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个鸡蛋的故事
一个鸡蛋的故事
又是一年生日时,一位乡友执意要为我办生日宴,还特地煮了一盘炆蛋。
炆蛋是我们老家的一种特色饮食,制作方法独特:先将鸡蛋在清水中煮熟,然后添加茶叶、五香、枫球等佐料,用微火慢慢炆(慢煮的意思)入味。
酒席伊始,一盘盘家乡特色的美味佳肴上桌。当服务员将一盘炆蛋端到大转盘上,没有吃过这种煮鸡蛋的朋友觉得很新奇,听说这是我们老家生日宴必有的特色,意即圆圆满满,一个个伸手拿上一个吃起来,咂巴着嘴觉得味道挺不错。
目睹着这样热热闹闹的情景,不由得让我想起吃鸡蛋的一件件往事。
孩童时期,每年快到过生日的时候,我就缠着母亲问哪天过生日,为的是生日那天可以吃到一个煮鸡蛋。
生日那天一大早,母亲把一个鸡蛋放入稀饭锅里一起煮,煮好后捞起来放在凉水中降降温,然后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推搡着我马上躲到房门后面去吃,说是“这样可以长记性”。
待我长大后才恍然大悟,哪里是什么长记性哟!原来在那个年代,鸡蛋是贴补家用的重要来源。在母亲眼里,一个鸡蛋就是一份奢侈品,就是可以拿到街镇上换回一包咸盐或针头线脑的钞票。让过生日的孩子躲在门后吃,最直接最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为的是不让其他孩子发现而吵闹。是那个年代逼迫着母亲,用如此善良的欺骗让孩子偷偷享受着一个生日鸡蛋。
在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喂养几只鸡。阳春三月,是开始孵化小鸡的时候。发现母鸡抱窝,母亲精心地在光线暗淡与安静的墙角,用砖头围出一个鸡窝,铺入适量的稻草,待母鸡定窝后,放入先前准备的鸡蛋,让母鸡孵化小鸡。每天定时给这只母鸡喂食稻谷和清水,让它排排便,扑扇着翅膀活动一下。
种蛋入孵一周时间后,母亲在黑暗的夜晚,从母鸡肚皮下摸出一个个鸡蛋,放在煤油灯光下照蛋,检查蛋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情况,过一周时间又要照一次。如果发现寡鸡蛋(未受精,或虽然受精但因母鸡孵化的温度不均匀,导致死胚的鸡蛋),就要赶快拿岀来。按照现在的饮食原则,这种寡鸡蛋是不适宜食用的,尤其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利。但是,在物质极其匮乏的那个年代,充饥饱食是第一选择。母亲从菜地割回一小把韭菜,炒出香喷喷的鸡蛋,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即使是没有能够破壳而出的死小鸡,也有大人用火烤着吃,哪里舍得丢掉呢!
礼待来客是世代传承的习俗。对稀客(间隔时间较久没有互相走动的亲友),或者辈尊年长者来到家里,如果办完事就要回去而无法留餐招待,母亲一定会点火烧灶,待清水烧沸时,将三个鸡蛋逐一敲破溜进锅里,煮熟后加入一勺红糖,做成一碗糖心蛋请客人食用,以此聊表心意。每逢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子会守在门口,任凭母亲如何暗示和支使,也决不离开一步,馋巴巴地看着客人一边客套地推辞着,一边乐滋滋地享用。客人一般都会留下一个给我们这些小孩子,母亲假嗔实喜地分给我们。
一个鸡蛋,折射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生活在小康社会的人们,鸡蛋已是饭桌上的一道家常菜,水煮蛋,荷包蛋,铺鸡蛋,煎鸡蛋,蛋花汤,蒸鸡蛋,冲蛋花,蛋炒饭,各显烹饪神通,味美营养可人。
一个鸡蛋,曾经是招待客人的高档食品,寻常的日子难得享用,难以忘怀的儿时记忆更是常常萦绕心头。这是今天的孩子们难以理解的。正因如此,撰此文以示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当应珍惜今天的美好岁月。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1968年3月入伍,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