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树立威信?鬼谷子:牢记这三招方法,助你快速征服人心!

作者|鬼谷信
人在职场,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状况,明明你是领导,可是你说出去的话却不顶用,下属根本不搭理你。不搭理也就算了,甚至跟你唱反调。
讨不讨厌,烦不烦人,难不难受?
于是一次又一次,你告诉自己:我要立威。你以为立威就是板着脸,严肃冷血,结果同事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
所以,到底应该如何树立威信呢?我们不妨请商鞅给我们来示范一下,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说服。
有朋友会说了,为什么要说服呢?答案非常简单,你又不是金银珠宝,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更何况,作为领导,你的职责就是约束员工,制衡同事。这就导致他们更不喜欢你了。因此,一旦你想做点事情,诸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反对的。
这时候,你打算一个人战斗吗?
这么想,你就输了。阿信见过太多的职业经理人,急着上演“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戏码,结果却始终烧不起来,又因为得罪了人,往往三个月便鸣鼓收兵,偃旗息鼓。
单位里该得罪的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也得罪了,结果威信却没树起来。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因此绝不能一个人战斗,需要说服领导,征服同事,获得他们的支持。说服领导,是因为有了领导的支持便可以耍起“狐假虎威”戏码。众人或许并不怕你,但是他们害怕领导。
那为何又要说服同事呢?作为同行者,你们的级别是一致的,看起来是同事,其实是竞争者,毕竟职位上升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便有了竞争。
切记,同事是不会希望你好过的,因为你好过了,他便不好过了。因此才要征服同事。
如何征服呢?拿着领导的鸡毛当令箭,让他们不要背后捣乱。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一帆风顺的吗?怎么可能。
史料记载“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商鞅变法前期,秦国人是反对的,这里说的秦人包括贵族,也包括庶人。
这点很好理解,人之常情。人们反对的缘由,一方面是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习惯了”。
因此,在企业搞改革从来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让所有人都走出了舒适区,他们不讨厌你才怪。也因此,改革者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而好事者在享受改革成功的福利后则会大言不惭的说,这是报应。
做事就一定会出错,而不做事就不会错。到底做不做?法家和纵横家的选择都是做,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注定是悲剧收场。
商鞅想要变法,可是想和做是两回事,想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想到不一定能做到。那么如何把想法落实呢?
需要说服,说服谁呢?自然是秦孝公和秦国贵族。有了他们的支持,商鞅才能展开变法,这叫什么?统一立场。所以需要开动员会。
商鞅说:普通人是不能一起创业的,只要跟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就可以了。为啥呢?因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有德行的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做事业的人不会与大众一起谋划。
于是,商鞅得出一个精辟的结论:不能流俗,不能从众,应该改变。
虽然鲁迅先生说“从来如此,便对么”,但实际上,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早已习惯了流俗和从众,这便是流行的由来。大家觉得好,你便觉得好。为什么好,因为别人都说好。
什么是俗人?这就是。
改革者是不会这么想的,且不说商鞅,有一个叫乔布斯的人则开诚布公的说“用户根本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因此他革新了手机。
你以为是偶然吗?其实是改革者能力的外化,是必然产物。为什么手机现在又开始长的千篇一律了呢?因为流俗和从众。
乔布斯,就是手机界的商鞅。商鞅,就是战国时期的乔布斯。
商鞅想做一款新产品,彻底颠覆战国格局。
可是秦国高管反对,理由是“传统”就是对的。事实上,我们就是个“传统国家”,因为“传统”太多,导致束缚太多。“传统”便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比如,贵族甘龙的反对理由是:根据陈规旧律办事,官员和百姓都习惯了。
甘龙是个好甘龙,就像2008年,人们端详这诺基亚N97时,惊叹道:这才是手机啊。
因为人们习惯了,旧的就是对的,旧的就是好的。一旦怀疑传统,便被视为异端,因此商鞅说“常人安于故俗”,所以让他们守法即可:
智者做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什么意思呢?有人智慧的人制定律法政策,愚蠢的人接受律法制约。贤能的人变法革新,平庸的人墨守成规。
商鞅的这番话有没有说服甘龙?没有。但是,秦孝公曰:GOOD(善)。
甘龙见秦孝公支持了,便不好再说什么了。秦孝公为什么要支持商鞅呢?是因为他发现秦国如果继续墨守成规,是没有活路的。
如果说商鞅是一束光,秦孝公便发现了光,他相信商鞅会推动着腐朽的大秦帝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商鞅的说服成功了,获得了秦孝公的支持,让甘龙这样的传统势力不敢发作。
因此,树立威信的前提,是赢得领导的支持,以便于“狐假虎威”,即便他们不怕你,但是他们害怕领导,便也会如甘龙一样,夹起尾巴做人了。
说服,是为了征服!
