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住院病人的褥疮发生率为5.1% ~32.1% 。因此,重视褥疮患者的临床护理,针对性地加快创面的愈合是提升褥疮诊疗效果的关键。 60例Ⅲ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组分别为3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0一85岁,平均(65.32±3.82)岁;卧床时间最短5天,最长15个月,平均(1±0.2)年。褥疮部位:骶尾部43例,髂部加骶尾部10例,踝部加骶尾部7例。其中脊柱骨折并发褥疮17例,下肢骨折并发褥疮14例,中风偏瘫并发褥疮21例,其他病并发褥疮8例;疮面面积最小3.3cm×4.5cm,最大15.1cm X10.2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及创面面积等基线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生肌玉红膏为《外科正宗》原方。处方:当归身60g,白蜡60g,轻粉12g,甘草30g,紫草6g,血竭12g,麻油500g。制法:先将当归身、白芷、紫草、甘草4味人麻油内浸泡3日,大勺内慢火熬微枯,细绢 滤清,复入勺内,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4个,预炖水中,将膏分四处,倾人盅内,候片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g,搅匀,放置阴凉处备用。临用时,把脱脂纱布剪成稍大于创面大小,置于消毒缸内,纱布的上面倒人适量生肌玉红膏,放于医用高压锅内消毒,在加热消毒过程中,生肌玉红膏遇热逐渐烊化,并浸于纱布内而成。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外敷生肌玉红膏覆盖创面,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敷于创面,于7、14、21天记录创面愈合情况。 初次换药,要求保持创面新鲜、清洁,即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用碘伏消毒疮面周围,生理盐水冲洗疮面后,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将疮面擦拭干净,用生肌玉红膏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疮面,外用无菌敷料覆盖。褥疮合并感染脓性分泌物多时,每日换药1次;当分泌物减少,炎症控制时,每2日换药1次;当有新鲜肉芽生长时,每3~4日换药1次,或酌情减少换药次数。于此同时患者均使用防褥疮气床垫,并注意精神、饮食护理。 对照组有1例出现过敏反应,中途退出临床试验。治疗组经外敷生肌玉红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包括治愈、好转)为93.3%(28/30),与对照组外敷凡士林纱布后总有效率79.3%(23/29)相比较,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 创面愈合的过程依次经历了肉芽组织出现、上皮组织出现、创面愈合三个过程。本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2) 拍照记录7、14、21天创面面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分析创面愈合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 现代医学认为,褥疮是机体受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久病卧床导致基础代谢差,能量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皮肤易感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而致褥疮。目前治疗褥疮大致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涂敷,但这类药物对创面有较强的刺激性,换药时易损伤新生肉芽组织,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及再生。中医学认为“久卧伤肉”,内因由于久病,气血虚衰或受伤后长期卧床,均可使脏腑功能减弱,阳气不运,阴气不通,气血阻塞,肌肤失养,久则褥疮发;外因为躯体局部连续长期受到压迫及摩擦,导致气虚血瘀,局部肌肤失养,皮肉坏死而成。若合并邪毒入侵,郁久化热,热壅肉腐,可加重肌肤溃破,使病程缠绵,疮口难敛。在褥疮的治疗中,外敷药物是中医治疗的特色 。
生肌玉红膏源自《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临床常用的活血生肌外用药,其主要成分为当归、紫草、血竭、白蜡、白芷、甘草,具有活血解毒、润肤生肌功效,轻粉具有提毒祛腐作用,临床多用于溃疡脓水将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现代研究认为其具有抗凝血、扩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及促进肉芽生长功效 。因而,全方具有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治疗褥疮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纠正褥疮的缺血状态,控制炎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故特别适用于深度褥疮的保守治疗。 本研究发现,外敷生肌玉红膏能有效促进褥疮创面的愈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临床应用前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因为轻粉中含有一定成分的汞,对汞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