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秫秫叶和芝麻叶

秫秫叶和芝麻叶

云在山

进入中伏,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开始了。按理说,六月六,挂锄钩,这时候秋庄稼长起来了,农村人早就不再下地了,可有几样小活还得冒着酷暑去干——翻红薯秧子、割草、揪菟耳丝、打秫秫叶、打芝麻叶。翻红薯秧子是为了不让它中途扎根,好把营养集中在一起结大红薯,这个在原来的散文里说过了,今天重点讲讲打秫秫叶、打芝麻叶。

秫秫和高粱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说实话,我这个不合格的农村人就没弄清楚过,我只知道它高高的,瘦瘦的,比其他庄稼高出一大截子,爱在热风里轻舞慢摇,脑袋上开花结籽儿,葶子可以纳锅拍(锅盖),秫秫头那一部分摔过籽儿后可以做炊帚把,秫秫杆可以织箔用,称为箔材,就连土里的根子犁出来摔打干净晒干,都是烧锅的好柴火,真正的全身都是宝。其实秫秫产量很低,在地头种上一片儿,不为打粮食,就为的它用处多。锅拍、炊帚把儿、馍筐、针线筐、笤帚都是屋里离不了的;箔用来铺床——过去农村穷,木料稀罕,打的床都是横着几道牚(cheng)子,没有铺板,麻绳、秫秫杆织的箔铺在牚子上,代替了床板,上面再铺席。收过秋,种过麦,有日头的日子里,我爷在院里搭架子织箔,几块砖头各自缠着一团麻绳做经线。根据粗细,把干了的秫秫杆一根两根的放木头架子上,这边的砖头撂过去,那边的砖头拉过来,紧一紧麻绳,再压上新的秫秫杆,再撂砖头,紧麻绳,织成一段了,拿刀把两头的根和梢剁整齐。

秫秫叶可以喂牛喂羊,可以烧锅,最特殊也是最普遍的用途是蒸馍时候衬在篦子上代替馏布。苞谷叶也可以,但苞谷叶打多了影响苞谷产量,又没有秫秫叶光滑柔韧,所以那时候都是打秫秫叶。中伏以后,立秋之前,秫秫结了籽儿,妈和二姐下地打秫秫叶,有时候会带着我。

二姐个子高,身体壮,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做的很好,从下学到出嫁,一直是家里的棒劳力。我那时候瘦瘦小小,跟着哥哥姐姐出去就是一个小尾巴。秫秫长得太高了,我得把它拉弯了才够得着能用的叶子,二姐嫌我费劲,她打,让我拾。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秫秫下面,草因为缺少阳光而旺不起来,稀稀拉拉的。相邻的豆地里,蚰子(蝈蝈)不住声的叫。玉米因为前些天下雨追施过碳铵,玉米杆挺拔粗壮,叶子绿的发黑,腰里的棒子都尺把长,棒子头顶耷拉下一撮红里带黄的毛缨子——我现在在街头看到的杀马特们就是这个样子。芝麻下面是蒴,上面是花,只是蒴里的籽儿还白着,吃起来是苦的。地里太热,我干的没有玩的多,喊渴的时候,二姐搉(que)一根秫秫杆给我,当甘蔗啃。最后还是二姐把秫秫叶装篮子里擓(kuai)着回家,装不下的一把我抱着跟在后面。到家了,搬板凳坐树凉荫里,把秫秫叶十个一摞摞一起,窝成个圈,叶柄叶尖缠一块儿扎起来,挂在绳上晾晒,干了收到灶伙的角落里。

没有新鲜秫秫叶用的时候,每天下午妈就吩咐我把干秫秫叶泡在水盆里。晚上蒸馍时候,把泡好的成把的秫秫叶放案板上,老切刀剁去扎在一起的叶柄叶尖,抹掉小虫子做的茧窝,洗净落在上面的灰尘,一个挨着一个平铺在篦子上,把面团均匀摆放在秫秫叶上——我们这里土话叫“状馍剂子”。围好锅圈,盖上锅拍,压上砖头,大火烧起来。馍掀出来,有一股儿好闻的秫秫叶味儿,即使是白雪皑皑的隆冬,也能让我们想起三伏天田野里那碧绿的秋庄稼来。

打芝麻叶也是这个时候吧,我农活干的不好,只能记个大概。芝麻比人低,打芝麻叶不闷,但晒哩慌,都是趁大早上或者晚上日头偏西了下地,要不就是等阴天,不那么晒。

芝麻叶不能打多了,打多了光合作用的面积不够,影响芝麻产量,所以农村会有人偷偷打别人家的,甚至是邻庄的,主人家发现自己家芝麻叶少了,很心疼的,会在庄里大路上很难听地骂。那时候粮食主贵,一个庄的人吵架骂人,不是谁家猪跑地里拱了红薯,就是谁家鸡吃了场里晒的麦,不过因此记仇的不多,过年的时候,一个庄的人互相拜年,还都是笑脸相向、和气一团。

