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特别狠心的爱》是一部怎样将子女培养成亿万富豪的教育手记,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会越早走上独立之路。
沙拉·伊马斯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成功地培养了三个子女的传奇故事,令很多父母艳羡。沙拉对比中国人和犹太人的不同家庭教育理念,提出了中国父母要学会“延迟满足教育法”,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任其索取,这样超前满足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失去生存能力,而智慧的父母则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并养成一种谦让。
做家务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锻炼
犹太人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第一位,而家务教育则是一个孩子生存能力的起步教育。在犹太家长看来,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犹太家长鼓励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认为孩子有能力,也有责任让家中保持清洁。
相比中国妈妈让孩子远离厨房,犹太母亲更鼓励孩子走进厨房,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在厨房里择菜、洗菜、刷碗,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可以被信赖、被依靠的,对培养他们的安全感、自信心、独立性都有帮助。
很多中国家长怕孩子干家务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宁肯自己咬牙将全部家务活都承担下来。于是孩子就意识不到:他们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大人的负担。
其实,当孩子找到价值感、尊严感时,他会主动学习,效率会更高;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对生活体验更深,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而一个无责任感、无价值感的孩子,尽管坐在书桌旁,却通常心猿意马、无心学习。
“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犹太人认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能满足的只有很少,许多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他们要孩子从小就懂得每个人的享乐范围是有限的,即使钱再多,也不买不必要、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生存,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韧性和毅力的较量。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容易养成孩子我行我素、任性、情绪不稳定、安全感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感恩的个性。
以色列家长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最后你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俞敏洪谈起他的孩子,也提到“延迟满足”:“女儿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如果你能背诵下来三十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
社交能力是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
社交能力不仅关乎一个人理想的实现,更关乎人个性的发展和幸福程度。犹太人认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应该同时具备业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单凭个人能力取胜的人,不会维持得太久,原因是他们总有江郎才尽、或者心衰力竭的一天;懂得和别人资源互换的人,才是干大事的人。
犹太人非常注重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父母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鼓励孩子表达,诱导孩子进行思考。因此,犹太人也拥有了雄辩的口才和判断能力。
学校会鼓励孩子们参加商场募捐等活动,出去和人打交道之前,家长们会提前帮孩子们演练。孩子的交往技能,如换位思考、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都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
以色列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方面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二是要多提问,求得知识是人际关系的开始。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回想那篇“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的万字长文”,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母亲对他的绝对控制,小到穿衣服交朋友,大到选专业找工作,全部由母亲在他身后掌握大权。过度的关爱和控制,导致了孩子后期封闭自我的状态。
而以色列家长认为,对子女包办一切、强迫关怀、过度介入、过分热心,意味着专制和偏执,是对孩子心灵的侵犯,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孩子身边向后退一步,做孩子的军师,负责参谋、观察、提醒,而不是包办他们的一切。聪明的家长总是启发孩子去思考:孩子,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分在哪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否准备好了终生学习的态度?
每一种文化在对待子女的培养方式上都会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别正是为了适应当前的文化形式而形成的。比较而言,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利弊,并没有完美的方式,但是互相比较起来,却更容易发现另一种方式的优点,以及对比出自己的不足,互相结合,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