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杨建英:我妈叫我回家吃饭去

我妈叫我回家吃饭去

杨建英

我妈叫我回家吃饭去!

这句话,不敢说全天下的孩子耳熟能详,起码中国的孩子都很熟悉。只不过因南北方方言差异,或许被称为:俺娘、俺爹、俺大、俺爷等等叫法不同罢了。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家在召唤!

小的时候,这句话是拒绝各种诱惑,叫停一切行动,终止疯狂游戏的“神语”——它可以使一场上树偷袭老鸹窝的行动变成半途而废;可以使正在找妈妈的小蝌蚪继续寻母之旅;可以把为女孩子高举皮筋儿的双手突然放下......我不玩了,我不跟你们玩了,我不去了,我不参加了.......用不着内疚歉意、不必另找理由,做出这一切举动只需一句话——我妈叫我回家吃饭去,大家都能理解!

这句话的威力有那么邪乎吗?

有!

现在打量这句话,其实有多重深意:

第一是吃饭。在那个见面打招呼都问“吃了吗”的年代,一顿饭的意义如果还在这里深究,那真是吃饱了撑的。

第二是回家吃饭。家里的饭是最轻松、惬意、安稳的饭。不必正视繁文缛节的规矩,无须面对生冷油腻的面孔。“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你完全可以一边倒着,一边吃饺子。在家,才叫吃饭;在外,那叫“混饭”。

第三是妈妈做的饭。天啊,这可了不得呀。世间最好吃的饭就是妈妈做的饭呀!为啥好吃?“食材”难找啊!——那是用心、用爱做成的呀!

第四,也是这句话最关键的——妈妈在喊我!

母亲的呼唤,是家的呼唤,是爱的呼唤。

前年,我随央视摄制组赴南疆拍纪录片。在南疆农村,见到许多维吾尔族小姑娘的额头眉毛,都被妈妈用奥斯曼草汁涂抹成黑黑的、粗粗的一道。

我知道这个风俗,也知道奥斯曼草被称作“眉毛的粮食”,有促进眉毛生长的神奇功效。但弄不清楚,为什么画眉毛不分开化,为什么要连到一起划,远看像条大虫子趴在脸上,多难看。

后经了解才知原因,令人十分感动。

据当地的说法:眼眉之间的距离,决定着女儿出嫁离母亲距离的远近。女儿终归是要嫁出门的。但每一位慈祥的妈妈都希望女儿都离自己近近的。嫁的地方,按翻译的原话说就是:“喊一嗓子就能听到”。

妈妈在喊我,是心的呼唤,是灵魂的呼唤!

最近,看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当那个巨贪小官赵德汉面对一屋子钱放声大哭,大喊:“我是农民的儿子呀”!检查官说:“你不配做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怎么这么倒霉,有你这样的怀儿子”时,我想起了“群众路线活动”时,我曾设想过一个“四个不忘”实践载体的方案——不忘本、不忘恩、不忘责、不忘志。

不忘本——就是说家史。不忘自己的出身。可以痛说革命家史、可以讲述苦难童年。(这里,我的一个“险恶”用意就是:别等犯事

了,才想起自己出身很苦,家境贫寒等等,放马后炮。)

不忘恩——就是述党恩。不忘自己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可以述说组织栽培,可以讲明群众拥举。

不忘责——就是讲职责。不忘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可以阐述宏伟构想,可以描述美好蓝图。

不忘志——就是宣誓词。不忘自己的革命志向。可以重温铮铮誓言,可以回顾勇志初心。

妈妈在喊我,是魂的回归,是力量的源泉!

记得多年前,也就是八项规定之前吧。单位接待应酬格外多,推又推不掉。那时讲究一句话:接待也是生产力。大会小会作动员,人人肩上有责任。

一次,一个星期里我连陪了三天客人。周末那天,办公室主任又安排我去。

我说:不想去了!

他说:总得有个说法吧,要不领导那不好交代。

我略一沉思,随口说出——

我妈叫我回家吃饭去,行吗?

作者简介

杨建英,男、北京人。现为新疆阿勒泰地区文联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文艺报》、《散文百家》、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报刊。曾出版散文集《老山城》、随笔集《山城密码》、报告文学集《新疆脊梁》。自治区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新疆三史》解说词总撰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含北京展)解说词总撰稿。自治区“访惠聚”系列丛书《铿锵的脚步》(第一、第二部)总编辑。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第三期新疆作家班学员。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0)

相关推荐

  • 【云南】杨建勋《一碗蛋炒饭》指导教师:武晓玲

    一碗蛋炒饭 福德中心学校五年级 杨建勋 蛋炒饭,餐桌上一道十分平常无异的菜.以前的我,被大人们宠爱有加,觉得蛋炒饭不是我该吃的东西,直到七岁那年.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从很远的游乐场玩了回家.由于我 ...

