅拜祖先,大门敬天地,厨房谢灶神。神情庄严。母亲一路举,一路念念有词。我跟着母亲,突然懂得时间和成长的意义。

正月初一到十五,好生“歇年”。这段时间的母亲,除了招待来访亲友,主持一日三餐外,什么农活也不做,什么零工也不打。她也从不吩咐父亲做家事,只催着父亲,带孩子们去玩。看雪中植物,赏天边落日,听市井趣事。待回屋,母亲早将一盆炭火,烧得兴旺。抢凳子坐的孩子,坐成一个圆。

亲友来拜年。父亲不停散烟的当口,母亲已然在厨房生起烟火。温一壶冬酒,热几个好菜,留客人小坐。客人越坐越多。父亲与客人聊天,聊生活细碎,聊生老病死,聊得失成败,聊吉庆丰收。热火朝天,亲密无间。

母亲不许我们在年里吃梨。梨寓“离”。母亲做梦都想团圆一家老小。搬进别墅第一年,小弟刚好大学毕业。年夜饭,从不喝酒的母亲,醉了。那股子“大将军功成身退”的醉意畅态,今时想起,仍使人百感交集。

父母的幸福可以全部转化为孩子的幸福,孩子的幸福却未必能成为父母的幸福。有时候孩子的幸福也许还会变相索取和压榨父母的幸福。事实上,为着一份更高收入,谋更多保障,父亲不停选择远方,与母亲,始终聚少离多。而母亲,将我们养大成人的母亲,一直也没能真正解放。

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越是丰富多彩,人似乎越追不上好日子的脚步。

母亲想以什么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却又感到力不从心。往昔那些馈赠给孩子的过年礼物:一套新衣,一沓压岁钱,一桌好饭菜,现在一下子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母亲用干净的帕子将那尊财神菩萨擦得锃亮。这是母亲内心愿望的一种静态呈现吧?对小弟的想法,母亲总是有着最幸福的期待和最温馨的盘算。“房产抵押贷款?亲戚朋友借一圈?卖了这套商品房?不着急,总是能想到办法的。也许缘分明年就来,姑娘愿意跟他回家生活也不定啊。”母亲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每一个人听。彩绘的瓷器像小太阳闪着光泽。

饭后,邀母亲上街买新衣。母亲不去,说没空,家中卫生还没搞。我知道,她是心疼我这个做女儿的今年刚又买了房。其实,攒钱买房是生活的一部分,过年孝敬父母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根本不冲突。

阳光明媚。路轨闪着光铺向远方。“莫踩着那只小虫子!”母亲提醒我注意脚下。一只无所畏惧的小虫子正拱着背,向前方用劲儿。母亲深邃的双眸里透出一种静定的热情。世界安静下来。我捕捉到地下涌动的某种声响。这也许是同春天联在一起的蛰动吧!

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痛苦和欢乐是可以相互转换。时间有了节点,日子有了年,生活才有喘息和吐纳的机会。岁岁如此,年年不同。过年就是守家,守住内心关于家园的方寸。心安不惧,方寸之年流淌着希望。收拾收拾往前走吧,跨过去,就是新的年景,新的境遇,新的春天。一年一年,总是更好。

我揽着母亲的肩,齐步街市,与欢乐多彩的年相会。

(原刊于《散文百家》2017年7期)

作者简介

罗张琴,笔名七八子,江西吉水人,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散文百家》《芒种》《红豆》等报刊发表作品。获第五届井冈山文学奖、三次白鹭洲文学奖及若干征文奖。出版有散文集《窗边明月》。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年度优秀作品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0)

相关推荐

  • 【散文】六月,随夏而安

                               六月,随夏而安                                  文:微儿 渔舟唱晚 王中山    六月,母亲在院子外栽种的蔬菜绿 ...

  • 谁之过

    谁之过 影片<误杀>中,铁腕女警长拉韫的儿子素察在一次争斗中差点戳瞎别人的眼睛,却在母亲的斡旋下逃脱了法律的严惩,继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夏令营之旅,他利用非法手段强暴了同行的平平,并留下 ...

  • 乡下的父母-郑州日报数字报

    乡下的父母(外一首)♣ 吴相渝乡下的父亲母亲更接近城市儿女他们身后的田园那些朴素的爱仿佛日子在柴火.炊烟.灶台.饭菜中浮现于父亲母亲的脸庞在儿女梦中 神似佛祖的微笑乡下五月的天空倒映着父亲母亲生活的村 ...

