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古迹半城湖 ——走近老淮安
一城古迹半城湖
——走近老淮安
江雁
写下了《萧湖怀古》、《再游淮安府署小记》之后,终究觉得不够尽兴。我知道,对于淮安,我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
当然了,我这里要说的淮安,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也就是老淮安。
或许在您眼中,老淮安就是周恩来总理的故居。但是我想说的是,她决不仅仅只是总理故居那么简单。
老淮安的历史,得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淮安先后隶属于吴、越、楚等诸侯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建淮阴县。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就出生于这个古老的地方。
今天,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河下古镇,以她的二十二条街道、九十一条深巷、十三家作坊以及光滑起伏的青石板路,既为我们勾画出当年的隐约模样,亦记录下了许多年来的历史传说。
事实上,从东晋到明清,老淮安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明清两代,更是漕运总督部院所在地,曾经和苏州、杭州、扬州一起,并称为大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史料中说,淮安是“九省通衢,七省咽喉,南船北马,交会于此。”当年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还有谁会觉得,我说淮安有“一城古迹”是在夸张么?
人们说一个地方好,常常会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我觉得,老淮安尤其当得住这八个字。就算撇开韩信和周恩来不谈,淮安从古至今漫长的历史上,也依然称得上名人辈出:
文学家,有汉赋的创始人枚乘、枚皋父子。枚乘所作之赋,才真正显现了汉赋“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的特点,使之成为脱离楚辞余绪的、全新的文学体裁。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名垂千古。
除此而外,还有唐代诗人吉中孚、赵嘏,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明代著名传记小说集《剪灯夜话》作者瞿佑,等等。倘若您觉得他们都还震撼不了您,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总是可以让您为之击节赞叹了吧?
至于其他,像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朝既为状元又是抗倭名将的沈坤,清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历算家卫朴,“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边寿民,专治瘟病的中医学家吴鞠通,等等,俱都生与斯长与斯。
他们在各自的人生历程中,都曾经有一段岁月甚至于是一辈子,是属于淮安这片热土的。倘若您想了解他们的故事,那就到淮安来走一走吧。只要您用心,您会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甚至于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实现与大师、先贤们的心灵对话。
说老淮安有“半城湖”,同样毫不夸张。老淮安实在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这些水系当中,除了闻名遐迩的大运河,还有并称“淮上明珠”的萧湖、勺湖和月湖。
萧湖,地处老淮安河下古镇的东南角。北岸的“韩侯钓台”,相传便是韩信少年时代钓鱼的地方。台北三五步,即为漂母祠,则是纪念那位曾经供给韩信饭食的老妇人。
前面说到的枚乘、枚皋两父子,也曾住在萧湖边上,就在离韩侯钓台的不远处,尚有荫蔽着古枚里石碑的枚亭,安静地守在古运河长堤上。
生而为水,萧湖的风景是秀丽而又端庄的。蒹葭苍苍的荻庄,面南依水,背临百竿翠竹,东有馆舍草堂,西有楼阁船房。临岸桃林环绕,园中紫藤虬结,花开时节,真是说不尽的妖娆。
带柳园内碧水垂丝,萧疏雅淡,像极了她的主人,那个性情淡泊,不喜与人交往的清代书生吴进。园中数十棵古柳,依依成带。八九间草屋旁边,种着几株不起眼的花卉。园中还有菜圃和鱼池,仿佛可以看到可以当年主人亲自种瓜植豆、养鱼捉虾的身影。
清代诗人赵翼形容萧湖,“是村仍近郭,有水可无山”,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月湖又叫万柳池,位于老淮安之南,西傍大运河。据说万柳池在唐代已属胜地,吴承恩散曲《南吕一枝花》中,首句即为“唐时万柳池”。乾隆《山阳县志》记载,万柳池有八景:月映仙桥、雪封鹤井、柳堤烟雨、茆茨灯光、野寺晚钟、芦汀雁集、远浦归渔、疏林霁雪。遗憾的是,月湖而今固然风景依旧秀丽,但这些胜景却早已在岁月中湮灭。倘若真能将它们一一修复重现,或许更能为月湖添上无尽风光。
勺湖坐落在老淮安城的西北隅。若从高空俯瞰,水面轮廓弯曲如勺,想来勺湖之名,即是由来于此。据说两晋后湖中湖畔多筑庵观寺院,但今日已不可寻,旧时的勺湖十景,也杳无影踪。而今的勺湖,碧水横长桥,画舫伴亭阁,自有别样意趣。湖畔碑园,为勺湖添了文气,始建于唐的文通宝塔,又让她多了份古风。
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处。勺湖边上的现代化城市建筑,显然与她的古朴雅致不够和谐。这也许是对城市的建造者们发出的一个挑战,如何才能让老淮安这样的城市,既延续她的旧貌,还要让他们焕发新颜呢?
老淮安不仅有名人、名胜和名著,还有名菜。全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便有相当一部分是发源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的《淮安府志》中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说:“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为最。”老淮安人真是将饮食文化推向了极致,吃货本色尽显。
淮安名菜众多,大煮干丝,平桥豆腐,软兜长鱼,开洋蒲菜……不一而足。诸多菜式中,清炖蟹粉狮子头尤受人们称道。这一道菜,肉圆肥而不腻,青菜酥烂清口,鲜香肥嫩,令人食欲大振。
在老淮安的满城古迹,水色四季当中,这些可口可目可心的美食,俨然成了老淮安人不可或缺的日常,也是让外地游客一来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老淮安在时代的大潮中,也在稳步向前发展。唯愿她的古迹不再被掩埋,文脉还能被延续,即便再过去多少年,老淮安人依旧能在湖光河津的润泽中,活成他们想要的幸福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