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期:职场经典:我的农行人生

周兵在华山留影

序    言

2016年工作总结从最后一行逐字删去,退到构思前我在键盘上未敲下的手指。冬日,傍晚的阳光从西边升起,回到东方。路边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从地面渐次飞起,挂回树枝,从枯黄到金黄、浅黄,然后回到秋风之前的绿。

清收的成果回到走街串巷、回到处置方案的思索、回到任务分解的煎熬之前;贷款回到借据、回到合同、回到贷审会、回到第一次尽职调查;存款回到交付信任的眼神、回到握手和微笑、回到市场营销前迈出去的第一步。休养的老同事一个一个回来,和我握手告别,然后坐回办公桌,打开行装,把文件、报表一一摊开,回到充实、繁忙和期待中。

我从十年后买的新家里出来,带上门,把钥匙退给开发商,住回荆州分行的单身宿舍,然后把调令退回人事科。汽车从终点倒着退回起点,我从这里退回县城老家。

乡镇营业所还没有撤销,里面全是年轻人,气氛青春、热闹、朝气蓬勃,我站在单位门前,隔着玻璃看进去,身上背着从学校毕业之后,前来第一天报到上班时的被窝行李,而所有的一切,正在刚刚开始,正在徐徐展开......

敬畏之心

时间回去,我十九岁未满,报到上班前的夜晚,父亲躺下后又起来,找我拿去一个笔记本,在屋子里抽烟、踱步、沉思,然后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几行字,递给我时,一脸的忧心忡忡。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四言四句十六个字:“遵纪守法、诚实机敏、严谨耐劳、好学上进”,这与其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上班的祝福,不如说是老师的教训、领导的警告,是官方的、标语口号的,是他传授的,也是他深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父亲是老农金人,几十年信用社工作,十多年乡镇信用社主任,时代使然、职业使然,把他逐渐锤炼得如履如临,谨小慎微,性格也因之刻板、严肃、精细。我是他顽劣的孩子,也便接受了他更多的捶打。进入农行工作以后,让他在父辈身份之外,又多了师辈的训诫。他几乎是带着诅咒式的口吻警告我,农行是特殊行业,是与钱打交道的行业,也是个规矩的行业。走路要规矩、穿衣要规矩、说话要规矩、交朋友要规矩,总之是吃规矩饭、行规矩事、做规矩人。

青春年少,个性飞扬,我偷偷留了齐秦式的长发,却在回家探亲的那个下午,被父亲一边骂着流氓头,一边逼着剪成了小平头。此后,他一直盯着我,不准染发、不准烫发、不准留长发。所以,从上班之后,我一直就是规规矩矩的农行头。

唱歌、打架子鼓、组乐队,爱诗、写诗、写散文,性情自由的我,初时感觉,活于农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要练着打豌豆大的算盘,要练着写米粒大的阿拉伯数字,要练点钞、三指四指点钞,要账平表对、分毫不差,要站立服务、微笑服务、标准服务,要开会、学习、培训、文件和规章。

规矩是他律、管控,是达摩之剑。规矩又是自律、自省,是敬畏之心。在农行工作生活久了,在规矩的环境里锤炼久了,尽管缺少情趣、缺少放任和自由,缺少恣意汪洋的青春冲动,却是蓄养了我谨慎、端正的品质,铸就了扎实、认真的个性。实际上,不唯是我,在农行或者金融行业工作久了的人,气质自成一派。在大街上、在乡间、在超市商场,甚至在菜场,人们总能从衣着、从规矩的做派、从举止言谈间、从气质里,一眼认出:“你一定是银行的人。”

父亲每见到我一次,就放心多一点,怀着敬畏之心生活在农行,我规矩得越来越像我的父亲。

感恩之心

我得到的,都是惊喜;我拥有的,都是侥幸。

我是个心很小、愿望很小、特别容易满足的人,一点点小确幸就可以把我收买,连一个万一实现了的理想,也不敢去奢望。中专毕业,本就是低到尘埃里,农行几乎是我能够想象最体面的职业了。

镇子不大,农行不小,装修是簇新的、时尚的、可以闻到金钱和财富气息的味道,而来来往往的,大部分是引车卖浆者流、贩夫走卒之辈,对农行,对农行里工作的我们,眼神里充满了羡慕,招呼声里充满了亲近,作为一名农行人,我简直有一种“富在深山有远亲”的错觉了。

办公桌对面的老会计,在乡镇网点工作了大半辈子,下个月就要退休了,和我们言语间,是满足和得意的,颇有些功成身退的意思。我想,这位在农行基层网点度过整个职业生涯的前辈,或许就是我一眼到底的人生。和他一样终老乡镇,应该也是不错的归宿。