  • 禾 源 | 日子的邮差

    随着太阳的落山,日子被缄口了.夜,悄悄而来的邮差,背起所有人封好的日子,用同样一宿的行程,把昨天寄给了明天.公鸡啼鸣,投递日子的信缄豁口被升起的太阳越撑越大,收到日子的人,又读起新的一天.日子就在夜的 ...

  • 父亲的小心眼/云卷云舒

            我觉得父亲小心眼,是我上大学以后,粗心的我,第一次寒假放假回家时,只给母亲带了礼物,我已经忘了带的什么,反正我只记得父亲落落寡合,晚饭后就走出家门一个人散步去了.        后来是 ...

  • 程文军 散文 怀念二姐

    正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在那个年代,我家发生的不幸很多,这些不幸的根源也很多,是贫穷,是愚昧,还是麻木 ...

  • 老爷爷劝孙女不孕不育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01 生孩子遭一辈子罪 齐齐哈尔一位86岁的爷爷劝40岁的未婚孙女别生小孩,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爷爷说:生孩子遭一辈子罪! 第一步吃喝拉撒睡,你都得管! 第二步念书上学 ...

  • 【大荔文学·散文·秦玉玲】我家的高考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15 我家的高考 原创/秦玉玲 高考是在1985年第一次走进我家的,也是从那年起,上至种地的父母,下到上小学的弟妹,对"高考"这个在 ...

  • 多子女时代来了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国家全面放开三胎,各地相继出台生育三胎奖励政策,独生子女时代结束了,多子女时代来了. 参加工作后,我发现很多与我同龄,或者大我一两岁,小我一两岁的同事都是独生子女. 他 ...

  • 罗张琴:雏菊 | 就读这篇

    雏菊 罗张琴 一 天空蓝得辽远. 车在高速急驰,飞速掠过的影像让坐在前排的我困倦地做起梦来.梦中的角色黑魆魆从高空失重,猛扑下来,全是梅小美的脸.脸在各种场景里扭曲:宾馆的暗,夜总会的靡,手术室惨烈无 ...

  • 就读这篇 | 罗张琴:遇见

    遇见 罗张琴 题记:但凡遇见,下笔有暖. 古镇 那天小雨初霁,天地一片青白.赤水河东流,我站在河这端打量丙安古镇.崖壁有凹槽,吊脚楼在其间错落,宛若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中的野姑娘,石阶是姑娘光着踝的脚 ...

  • 就读这篇 | 罗张琴: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 罗张琴 工作.家务,还要读点书.写点字.打扮一下自己.时间便常常不够用. 不够用怎么办呢?知自己已过青春年华,已无漫长岁月可供挥霍,只能吝啬.不客套,不揣度,不旁观,不计较,埋头赶路,脚下 ...

  • 就读这篇 | 罗张琴:四月散章

    四月散章 作者:罗张琴 葱茏 难得北京一场雨. 雨后的鲁院,一池碧水满,一地繁花落.环形小道上,我慢慢走着.高高的金钱槐结着黄澄澄的叶子.叶子像一串串灿灿的金币.叶子与晚春的风嬉闹,不停抖下的金枝,让 ...

  • 就读这篇 | 罗张琴:阳光正好

    阳光正好 罗张琴 火车,一路向北,开往京城. 离睡觉还早,想看书.可我显然静不下来.对面下铺,那个老母亲一路都在自说自话,我时不时滑进一出没有和声的独角戏里头. 老母亲先于我抵达五号车厢.她用一个庞然 ...

  • 读本 | 罗张琴:转身

    转身 罗张琴 参加一个婚礼.同桌老沈正牵着女儿的手走红地毯.不长的一段路,他似乎走了很久.看着,让人不由想起沧海桑田.他将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中.那是一双比老沈更为年轻有力的手.老沈看了新郎一眼,嘴巴动 ...

  • 品读 | 罗张琴:行走的植物

    行走的植物 罗张琴 清晨一场骤雨,洗礼大地.我领着孩子去看夏季的菜园子. 菜园子有三处,是进城三载的婆婆在我家附近开辟出来的.有一处在我家宿舍大院的围墙边上.围墙是不动的,是菜园子天然的依托.四五垄土 ...

  • 品读 | 罗张琴:纯真

    纯真 罗张琴 作者简介     罗张琴,笔名七八子,江西吉水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水利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作品散见于<文艺报>&l ...

  • 品读 | 罗张琴:早餐里的人生

    早餐里的人生 罗张琴 客居北京,学习,一个人在一家早餐店吃早餐,瞧见一副生动画面. 画面中,有静物般的桌子,桌子上的小绿植多像是写给春天的一首诗.褐色的陶瓷小罐挨着墙头依次排,倘若打开,甜酸辣咸的百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