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说医 | 恶性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如果胸部CT发现可疑肺结节时,是否需要做18F-FDG PET/...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高,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肿瘤是目前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其中肺癌、大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位列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前五位。恶性肿瘤患者中,有的已经把原发病灶切除了,有的原发灶部分切除,还有一部分患者则选择了形式多样的保守治疗(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者单纯放射治疗)。但不管是哪一类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接受较为严密的临床随访,精细严谨的随访很重要,它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并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8F-FDG PET/CT
18F-FDG PET/CT是一种非常经典而有效的肿瘤筛查手段,它的原理是通过向静脉里注射一种名字叫氟代脱氧葡萄糖(英文缩写:18F-FDG)的显像剂到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这种显像剂可以“点亮”人体内部的肿瘤病灶,然后通过全身PET/CT把这些病灶全部显示出来。
有病人不禁要问:18F-FDG是怎么“点亮”这些病灶的呢?这里简单做个介绍: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需要非常多的能量来维持其自身的生长和转移,所以它平时的葡萄糖消耗要比正常细胞多出很多,而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愚蠢”的肿瘤细胞会无差别地将18F-FDG和葡萄糖一起吞入其“体内”,有趣的是我们使用的18F-FDG不能被其消耗产生能量,只能滞留在了肿瘤细胞“体内”,18F-FDG向体外发出“信号”使PET/CT将它们一个不落地统统发现。
在肿瘤病人的临床随访中,使用CT筛查肺部病灶是恶性肿瘤病人在随访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目的是排除肺转移的可能。那如果一旦发现肺部可疑病灶,下一步是否需要做PET/CT吗?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PET/CT对于肺部出现新生的直径在0.8cm及以上可疑结节非常有价值。首先,PET/CT对于鉴别该类结节性质准确性高,这类肺结节如果是转移性病灶往往18F-FDG的“聚集”会相对较高,而良性肺结节往往“聚集”较少,当然有些活动性的肺结核、炎性肉芽肿、较为少见的肺结节病也有可能表现为高代谢,但是通过与临床其他一些检查或者一些影像特点可以进一步地排除;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全身PET/CT扫描,可以进一步排查出人体内其他部位的可疑病灶,虽然常规CT可以全身扫描,但是排查肿瘤的灵敏度欠佳,即便看到病灶了,也可能无法准确定性;不可否认,MRI排查肿瘤的灵敏度也很高,但是缺点是它的扫描范围非常局限,可能做了这里,另外的地方没有排查到,而且MRI诊断肺结节的价值较CT更低。
案例
男性,55岁,直肠癌术后12月。CT发现1枚可疑肺结节,直径约1.92cm,PET/CT上该结节18F-FDG摄取明显增多,SUVmax(代表18F-FDG的多少)为11.03,提示肺转移。此外,PET/CT还发现肝右叶一处18F-FDG明显增多的结节形成,提示肝脏转移。这位病人及时接受了肝脏局部放射治疗及肺部转移灶切除术,目前生存状况良好。
所以,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如果在随访中发现了肺部新生的且直径在0.8cm或以上的结节,我们建议及时行全身PET/CT检查,虽然目前PET/CT相对昂贵,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部分病人从中的获益要远超其带来的经济负担。
作者:上海九院核医学科 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