  • 启启

    很多次做同样一个梦,我来到一个高高的十字路口,时间紧迫,来不及东西南北全都走一遍.往回走,曲折迂回的山间有一块色彩斑斓,像极了天堂的模样,往前走,一望无际的原野,往左走,不远处就是杭州了. 万般纠结之 ...

  • 第442篇:做正好的饭

    之前,我妈说,厨房里还缺一个小橱柜. 我以为,是因为厨房柜子不够用. 我妈说:不是,我就是想要个专门放剩菜剩汤的小橱柜. 我说:做饭做正好,就不剩饭了呀!老是吃剩饭剩菜对身体不好,倒掉就行了呀! 我说 ...

  • 看完《你好,李焕英》,我想吃妈妈做的饭了

    <你好,李焕英>火了. 20亿,30亿,40亿-- 短短两周时间内,这部贺岁档电影正以"霸屏"的阵仗,迅速冲上各类榜单之首. 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前五名(截至2月22日) ...

  • 阿妈的厨艺能有多差?看网友们“祭出”的图,能活到这么大不容易

    这个话题点进去有点心痛,但这是一篇让大家找到同病相怜小伙伴的文章.是时候祭出你藏匿已久的"阿妈牌黑暗料理"生图了.看看谁家的阿妈厨艺最差! 虽然天下的妈妈,都是很用心地为孩子煮好每 ...

  • 亚凌散文:我看见了你的妈妈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 ...

  • 【云南】杨建勋《成功背后……》指导教师:武晓玲

    成功背后-- 福德中心学校五年级 杨建勋 上学期期末,我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年级第一. 我们全家都为这个成绩庆祝了很久.许多人都夸我厉害,说我肯付出.但他们对考试前夜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四点,刚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桑湖纪事

    桑湖纪事 杨建英 一 一阵清脆而嘹亮的灰雁鸣叫,惊醒了桑湖湿地初春寂静的黎明.同时也惊醒了桑湖村青年牧民巴合提以及年轻漂亮的牧民古丽努尔的夜梦. 蒙胧中的巴合提觉得这是马的嘶鸣,古丽努尔以为这是羊的咩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棒糁儿粥 老咸菜

    棒糁儿粥 老咸菜 杨建英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了一句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此话一出,一家伙就火便全中国.煌居媒体头条,雄霸网络首页,泛滥于大小文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别拿白薯不当干粮

    别拿白薯不当干粮 杨建英 一 潘长江主演过一个电视剧叫<别拿豆包儿不当干粮>,戏还说的过去,但是很反感这个名字. 豆包儿--皮儿是面,馅儿是豆儿,从里到外都是正儿八经的粮食,怎么就不能当干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东边的碾子 西边的磨

    东边的碾子 西边的磨 杨建英 一 小时候在大马村,最让我兴奋的事,除了过年,就是村里的红白喜事了. 红事就是喜事,莫过于结婚娶媳妇.只是这喜事太短.太快.而且我所关心的只是扔喜糖一个环节.呼啦一下子,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你若安好 那还了得

    你若安好 那还了得 杨建英 许多人把童年的记忆称作--灵魂的细软.而我的细软里,总有一些"粗硬"的东西,枝枝楞楞的.拔又拔不掉,捡又捡不出,抚又抚不平.有时在睡梦中被它硌醒:有时在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姓甚名谁

    姓甚名谁 杨建英 一 这几年我一直咬牙切齿地想改名,因为,我认为我这些年诸事不顺,一个劲儿地头朝下"走背字儿"是完全与我这名字没起好有关. 我极为羡慕那些把自己的姓名与人们耳熟能祥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杨建英 下班啦,大家纷纷离去.坐在对面的小路一脸忧郁地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家伙前些日子忙着装修房子,净早退.今天这是咋啦? 见我一脸的疑惑,他伤感地说:"昨天收到山东老家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炸酱面 麻酱面 打卤面

    炸酱面 麻酱面 打卤面 杨建英 多年前,我的一位刚从北京学习回来的朋友,一到家就找到我,大诉在北京的种种不适.首当其冲地就是北京的饭太难吃:"那叫啥东西呀,根本就没法吃!一碗馄饨半碗酱油,油 ...

  • 就读这篇 | 杨建英:小城的树

    小城的树 杨建英 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还会不会爬树,就是那种:面对一棵大树上前搂一下,往后退两步,抬头看一看,踢掉脚上的鞋,往手心里唾口唾沫,然后冲上去四肢并用象只壁虎一样窜上树冠,搅得树上的老鸹&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