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所有的 “脸色” 都是要还的!

有个妈妈说她的儿子今年10岁,非常胆小,整日畏手畏脚,在学校里也时常被同学们欺负,为此她忧心忡忡。
她和老公的感情不太好,他们时常吵架,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得非常压抑。
不仅如此,老公只要生气还会动手打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变得非常“听话”。
孩子小心翼翼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从来不和爸妈争论,如果遇到事情全部按照爸妈的意思来,他通过看父母的脸色来保护自己。
如果做错了事情,他一声不吭,面对父母的批评,他只会低下头,不会争论半句。
家长有时气急败坏地说:“真没想到,生出这样一个怂包。”
有一次,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
回家后,腿上乌青一块,妈妈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大声呵斥:“你能不能有点男子汉的气概,别人欺负你,你不会还击啊,长得这么高有什么用啊。”
在妈妈的训斥中,孩子一直低着头,他丝毫没有跟母亲交流的欲望,而是静静的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仿佛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错。
孩子有个写日记的习惯,如果不是偶尔看到孩子写的日记,这个妈妈还不知道孩子心里有多苦。
从这一刻,家长知道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多么错误,自己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多大的创伤。
孩子在日记中写道:
“都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可我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一根草,我没有自己的世界,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同学欺负我,我只能掉眼泪,我多想还击啊,但是我不敢,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窝囊的怂包。”
孩子在日记中表述,这么长时间他从来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伴随他的永远是训斥,有时候想逃离这个世界,因为这里就像人间地狱。
看到这里,这位妈妈慌了,她突然束手无措了,原来这一切的局面都是自己造成的。
这位妈妈和我说:“我才发现孩子是怕我的,是我没有扮演好一个好母亲的角色,是我给他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小时候,面对父母的惩罚,我们会暗暗发誓,一定要认真对待以后的孩子,但没想到有了孩子后,我们一直在重蹈覆辙。
很多时候,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都会忍不住指责、纠正,甚至态度激烈。
我们在小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画面,当我们惹父母生气时,他们会大声呵斥: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真是无法无天了。
在棍棒教育下,孩子逐渐变得胆小怕事,逐渐学会了通过看父母的脸色来保护自己。
是我们的教育让他们胆小怕事,却反过来怪他们没有男子汉气概。
是的,孩子成了一个怂包后,我们开始焦虑地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想尽一切办法纠正;
但纠正的方式却一直带有攻击性,情绪也不稳定,我们完全忘了面对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思维健全的成年人。
我们的爱到底哪里去了?
也许,你不知道看脸色长大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苦。
这些脸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01 看脸色长大的孩子
常会不自觉的讨好别人,而没有自我
当妈妈不断重复,你那样做,我会不高兴,你要这样做,我才会高兴的时候。
其实是在给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无论孩子做一件事是出于自己的什么动机,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妈妈的感受。
因此,孩子需要为妈妈的高兴和不高兴买单。
当然,没有孩子希望妈妈不高兴,因此,他就会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是妈妈喜欢的事,那以后就要那样做。
比如,妈妈希望出门有礼貌,见到叔叔阿姨要主动问好,无论他心里愿不愿意,只要做了,妈妈就高兴了。
比如,妈妈希望他把玩具送给她好朋友的儿子,无论他喜不喜欢,只要做了,妈妈就觉得很有面子。
比如,妈妈带孩子参加好友女儿的生日派对,无论他是否乐意,只要去了,妈妈就觉得很满足。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越来越会观察人的脸色,越来越觉得为别人做那些事可以获得别人的喜欢和爱。
那么,他也就学会了用“讨好”这种交往方式。
但讨好的人常常会想:我不值得被爱,我应该永远取悦别人,我不能让别人生气,不可以冒犯别人,这全都是我的错。
出发点永远都是别人。
在我们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相让给他人,并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
讨好是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它否定我们的自尊,并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不重要的。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在为他人活,总是处处顾虑别人的感受,总是感觉自己微不足道,没有自我价值感。
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苦?