芝麻叶打回来,在大锅滚水里“炸”一“炸”,凉水里漂漂,搦(nuo)成蛋儿去水,篮子擓到场里去,一蛋子一蛋子赫瑟开,就晾晒在土地上。伏天里,日晒地蒸,很快干的焦硬。现在有了冰箱,没人晒芝麻叶了,都是把一蛋蛋湿的冻在冷冻室里,吃的时候化开,跟新鲜的一样。

芝麻叶是有名的菜,全国人差不多都吃过,但要论味道,还是当年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最好吃,论感情,还是挨过饿的人对它最深厚。芝麻叶汤面条,或者是芝麻叶粉浆面条是豫南这一带最标准的芝麻叶吃法。干芝麻叶要提前凉水泡着,泡透了,泡软了,轻轻搓洗,洗净叶上粘的泥巴,多倒换两遍水。面条最好是手擀,切细点儿。碎葱花用盐和酱油腌着。水或者粉浆烧滚了,下面条,放芝麻叶,放葱花,最后浇上一点儿小磨香油,好了!百吃不厌的就是这碗面条。

前几天,受秀丽同学邀请去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宿鸭湖——湿地玩。湿地土壤肥沃,当地人每年都在河叉之间的地里种芝麻,只撒种,不管理,成了就收一季,发大水了淹了,就当没种。我们去时,湿地深处路两边的芝麻茂盛油绿,正节节开花,还没结蒴,要说还有点早,我们还是忍不住下车打了一些芝麻叶。掐过叶梗的手指染成了黑色,黏黏的,油油的,闻一闻,当年熟悉的味儿由鼻入脑,心里就想吃一碗芝麻叶面条了。芝麻叶都被开车的赵同学拿回家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不知道他老婆会不会擀面条,几个人都还挂念着呢!

作者简介

云在山头,男,河南驻马店人,生于七十年代,业余文学爱好者。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年度优秀作品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0)

相关推荐

  •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十七)

    深麦露豆稳身的秫秫. 灰里芝麻泥里豆. 稠豆稀麦,两季不得. 稀麦稠豆子,饿死小舅子. 豆种稀,麦种稠,秫秫地里卧下牛. 雨种豆,晴种棉,种菜喜欢连阴天. 要想蒜辦不落头,出蒜不能过端午. 茄子栽荚,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蝉鸣声声

    蝉鸣声声 云在山头 农历六月,骄阳似火,中午下班骑车回家,拣着树荫楼影走,还是热得满身大汗.回到家,先开空调,脱长衣,换短裤,躺床上惬意地享受冷风.窗外传来阵阵蝉鸣,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三十多年前--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抬水

    抬水 云在山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小时候,我和三哥抬了差不多二年的水.并不是像和尚那样因为懒不愿意挑水,而是那时候我俩刚刚才能抬得动一桶水. 大军家南边的坑边,有一口不知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拾鞭炮

    拾鞭炮 云在山头 因为空气污染严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放鞭炮,听说驻马店市今年也要禁止在中心城区燃放烟花爆竹了,不只是过年禁放,平时也不准了.其实我已经好多年都没有放过鞭炮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想起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岁月深处的红薯

    岁月深处的红薯 云在山头 从记事儿时候起,红薯就是重要的辅粮.大人们常说"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确实,那时候小麦产量低,夏收后农民挑最好的晒干扬净,给国家交公粮,自己就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作者:云在山头 陈庄家里的老宅子背后有一条小河沟,九十年代之前,这小河常年有水,夏天一般水到胸口深,发水时可平岸,冬天水到小腿肚,结厚冰时可以在冰上玩.有的年头赶上天旱,冬春时节就露 ...

  • 云在山头:鸡拔毛 | 就读这篇

    小小说 鸡拔毛 云在山头 老罗成了个"乌眼青",是小白打的. 小白是收费室的收费员,今年二十出头.小伙子初中勉强混毕业,在家没事儿干,天天瞎出溜,偷偷学吸烟喝酒.在公社食堂做饭的老 ...

  • 云在山头:老男人和石墩子 | 就读这篇

    老男人和石墩子 云在山头 短,短不过十月,长,长不过五月.农历五月初,晚上七点半了,天还大亮着.将近八点时候,大象,八戒,铁饼,三个人各自骑车子来到沿河公园的入口,把车子扎好,三个人进公园里散步. 公 ...

  • 云在山头:拾麦穗 | 就读这篇

    拾麦穗 云在山头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偶然看到十九世纪一个叫米勒的法国画家的油画<拾麦穗者>,画面上是几个欧洲白人大婶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麦穗.潜意识里,欧洲人都生活富足,拾麦穗这活跟她们应该 ...

  • 云在山头:我的田园梦 | 就读这篇

    我的田园梦 云在山头 醒来,凌晨两点二十.掏劲儿想了想,哦,昨晚喝醉了,睡的早,怪不得这会儿醒,搁平时,这会儿睡的正香呢.拧开杯盖,喝口凉茶,想要接着睡,却再也睡不着. 翻看微信,朋友圈里谁发了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