其次是用赏。
说服,有时候不止是说,更是做。你说服了领导,终于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了,但是紧接着你会发现,大家还是人浮于事,对你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没提高,你真的认为领导会一直支持你吗?领导的耐心是有限度的,他支持你也是有目的的。
于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最终在业绩上阵亡了。
所以怎么做呢?想立威就必须要让人尝到甜头。你整天板着脸,以为很有威信,可是员工们关心的确实有没有好处。
商鞅的策略很简单:赏。
他在栎阳城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杆,随即发布公文: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可赏十金。秦国民众听到这个消息,会觉得要么我疯了,要么商鞅疯了,既然我没疯,那就是商鞅疯了。又或者认为,其中必有猫腻,必然有诈,于是将信将疑的看戏。
“等等党”们肯定不知道有一种红利叫“政策红利”,即跟着政策走,可以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
现代人不为所动,秦人也不为所动。史料记载:民怪之,莫敢徙。
所以怎么办呢?商鞅决定把“十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果然出现了勇夫,有个胆大的莽夫响应号召去搬了木杆。
结果呢?鬼谷子讲的“赏赐贵信”的总结,恐怕就是结合商鞅等法家人物的经验得来的,商鞅兑现了承诺,给了五十金。
商鞅的行为叫什么?叫赏赐,奖励。在现代,也有一种说法叫“补贴”,这俨然是如今商家们惯用的“获客策略”,尤其是在初期,商家为了打开市场,往往会大肆补贴。同样是补贴,有人会雨露均沾,而有人会厚此薄彼。窃以为后者更机智,诸如现在的短视频平台往往会“厚此薄彼”,为了把造富神话鼓吹起来,便树立几个典型,让他们真的赚到钱,真的发财。于是乎,从则如流。
钱进了少部分人的口袋,而大众却欢呼雀跃,让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商鞅说的“流俗”和“从众”。为什么“他”如此普通却可以,“我”如此优秀却不可以?原因在于,“他”是莽夫,由于光着脚丫,便毫不由于的选择加入,因为加入的早,所以享受到了政策补贴的红利。
需要强调的是,我说的补贴扶持可不止是商业领域,还有哪些领域,不言自明。
人们有多喜欢赏赐和奖励呢?不得不说司马迁的那句老话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管理者必须要学会用赏赐获得威信,有功必赏,又如鬼谷子说的“用赏贵信”,意味着管理者宣布的赏赐,奖励必须要说到做到。这是很多管理者做不到的,他们在说好处,画大饼时斩钉截铁,勇气十足,到兑现的时候,就开始犹豫不决,背信弃义了。因为舍不得奖励,不讲诚信,最终失去了威信。
因此,想树立威信,就必须要舍得赏赐,能够兑现的赏赐。
诚信,是信誉的根本。
有赏赐,就足够了吗?还要用罚。
鬼谷子觉得不够,因此他又说“用刑贵正”,赏赐可以拉拢人心,但远远不如惩罚容易树立威信。
蛮横且狡猾的秦人怎么会乖乖听话呢?商鞅遇到了新的难题“太子犯法”。嬴驷试图挑战商鞅的权威。这就好比,你公司老板的儿子觉得你只是个打工人,岂敢在自己身上动手?
咋整?恕我直言,大多数人会选择作罢,毕竟得罪了太子爷,就得罪了未来的老板,自己哪能有好果子吃?历史也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商鞅得罪了嬴驷,最终身败名裂。
可是,变法者商鞅早就做好了觉悟,他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什么意思呢?变法不能贯彻落实,就是因为上层权贵带头冒犯。
即便是太子嬴驷犯法,也必须接受刑罚。但是由于他是秦国未来的继承人,所以由太子的老师赢虔,公孙贾,代为接受惩罚,惩罚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秦人一看,即便太子违法,皇亲国戚们也要接受酷刑,自然不敢怠慢了,于是“秦人皆趋令”,纷纷遵守法令。
奖励要奖励典型,惩罚也要惩罚典型。如果商鞅只是惩罚普通人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需要把矛头对准权贵们,杀鸡儆猴。众人一看,来真格的了,也就不敢怠慢。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两点因素,第一,商鞅一定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如果没有老板的幕后支持,商鞅是不能够对权贵动手的,不仅不能够,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活成笑话,这就是权势的重要性。第二,鬼谷子提炼的“用刑贵正”,既然要惩罚,就不能偏袒,贵在公正。
现如今,某些领导们在惩罚时,玩的不过是“两面三刀”的把戏,表面惩罚,私下安慰,甚至奖励。如此一来,便失去了公正。一个改革者如果失去了诚信和公正,那么他的威信是如何也树立不起来了。
公正,是信誉的基础。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树立威信的三个方法:
说服结盟:威信是权力的外化,需要得到实权派的支持,树立权威。
用赏贵信:懂得论功行赏,利益可以收买人心,最重要的是真实诚信。
用刑贵正:施行有过必罚,惩罚可以约束人心,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
所以,什么是威信?即权威和信誉。权力声望是威望,诚信公正是信誉。因此,您记好了,
真正的威信,不是为了让人惧怕,而是建立权威和信誉。
END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