02 看脸色长大的孩子
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一位妈妈说:自己从小到大,只要做错事,就会被父亲大吼大骂。
就是不小心打破一个碗,也会悄悄的收拾干净,心中充满了恐惧。
所以做事时总是胆战心惊,而且别人有一丁点不高兴,她都会特别紧张,会想,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
有一次父亲生日,她想让父亲开心一点,主动做了一桌子饭菜,把家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这对于一个高中的孩子来说,已经很能干了。
但父亲一回家,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其妙的乱发了一顿脾气,把碗也摔碎了。
她吓得躲在房间里哭了很久很久。
她会想,难道她又做错了吗?
儿时看父亲的脸色,长大后看身边人的脸色。
回忆起过往的经历,她觉得自己的情绪常常不稳定,会受别人的影响。
在人际关系里,别人发现她相处模式中的弱点,那么还可能用情绪来直接控制她,让她束手就擒。
所以,她在自我情绪管理和成长上,不得不做出极大的努力和改变,才可能获得常人的幸福。
03 看脸色长大的孩子
常牺牲自我的感受,不懂得拒绝
当父母的脸色已经成为孩子唯一可以依托的生存工具,那么,孩子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他自己的情绪不重要。
当有一天他迈入成人世界时,别人再用各种脸色应付他时,也就没有拒绝的勇气。
有个姑娘告诉我,哪怕自己心里不舒服,她也不敢拒绝。拒绝别人会让她感觉自己不好,会内疚。
就是在街上遇到一个发传单的,她也不能拒绝,一圈走下来,她手上可能就拿了各种各样的传单。
到健身房健身,遇到教练推销产品,她也不能拒绝,她觉得拒绝教练他会不高兴,他害怕教练会借此刁难她。
她是消费者,是付费的人,反而最后还成了她的问题。
其实,仔细了解这位姑娘的成长经历,也就不难理解她的做法。
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她常常处于混乱冲突的家庭环境中。
而妈妈喜怒无常,不知道她何时会爆发。
有一次带她出去买衣服,她本来看上一条款式很好看的裙子,可妈妈说不好看,强硬的要求她换上了另一件妈妈选择的很土的衣服。
她本来还想坚持一下,但妈妈的脸色一沉,她一下就退缩了。
她害怕妈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她的衣服脱下来下,之前妈妈就这样对待过她。
妈妈变脸真的会比变天还快。所以,她从小就知道,不要惹妈妈生气,不和人发生冲突,不要说不,不拒绝别人,否则,结果会很可怖。
成年后,这些熟悉的行为模式还延续着。她常压抑自己的感受,常不会拒绝别人。
同事让她帮忙,她不会拒绝,只有常常加班;
朋友让她帮忙,她不会拒绝,只有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
她说,只有自己真的被逼到墙角,无处可退时,才能爆发吧。
而所谓的爆发,也不过是用脚踢一下自己心爱的小狗。
但她不想这样做,她觉得内心太苦了。
那些看脸色长大的孩子,心里早已遍体鳞伤。
他们常常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
处于不可控状态;
习惯性的讨好;
忽略自我感受;
不懂拒绝别人,委屈无助。
不管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孩子用一生去修复。
事实证明,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都忍不住指责、纠正,甚至态度激烈。
小时候,父母生气的是:再闹,再闹我就打你了!
大一些,父母生气的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奇怪,这么不合群,看到老师也不打招呼。
再长大一些,父母生气的是:穿得不三不四的,难看死了!
心怀焦虑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纠正”的方式往往会带有攻击性,容易情绪爆发。
于是很容易忽略了:否定孩子的同时,也从情感上孤立了孩子。
说不清楚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不由分说的责备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爱。
慢慢地,孩子的自信终将被磨灭,害怕尝试和犯错,成为那种“从小就不自信的孩子”。
每个人都希望被温和对待,孩子也一样。
每个孩子最初都是通过自己的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不停地触摸规则的界线,才会在一次次调试中,产生自己内在的规则和自律性。
这个过程,犯错不可避免,冲突也无法忽视。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往往会有这样的心态:孩子什么都不懂,现在不教,以后养成习惯就晚了。
其实,孩子和成年人是一样的: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
懂得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允许他们使用自己的方式、沿着自己的轨道去探索这个世界,是对孩子一种最深的信赖。
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父母信赖着,才会为了回应这份信赖,而不断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