职业之痒不久到来。我从上班之后,在柜台一气做了四年出纳,脏点累点倒在其次,只是由于马虎,错钱赔钱成为家常便饭,每天分文不错、准点下班几乎成为一种最大的满足。那时候的理想就是,这辈子能做个储蓄员,做个不需要为了赔钱担惊受怕的记账员,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终于做了记账员,天知道我是多么珍惜这个理想的岗位。我几乎是抢着做事,争着做事,偷着做事。带着珍惜和感恩的心态,新的岗位像是给我的一种馈赠,每学一点业务,每开一份存单,每做一份报表,内心总是充满了获得感。

工作之外,喜欢写作和文字,从诗歌散文到通讯报道,每每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让我幸福一次,又在同事看到报纸后的赞美声里幸福一次。这些豆腐块的文字,是那些清苦日子里的慰藉,也是自我宣传和表现的方式。这些文字,让我跳出来告诉大家:我是谁。

被发现和认识之后,我从记账员走出柜台,走出乡镇,成为信贷员,成为办公室文员,成为支行中层干部。走出县城,前往更高的平台。每一次岗位变动,每一次职务进步,对于我,都是一种侥幸,都是一场惊喜。

更深刻地或者更唯心地说,我注定是农行的孩子。小时候,我爬的是银行的柜台,摸的是银行的算盘,闻的是年关之际,长辈们年终结算时的油墨香、印泥香和午夜加班的面条香。农金系统是父亲一辈子的职业,也是父亲或我们家整个的生计。而现在,农行是我整个的职业和生计,是我整个的人生,也是保障我、哺育我、庇护我和成全我的,大家庭。

坚守之心

在这个信息多元、选择多元、思维和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在这个行业多、岗位多、自由择业多、试错机会多的时代,专注和坚守其实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了。

而我们这批生于长于计划时代的孩子,除非是被计划放逐,我们多半是服从安排和分配,多半是服从生活和命运,从一而终、坚守到底既是对农行的承诺,也是时代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行业也罢,岗位也罢,生活永远在别处。也不是没动过跳槽的想法,也不是没动过重新出发的念头,特别是在农行撤点减员的萧瑟中,在农行收入菲薄的窘迫中,在农行工作压力、考核压力、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困境中,坚守之心曾经挣扎,曾经动摇。

最终选择留下来,对农行的忠诚有之,更重要的是农行度过难关之后的长足发展,职业收入的增加,工作职务的进步。像是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像是守得云开雾散的美好等待,像是农行对它苦心孩子的招手和挽留。

日本一位老厨师,专业油炸天妇罗,已经做了50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已是日本工匠精神的代表。看到他,我便也有些惺惺相惜了。在如今的岗位,也已经干了十多年,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具备专业精神,时间不是唯一要素,重要的是坚守之中的自我领悟。

实际上,农行各个业务、各个岗位的门槛都不高,大部分通过差不多三个月的培训学习都可以被替代、被掌握。重要的不是技能是经验,是思路,是世事洞明,是职业境界,是岗位上长年专注之中的修炼。

从事资产处置的十多年,走访过多少企业客户,收回过多少不良资产,撰写过多少调查报告,思考过多少方案,设计过多少流程,其实是有数可查的,不足为傲的,重要的是,坚守的量变成为职业境界的质变了吗?我的领悟,配得上十多年岗位的坚守吗?

行业也罢、岗位也罢,好的或者坏的,主流或者边缘,重要或者次要,都是内在成见,都是外在标签。你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它就是你整个的职业,它就是主流、就是核心,整个职场都是这个岗位的背景。你有多付出,你就有多值得。

坚守不是忍耐、不是煎熬和期待,坚守,本身就是珍惜、捧护与尊重。人生歧路重重,怀抱坚守之心,和谁过上一生,其实都是美满。

平常之心

信用社与农行分家,农发行与农行分家,农行撤点减员,曾经的网点不断关门撤销,曾经的门店不断退缩、让路,曾经的熟人同事纷纷买断、出走、调离,上世纪的老大农行,像是末世的王朝,不断褪色、艰难、迟暮。经历过一纸通知,你工作的单位就关门歇业;一份协议,你的同事买断后明天就是路人,仿佛明天醒来我的农行已无路可走。农行向何处去?农行有明天吗?农行的旗帜还能打多久?这些问题醒目地悬在心上。

