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强力劲吹的大风歌/李杰

一一读《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有感

作者:李杰

yuan yang he pan

【编者按】 今天刊发李杰老师的一篇读后感,并将原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相关链接附于文后,以期让平台的文学作品与互评产生一种良性互动。让读者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找寻到理趣和情趣上的审美满足。

“越过长城,走向塞外,走进坝上,最明显的感觉是,天大,地大,风也大。”

“大风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却如此紧紧地扼住了塞外坝上那么多人生命的脖子,成为这里贫困落后的罪魁与祸首,千百年而不悲悯、不松手,任他们的汗流成河、泪流成河。”

“‘无恶不作’的大风转身变脸,由一种自然现象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成为县域的一种“铁杆庄稼”,每年缴纳上亿元的税金。无数个风机曼妙的旋转,不仅勾画出一幅壮丽的风景,更舒展了坝上人战胜风魔的酣畅。”

想想也真是不该再对这大风耿耿于怀的,尽管它造就了坝上千百年的荒凉,也曾经夺走过我们几十年的口粮,但它能够痛改前非,成为一种资源,该是对自己作孽的补偿。而且,这资源无限,不愁被用尽……

以上几段文字是从省作协举办的脱贫攻坚征文活动中散文类获奖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文的开头、中间、结尾摘出的,想让大家先睹为快。

前些日子,刷朋友圈时无意中看到有位文友发了一个“河北作协脱贫攻坚征文获奖作品名单”链接,想到我们尚义作协也搞过同样的征文活动,出于好奇,随及点开翻看,果然是一长串作品名和作者名。开始的一些作者一个认不得,正要放弃,一个新颖独特的标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吸引了我,依稀记得这是一首歌的歌名或一句歌词。兴致使然,一看作者,竟然是我们尚义县的张佃永。张佃永,我们河畔人都耳熟能详,现任政法委专职书记、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散文集《拥抱心灵》和诗集《爱在路上》,作品甚丰,但仍笔耕不辍,尤其是对我们的文学平台《鸳鸯河畔》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出于对他的崇拜,遂通过微信向他要来了原作拜读。

连续读了几遍,越读越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更有一种够味够劲、畅酣淋漓的感觉。作品大气磅礴,雄浑厚重,可以说是一曲由几重奏构成的多声部的由悲惋、凄惨到激越、昂扬再到自信、自豪的大风歌。

这曲大风歌,从内容的层面看,它唱出了家乡父老曾经的生存艰难和坚韧顽强,唱出了家乡女儿如今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征程上的风彩风貌和精气神儿,更唱出了尚义人民抢抓机遇、巧用资源的聪慧奋进和卓越成效。

这曲大风歌,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唱出了精品散文写作的活泼灵动、变化多端和自然流畅,唱出了精品散文来自于作者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更唱出了精品散文之情理意韵来自于作者的深思妙悟。

我仅仅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散文的理解仅限于教材、教辅,面对这样的获奖精品之作,真是欲说妙处好困惑,但还是要列出几点,说说感悟。

首先,有感于作者的情怀和格局。作者为土生土长的尚义人,尽管走上了仕途,身份发生了变化,但对家乡的那份炽热的情怀一直未变。家乡的水土养育了他,他就要服务家乡,奉献家乡,回报家乡,所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坚持创作。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侧重抒怀写志,那现在的创作却是立足本土,反映现实,讴歌家乡,尽显家国情怀。正如作家路遥所言:生活是一根大树,我们栖息在它的枝头,就要为它歌唱。是的,他热恋着我们的家乡,关注着我们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父老的忧乐冷暖牵动他,他用他手中的那支灵动的笔书写出一篇篇反映家乡的好作品,而且每一个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而不是仅限于一点、一处、一方,这,就是作者的格局所在了。这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以及近期发表的《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其次,有感于作品的大气和厚重。最近看了一篇题为《散文是“地母“》的谈散文写作现状的资料,文中说:散文这种古老的文体于当下越来越尴尬……不少青年读者形成的散文约等于“中老年人回忆录”,散文“就是写过去的事,尤其是过去农村的事”的固化思维,则使这种“文体尴尬”无可遮掩。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篇散文却很巧妙地跳出了或者说避开了这种尴尬。虽然文中也用大量的笔墨写到了过去无情的西北风造成的灾难性的损害,但那是置于与现实的比照,是为了更好的反映现实,而非单纯地回忆过去。作品的站位和立意可谓高远。塞外坝上风多、风大、风猛,本属自然现象,司空见惯,可作者却把它与当下的扶贫脱贫攻坚联系起来,自然现象赋予时代意义,风竟然成了一种助力扶贫脱贫的可贵资源。气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有感于文笔的恣意和汪洋。我以为作品的成功与否,当然与取材、立意、构思密不可分,但更取决于文笔的高下。这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文笔就十分了得,令我震撼。单说文题,虽属“拿来”,却是那么的恰切,不但很好地概括了文意,而且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至于语言,则是有婉约,有豪放;有细腻,有粗犷。深沉与含蓄,通俗与高雅,平实与警策,古典与现代兼而有之,读来荡气回肠,有味够劲,畅酣淋漓。如开头几段,把塞外坝上的风与江南的风进行对比就完全能证明这些语言特色。江南风的娇媚,诗情画意;塞外风的骇人,无情无义,两相映衬。加上引用了不少名家诗句,学术味倍增,风范劲凸显,读来妙趣横生,不由叫绝。再如结尾段,含蓄深沉,特有嚼头。“想对曾经冷落过和未曾谋面的朋友说,在尚义等你。风虽然大些,也苍凉,但大风下的苍凉,却正是这里的风景。我的心里,除了固有的真诚坚守,再不用担心被你看到隐藏在眉宇间和衣服皱褶里的卑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尚义人的那种由过去的卑微、屈辱到现在的自信、自豪,由从前的低眉顺眼到如今的扬眉吐气,因为西北风使我们的家乡富裕了,使我们的尚义发展了。

大风依旧春来兮。一曲强力劲吹的大风歌,既是一曲家乡父老执着坚守的悲壮之歌,也是一曲尚义人民脱贫攻坚的赞美之歌,读了过瘾,不读遗憾。

作者简介:李杰,尚义人,退休教师,《鸳鸯河畔》签约作者。无其他爱好,只喜欢抚今追昔,有时借助文字发些感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