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晋升国家级,还说河南非遗没市场? | 豫记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胡辣汤成了国家级非遗。除此之外,螺蛳粉、沙县小吃也榜上有名。太多非遗总包装成历史悠久,动辄千年历史的一道汤、一碗面大行其道,但实际上,现代社会需要的产品,历史早已淡化,我们要相信,一代人能创造一代人的文化。

晓鹏| © 撰文

星芒| © 版式

01
一个可喜变化
现代社会催生的沙县小吃和螺蛳粉成为国家级非遗,吃货们很热闹。河南小吃胡辣汤也名列其中,还是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
不同于文化界对历史的执念,吃货们不在乎嘴里的东西是否延续了上千年,是否真正被乾隆、慈禧点名,现代消费者十分冷静地相信自己的味觉和消费体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至少从国家层面,我们对非遗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拘泥于历史,要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创造力。

·慈禧也不知道到底在全国“钦点”了多少非遗
沙县小吃、螺蛳粉,一个起源于无路可走的沙县人外出闯荡,另一个则发迹于互联网大潮对现代工业的催生。而河南的胡辣汤,正是这两种途径融合的缩影。
我们曾写过不少有关胡辣汤的文章,还曾详细地剖析过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的爱恨纠葛,详见《胡辣汤县走出的25万农民,一年拿回家70亿,搂钱秘籍在此》
关于味道,吃货们各有定论,但关于历史,相当于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笔糊涂账,又因胡辣汤之类属民间小吃,正史少有记载,人们只能通过通过胡椒的起源、流布来推断,做为一种平民小吃,应当不早于明代。
·相传胡辣汤前身是宋徽宗钦赐的“御汤”,为御厨赵杞以少林“醒酒汤”武当“消食茶”合二为一精心配制出一种上乘之汤。
又有说法称胡辣汤上迄周代、曹魏,这即便不是无稽之谈,也使出了移花接木的本领。
我们可以深究文化底蕴,例如有人探究胡辣汤起源、流变,再研究生姜、胡椒、八角作用,这本身属于研究传统饮食文化,自然应鼓励;
还有人认为胡辣汤与中原人流浪迁徙有关,在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岁月,汤水可以充饥,辛辣则宽慰疲惫,这对研究地域文化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但步入工业社会后,做为一种饮食,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把食物“故纸堆化”,包装成眩目的千年宫廷御菜。当然,从这一点看,胡辣汤尚未如此夸张,令人欣慰。
02
沙县小吃,胡辣汤的未来?

与胡辣汤同期成为非遗的,还有沙县小吃和柳州的螺蛳粉。
“凡有井水处,皆有沙县小吃”,如今看来,此言不虚。一份数据显示,沙县小吃已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
·沙县小吃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小吃”
不过,在对外宣传时,沙县小吃也没有逃离大讲历史的窠臼,如:
“沙县小吃继承了来自中原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传统,蒸、煮、炸、烤、腌……各类技艺手法流传至今,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活化石”被用滥了,沙县小吃显然没有这个功能。
但早期以“1元进店、2元吃饱、5元吃好”的定位攻城略地,现在也可称为“物美价廉”,还带动一个县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县小吃完成了从小吃到一个支柱产业的转变。
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沙县小吃开疆拓土的历程,可堪是荡气回肠、百折不挠。90年代初期,流行沙县的一种融资形式彻底破产,无数沙县人一夜赤贫。自此,邓世奇夫妇南下开小吃店,沙县小吃的宏伟蓝图就此拉开。
· 1997年,沙县举行的小吃文化节
胡辣汤的起源尚未如此悲壮。但以目前的开店数量、市场覆盖率来看,将来与沙县小吃分庭抗礼,也不是不可能。
一份来自西华县主政者的数据显示,西华胡辣汤已逐步发展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形成规模龙头生产企业19家,年产值达15亿元,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达90%以上。
和沙县小吃一样,西华县胡辣汤的全国扩张之路,也是同乡带同乡、抱团取暖逐渐打天下的过程,除了胡辣汤,西华县的“主营业务”还有开出租、承包土地和浴池服务。
不靠天、不靠地,沙县小吃、胡辣汤充分体现了乡土社会的典型特征,同乡间形成互帮互助的产业江湖。步入现代社会,在成为蔚为大观的产业后,主政者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好处,再加以政策引导加持,一个享誉全国的产业品牌就打响了。
03
非遗应关照当下
柳州螺蛳粉的成名之路,显得“高级”一点。这是因为李子柒牌的螺蛳粉爆火,头号主播开始带货,连肯德基都推出了预包装的鸡肉螺蛳粉。
螺蛳粉,爱的人深爱,厌恶的人皱眉头。就是这种奇异的东方料理,预计2020年全年袋装螺蛳粉的产值超过90亿,正好是逍遥镇胡辣汤产值的4倍。
原因就在于高质量的工业化,以及鲜明的政策导向。
2015年年初,柳州市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道路。
· 现代化的螺蛳粉工厂
一碗粉能吸纳25万多个就业岗位,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 50 万亩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和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产业链也蓬勃发展。
相对来看,数据显示西华县约有12万人在省内外从事胡辣汤经营,工业产品上,西华现在有60多个不同品种的胡辣汤系列调料,产业体系正逐步完善。
一碗螺蛳粉,大产业。
一间沙县小吃,大产业。
一碗胡辣汤,更是一个大产业。
只是如今,这些产业都被安上一个看起来似乎有些违和的名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我们要为今年评选的人点赞。曾几何时,谈论非遗,要么是专家们研讨、发表文章,要么是千篇一律的展演,真正的“人”放在哪里呢?
这里的人,第一指的是传承人,第二指的是文化遗产受用方,即普通大众。再然后,才是提供指导意见的专家学者、制定政策的政府官员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明确非遗保护有两个理念值得把握,第一是人,第二是“过程”,而非“产物”。
一代人创造了一代人的文化,我们所葆有的自信不全部来自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下有什么。

在这批河南的国家级的非遗里,和胡辣汤一起的,还有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幻术(宝丰魔术)等,前者据说有400年历史,后者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
但历史说明不了太多,无数事物都随着时间洪流湮灭,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也是,“保留一部分、放弃一部分、发展一部分”,这不是无为,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延续。
沙县小吃产业园,迎面的大楼楼顶上写着几个红色大字——“实说实干、敢拼敢上”。我想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可以少些故纸堆,充分依托现代科技与工业发展的红利,多关照当下我们当代人的生活。
(0)

相关推荐