和农行一起,跨过新世纪,度过老难关,回望来路,侥幸之外,更多是一种随遇而安、去留无意的平常之心。当然,经历过艰难岁月的洗礼,对现世的困难更多了一份坦然。

父亲是信用社提拔的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却在春风得意之际,因工作失误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工作籍),我家本是半边户(母亲务农),父亲双开几乎是天塌一般的噩耗。其时年少,除了从镇子里回到村子里生活,我几乎没有什么痛感。父亲职场重创,让他谨慎、坚韧,也让他有豁然之态。进入职场的我,赔钱、错账、错事,被批评、被问责、被处分、被否定和轻视,父亲只是风轻云淡地提醒我:以后小心。或者,以后注意。不唯挫折,后来职场进步,业务提升,他还是那些提醒:更要小心。或者,更要注意。他的平常之念,让我职场中的不安与妄想得以平复。

其实,职场也罢、生活也罢、人生也罢,总如一场修行,经历过挫折和煎熬,人生方得丰盈,境界方得涅槃。那些前辈追忆往事,多半是曾经的磨难与挫折,那些曾经幽暗、沉痛的往事,仿佛战士从战场上带回来的伤疤,是人生的资历与光荣。

天生我才,顾盼自雄。我们都是自己的粉丝,都对自己抱有过高的客观偏爱,都对世人抱有过高的主观成见,潜意识都是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欲望不满,似乎全世界都欠自己一次提拔,都欠自己一个级别,都欠自己一轮器重和培养。生怨生妒生恨,多批判、多抵触、多牢骚,这些负面而迷人的情绪,让人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意味,却丧失了设身处地的感念、换位思考的理解。

所谓平常之心,是困境面前的理性乐观主义者,是挫折面前旷达致远的梦想主义者,是得失面前知足惜福的现实主义者,也是自我安慰、自我劝解、自我顿悟的宿命主义者。

看淡自己、看低自己、看透自己,我们都是世间平凡着、普通着、庸碌着,在风中摇曳着的,会思考的一支芦苇。

不忘初心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遥想当初入职新进之际,青春勃发之时,坐进营业室,看什么都新鲜,学什么都好奇,见谁都是师傅,喊谁都是领导。一个业务名词就让我肃然起敬,一个专业术语就让我心向往之。单位组织的培训都参加,业务比赛都报名,演讲表演都上台,生怕错过,生怕遗漏,生怕落后。急切地、狂热地、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着,是壮怀激烈的进取精神,是不知疲倦的求知欲望,是热情的、充实的、天天向上的青春时光。

那时候的基层营业所,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大家之间,既是同事,也是邻居和亲人,住在一个院子,吃同一桌饭,彼此人情往来、串门聊天,家眷之间也是相熟相亲、荣辱共焉。和谐团结的乡镇网点,是我职场的出发地,也是我人生一小块精神桃花源。

带着热情和青春上路,一路走一路学,学上电脑,学打字,学文档编辑,学表格制作,学PPT,然后学法律,学撰写诉状,学开庭应诉,学分析研判案情,然后学资产处置,学总结调研,学综合管理,学业务指导。回望职场之路,积极的态度,进取的精神,始终是个人成长的奠基。

从学徒到师傅,从员工到干部,从青春到中年,激情散去,也有了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自满与惰性。行事懒散,时光虚度之间,是业荒于嬉、行毁于随的心慌,是心态消极、状态暮气的焦虑,是内心沉沦时的催促、召唤与自我鞭策。

各人有各人保持积极的方式,或是运动,或是冥思,或是旅游,或是阅读。我是个喜欢写字的人,曾种下过作家的梦想,闲暇里,几日不写,心生荆棘。写作,是我保持积极的秘方。自虚无中创设出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既是美妙的体验,也让我保持了对生活的敏感,保持了积极的态度,也是我听从内心召唤、保持平和的精神瑜伽。

进取之心,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应付,是建设性的而不是偏激愤怒,是合作的而不是抵触抗拒,是参与、融入、支持与配合,而不是看戏不怕台高的吃瓜观众。你用冷漠和自我边缘对待职场,职场只会翻你一个冷眼。你用热情和善意看待职场,职场自会给你护佑、支撑和温暖。职场和人生,是一场内心的镜像,是一场精神的投影。

平常日子里,下班回家,看到孩子,不免惭愧,寒窗苦读的她,勤奋、努力,有种拼命向前的进取精神,我不清楚,我的工作,我的付出,是否配得上家人的期盼,是否配得上职场的收入和待遇,是否配得上安身立命的农行,是否配得上拥有一个靠奔跑和追求才能到达的未来,这些问题浮上来,让我一阵不安,一阵惶恐,唯有不忘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