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三重“悖论”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管是为了不管,管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爱是为了放飞和远离。这是教师职业的三重“悖论”,在这悖论之中蕴含着教育的真谛。
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教以来,已卅载有余。回顾自己的教坛生涯,常有教门一入深似海的慨叹。在这教海无涯之中,经常自我定位为燃灯者,或为摆渡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具有内在的社会性悖论: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爱是为了放飞。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在这三重悖论的张力中摆正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管理与教育的关系、爱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1. 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一个“悖论”,也是一个教育常识。
从建构主义哲学来看,一切的教育本质上是自我教育,一切的学习本质上是自我学习。当然,教育和学习并不会自动发生,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是一个燃灯者,传道、授业、解惑,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在网络时代,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和强调学习。
为未来而学,为学习而教。换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永远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为学服务。
但是,我们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将手段当作了目的,将教师自己当作了中心;在教学设计中往往偏重于教师的活动;课堂追求的往往只是教的效果而非学的效果。
其实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必须是学生学得如何,而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课堂不是教师表演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最努力的人永远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改变以教为主的方式,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关注如何将课堂转变为能够促进所有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空间。
当然,从教走向学,并不是教师角色的弱化或边缘化,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否则我们会走向另一个误区。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我们不能以教代学,而是要为学而教,不能错把手段当目的。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努力和功力体现在学习设计之中:设计学习目标、核心任务、资源与工具、诊断与评价。而在课堂上,教师则起着组织和引导学习的职责。
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别人没有买你的东西,就不能说你卖了。没有学习的行为发生,就不能说完成了教。因此,教师的全部着眼点应该集中于此:教是了学,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2. 管是为了不管?
管是为了不管,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其成长的过程,也即走向自由、自律和自主的过程。
正如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所说,“这自由和自决便是全部教育和全部生活的目的和追求,也是人的唯一的命运”。(《人的教育》福禄培尔著)
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必须基于培养其自律与自主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用和享有自由的权利。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那么教育就成了管控和压制,也就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比如,我们担心学生不会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于是就禁止学生在学校携带和使用电子产品。这种禁止性的管控行为,只是消灭问题,并不是解决问题,短期有效,长期则有负面效果。
这样的做法不是教育的行为,因为这并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律品质,只是培养学生表面的顺从,甚或造成内心的叛逆,当有一天学生失去外在管控的时候,可能仍然不能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甚至会报复性反弹。
这样一禁了之的简单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自由与权利,也剥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本质上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与机会。
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失败,并在选择中学会责任,在犯错误中学会成长。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自由,并在自由中学会自律。
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是可悲的,不会使用自由的人是可怕的。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从自律走向自主。学生真正的成长一定是来自内在的自我控制,学校教育正是通过正面管教,培养学生内在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培养其自主管理的能力。这是教育的目的。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容易走向两极。一种是管控过度,教育不足,培养的是奴性的顺从或叛逆。另一种倾向是管教缺位,失之骄纵和放任,错把放任当作静待花开,放弃了教育者的教育职责,培养出来的是温室里的花朵。
教育既不是管控,也不是放任。好的教育是通过正面管教,培养学生的自律与自主。他律只是手段,自律才是目的;管是为了不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管理。
3. 爱是为了放飞和远离?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一种更加理性的爱,是有距离的爱,是为了放飞的爱。
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安排,一位刚从教不久的教师需要离开原来的年级,接受更加重要的任务。她和学生感情很深,离别之际,她和孩子们都哭了。她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达她和学生的情感,以及对学生的深深不舍。我给她回了一封信加以劝慰,信中写道:
“一早读完你的信,特别能理解你对学生的感情,也勾起我刚工作时的回忆。我1989年工作,任初中一年级5班班主任。这是我工作后带的第一届学生,也是唯一任班主任的一届学生(后来因为从事学校管理,再没做过班主任了),孩子们三年后毕业升入高中,然后上大学。我非常失落,可以说整整失落了15年,经常梦见他们。一直到2004年春节,我将他们从天南海北召回来,在酒店请他们聚会。在聚会上,我对他们说:你们可能有许多老师,我只是你们的老师之一;而你们是我唯一的学生。这次聚会,看到他们都长大了,释然很多,也就不再常梦见他们了。后来读到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觉得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是如此。于是也就更加释然了。”
是的,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背着心爱的人游泳。泰戈尔说,所谓爱,就是眼晴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这份爱心,不是溺爱,更不是自私之爱,这是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理性去对待的一份美好情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让他们长大成人,离开母校,飞向远方。教师就是燃灯者,点燃学生内心的成长之光;教师就是摆渡人,将一批又一批学生渡向理想的彼岸。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管是为了不管,管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爱是为了放飞和远离。这是教师职业的三重悖论,在这悖论之中蕴含着教育的真谛。处理好这三重悖论,也是教师专业精神的必修课。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