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病变] “颈动脉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病例】
图1A、B女,49岁,发现右颈肿物1周。
图1C、D男,45岁,发现左颈肿物7个月。
图1
【影像所见】
图1A、B横断位及矢状面增强CT扫描显示右侧颈动脉间隙肿物,边界清楚,呈斑驳状高低混杂密度。
图1C、D横断位T1WI及增强T1WI显示左上颈单发肿物,边缘规则,低信号,明显均匀强化。
【病理诊断】
均为神经鞘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颈动脉间隙神经鞘瘤(Schwannoma of the carotid space)起源于神经鞘细胞(Schwan细胞),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织学主要由细胞排列紧密的Antoni A组织及细胞少而富含脂质、黏液样基质的Antoni B组织构成。
临床大多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物,少数可有肿物引起的局部不适感或病变神经支配区域的轻度感觉、运动障碍。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MRI、超声等。
【诊断要点】
1.颈动脉间隙神经鞘瘤多位于颈动脉鞘的后、内侧,将颈动脉向前或外方推移,茎突前移。
2.咽旁间隙内的脂肪向前及内侧受压并变窄。
3.迷走神经肿瘤则可以使颈动、静脉分离。
4.CT扫描肿物边界清楚,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5.增强扫描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数强化程度低于肌肉,内部多有斑驳状高低混杂密度,偶尔呈无强化囊性改变,部分可观察到邻近的神经增粗。
6.恶性神经鞘瘤罕见,良性及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部分重叠,当CT表现为弥漫性肿块,浸润邻近肌肉及破坏邻近骨骼,边界模糊,病变内见大片低密度区域,实性部分强化不均匀时,应警惕为恶性神经鞘瘤。
7.MRI示肿瘤在T1WI与肌肉等信号,T2WI可以因周边黏液性间质而致高信号环,中央则因纤维组织所致低信号,也可以是不均质的高信号,70%的神经鞘瘤在MRI可显示包膜。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颈部淋巴结病变及神经纤维瘤鉴别。
1.颈部淋巴结病变①绝大多数为多发病变,可有融合;②肿大淋巴结沿颈静脉链分布,位于颈动脉鞘前、外、后侧;③多使颈动脉鞘内血管向内侧移位;④淋巴结病变可呈边缘强化、内部低密度;⑤淋巴结转移者大部分有头颈部原发肿瘤病史。
2.神经纤维瘤①与神经鞘瘤均起源与周围神经,发病部位一致,影像表现亦有重叠;② 神经纤维瘤多数密度均匀,可出现囊变;③边缘光整,有低密度区环绕着岛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区者以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评述】
肿瘤中Antoni A组织强化,Antoni B组织强化不明显。两种组织在肿瘤内部构成比例及分布不同,影像表现为不均匀密度或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不要误认为肿瘤坏死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